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资源应用计划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92962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资源应用计划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资源应用计划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资源应用计划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资源应用计划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资源应用计划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资源应用计划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资源应用计划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知识点资源名称素材类型水平来源使用时间应用方式和作用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故事回顾”图像+音频感知与体验下载+开发1分钟情境导入,激发兴趣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课文生字词的展示图像+文本+音频识记开发5分钟自主阅读,初步感悟3朗读课文、感悟内容通过画面让孩子们充分去感受小树、小鸟和西西的可怜图像+音频+文本感知与升情下载+开发5分钟感悟、陶冶适性4升华感知,扩展延伸播放一组带有音乐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图像+音频+文本拓展性学习开发5分钟体会到文中小作者对他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关爱5总结课件出示一首小诗图像

2、+文本能力训练开发3分钟培养学生创作能力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1. 课件出示“故事回顾”约一分钟,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2. 假如的词展示,以图片形式保存。文本为假如的原词,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3. 播放小树、小鸟和西西图片,保存在素材文件下。4. 课件展示一组带有音乐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以图片形式呈现,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5. 课件出示一首小诗,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说明:1) 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3、2) 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3) 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4) 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5) 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6) 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假如教学设计一、概述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儿童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了想象力,全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

4、,但字里行间却无不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文本是以“爱”为主题的,在爱心的照耀下,各种苦难转化为幸福和满足,体现的是一种明亮向上、开阔昂扬的色彩,而这种色彩也正是我们所要赋予孩子的,是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会认“良、缩”等九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2、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学、读中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感悟和教师的启发,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学习语文有较浓的兴趣。2、二年级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而且

5、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独立识记生字。3、阅读能力有所提高,能对阅读资料进行简单分析,部分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4、学生能根据提示写自己心中的话,并乐于表达。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语言分析策略 :在指导学生朗读及理解课文时运用了语言分析策略。 2、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不认识的生字自主运用查字典、加减、同音、形近等方法识记不认识的字(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解决问题(如小女孩的第一个愿望是什么呢?)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3、自主学习策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解课文第一小节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第二、三小

6、节。4、表达迁移策略 :写作是学生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内化后进行再创造并输出的过程,是表达个人思想的过程。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资源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马良的故事、教学PPT。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故事回顾”,回忆马良用这枝笔都画过什么?过渡:马良的神笔是多么神奇啊,假如我有一支,该多么好啊。同学们你们想吗?有个小女孩她跟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她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诗歌,题目叫假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听故事是孩子们共同的爱好,因此把马良的故事引进课堂,由此拉开学习本首诗的学习序曲。

7、(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同桌解决。 2、识字方面,把“缩、泣”设为字音方面重点,“操、良”两个字作为字形方面重点,让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字义方面:重点理解“寻食”的意思 设计意图:在识字学习中,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增强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三)朗读课文、感悟内容、导读第一节诗()动动脑,理解诗意读一读,想一想:小女孩的第一个愿望是什么?创设情境,深入感悟。课件出示小树图,教师感情叙述:“冬天到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此时此刻小树会缩着身子,发出怎样的叹息呢?学生扮

8、演小树,表演“缩着身子,轻轻地叹息”这一动作,进一步复习理解“叹息”、“缩”等字词。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动情的叙述中,通过换位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要帮助小树的强烈愿望,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动动口,读出感情学生翻开课本,自由朗读。学生个人赛读,互相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个字、词不正确?他哪里读得好,哪里有点欠缺,你想怎么读?”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参与赛读。设计意图:在课堂上不让任何一个有走神的机会,要让他们有事可做,于是,在听的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担任评委的角色,既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也是检测他对上面所学的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师范读第一小节。 小

9、结本节诗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节诗()学法迁移,自读自悟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首先思考了小作者想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然后思考了小作者为什么画?那么假如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小作者还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大家把书拿起来自由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老师刚才的问题,然后用“线”画出小作者想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用“线”画出为什么这样画?2、 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也可以自学,比一比谁最认真。 3、汇报。4、课件出示画面树上的小鸟,提示:这是几只怎样的小鸟?看图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6、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来吧。假如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它要为小鸟画许多好吃的

10、谷粒,从此,(引读)鸟妈妈再不用到设计意图:当学生在第一小节学习中,孩子们已经产生了乐于帮助弱小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通过画面让孩子们充分去感受小鸟的可怜,从而更进一步激起迫切想要帮助他们的愿望。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动动脑:小作者为什么画谷粒和双腿?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动动口:读出感情。设计意图:通过第一节学习老师的方法后,已基本掌握,因此,第二段的教学可以放一手扶一手,让学生将方法迁移,去自读自悟。 () 展示自学成果3、 学习第三小节 课件出示文中轮椅中的西西一图 孩子们,看到这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男孩,看到这个和你们一样想自由的奔跑和玩耍,却每天只能孤零零的把自己仅剩的半截身体蜷缩在轮椅

11、中的他,看到这个眼神中充满无限渴望和期待的小男孩,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当西西拥有一双好腿后会对小作者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小组学习第三节。4、指导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课件出示: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熟读、背诵。(2)学生比赛展示背诵效果。设计意图:李镇西老师说永远不要放松语文的读。课上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朗读指导上的教学行为诠释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从导读第一节诗到自学第二、三节诗,再到整体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环环紧扣,把功夫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读上。(四) 、升华感知,扩展延伸老师渲染: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欢乐,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幸福,

12、你们看(播放图片失学儿童、盲人、旱灾)看了这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图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那就用笔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出示)写话: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会_。设计意图:课后的省略号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处亮点。孩子们有着无穷的想象力,孩子们有着炽热的真情,孩子们心里装着无数美好的愿望,孩子们的心地最善良美好!在学生理解全文并体会到文中小作者对他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关爱之后,提出这一问题,旨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内心涌动的关爱环境和他人的情感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使它能够真正地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周围。(四)总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并没有马良的神笔

13、,但我们可以用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可以爱护环境,爱护小动物,就如前面我们学过这样一句话:“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板书设计: 太阳 23、假如 画 谷粒 一双好腿 开始假如教学流程图 回忆故事 引导 回顾课件导入 初读课文倾听判断 巡视指导 自主识字 讲读第一节师生互动 读悟展示课件 指导读悟自学第二节倾听判断 依纲自学课件 启发自学自学第三节倾听判断 依纲自学课件 自学提示 朗读、背诵 扩展延伸 写话创作课件出示写话要求总结、结束七、 教学评价设计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具体内容评价标准3分2分1分知识技能识字认识生字,读音准确,

14、能够说出识字方法,并且能用生字组词、造句、写话。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能够依据习作提示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语言通顺流畅,字迹工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习作通过学习本首诗提升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八、帮助和总结课堂上,我们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1、 阅读是一种他人无法代替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展开师生对话。2、 “言为心声”,有什么样的情感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朗读也是一样,有什么样的理解和感受,就会有什么样的朗读效果。因此在这首诗的朗读指导上要帮助学生把朗读和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