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的自转运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929756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的自转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的自转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的自转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的自转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的自转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的自转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的自转运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会运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规律。3.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计算能力。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学生自主完成)一、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1运动轴心及轨道:(1)轨道为赤道(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 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在下面图中添上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3周期:1恒星日: _ _时_ _分_ _秒,是真正周期4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 外,其它各点均为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 ,两极为 。纬度为的某地

2、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cos 。点拨: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最大,为1 670千米/小时;南北纬60处的自转线速度为837千米/小时,约为赤道的一半。二、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 (2)交替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 日,时间长度 小时。(3)昼夜界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 ,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 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 线。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 判断下图中的晨昏线:俯视图侧视图展开图OA为 线,OB为 线 SON为 线 OA为 线,OB为 线点拨:昼夜现象的产生(1)昼夜现象产生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

3、球表面的一半”造成的。但昼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2)若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也有昼夜现象,但无昼夜交替现象;若地球只公转不自转,既有昼夜现象,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2地方时(1)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 分钟。(2)时区划分:为使用方便,全球共分为24时区,每时区跨经度 ,相邻时区时间差1小时。如图:(3)区时:每个时区_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点拨:(1)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是指116E的地方时。(2)国际标准时间,又叫世界时,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

4、的物体产生偏向(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_(2)规律: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上无偏向。(3)意义: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自学检测1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NSSSNSNSA B C D 2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小于北京 3.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26 CA在B的东南方向DA比B的自转角速度稍大 4下列关于地方时

5、和区时的说法,正确的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同纬度地区位置相对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所以地方时来得早。由于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不方便,所以1884年起国际采取分区计时方法。如果30E的地方时为500,则80E的地方时和区时都是820。各国一般会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如美国、中国等。AB C D5.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AB C D课内探究学案知识点一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 /小时2.线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

6、极为零。纬度为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cos 3.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4.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有相同的角速度,线速度比地球大【典型例题1】 下面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知识点二 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1晨昏线(圈)的特点(1)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2)晨昏线上各

7、地,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3)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2.晨昏线的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是晨线。知识点三 有关地方时、时区和区时的计算1.地方时 (1)向东加向西减 (2)时间差 15/时,分做一做:已知海口(110E、20N)的地方时是900,求此时北京( 116E、40N)的地方时是多少?已知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时间是北京时间是15:00,雅典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9:00,求雅典的经度?2.时区和区时(1)若已知某点位置,判定它所在时区: 余数7.5 时区数=商数+1经度15 余数=0 时区数=商

8、数 余数7.5 时区数=商数(求:112E所在的时区 ,116E所在的时区 )(2)已知时区,求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15(注意东西经)(求:西四区的中央经线 )(3)已知某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 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大数小数。步骤:先求时区差 若两地一个在西时区一个在东时区:两数之和。求时间差: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区差 区时 所求点在已知点以西: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区差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上一天;若求出的时间为负值: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典型例题2】一架飞机12:00从北京

9、起飞,10小时后到达莫斯科(东三区),此时莫斯科是几点钟?知识点四 日界线与日期变更1. 日界线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界线,但为避开一些岛屿和地区,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实际日界线并非与180经线完全重合,有3处弯曲。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去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上一天。【典型例题3】2012年5月1日12时(区时),一总部设于北京的大型货运公司的货轮向总部汇报,他们经过5分钟后将越过180经线。据此回答(1)(2)题。(1)货轮向总部汇报时,北京时间是 ( ) A.2012年5月1日20时 B.2012年5月1日8时 C.2012年5月2日20时 D.2012年4月30日8时(2)

10、货轮经过5分钟越过180经线,此时其所在地 点的区时可能是( ) 2012年5月1日12时5分 2012年4月30日12时 5分 2012年5月2日12时5分 2012年4月30日11时5分 A. B. C. D.2.地球上新旧两天范围的确定新的一天从0时开始,向东至180经线,过了180经线日期要减去一天就成了昨天,因此新的一天的范围是:0时所在经线向东至180经线【典型例题4】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读图回答:(1)NA的经度为_;NB的经度为_。(2)这时北京时间为7月_日_时。课后延伸学案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一

11、周(360)的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B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二分之一C地球上的物体作水平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左偏,在南半球右偏D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没有地球自转就没有昼夜更替2.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地转偏向力很小,所以对气流水流的作用不明显B.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长江北岸较长江南岸侵蚀严重C.在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任何偏移D.在赤道两侧,向两极运动的气流向西偏3.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4.下列地理现象,哪一

12、项不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A昼夜更替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时差 D物体水平运动产生偏向第十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16日20时在济南隆重开幕。据此回答56题。5.全运会开幕式开始时,新、旧日期所占范围的比例是 ( ) A.11 B.21 C.12 D.全球为同一天6.旅居伦敦的王先生想与济南观众同步看到全 运会开幕盛况,他应该在当地几点( ) A.8点 B.10点 C.12点 D.20点 7.下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图型,阴影部分是4月30日,指出北京5月1日2点应是哪幅(2012江苏高考)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读“神舟八号冶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回答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