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的唯美意象解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92956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的唯美意象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的唯美意象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的唯美意象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的唯美意象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的唯美意象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的唯美意象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的唯美意象解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的唯美意象解读-兼谈与西方象征主义审美理念比较沈林汉唐盛世经济昌达、万国来朝,“长安百万家”、“佳句在中华”,诞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诗人和豪华的文学巨作,“李杜诗篇万古传”影响至今,而晚唐诗人的作品特色亦引致当今文人学者的关注。与唐朝后期国势日趋衰落的境况不同,晚唐的诗歌并没有丧失盛唐的风采,依然沿着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低迷潜行,主要得意于两位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后人将他们与盛唐的李白和杜甫相比附,称他们为“小李杜”。他们的诗歌吸取了先辈诗人的精华,并树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给充满了颓废、伤感气息的晚唐诗坛增添了不少生气,同时,也为诗歌创作开辟了崭新的领域,使唐诗最

2、终形成了初盛中晚争相辉映的局面。“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拄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烛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来是空言去无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今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割蓬山一万重。”“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人,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

3、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说的是拥有感情时不珍惜,一旦无法挽回时才发现真的很在意的感情时一切已经晚了。所以要珍惜曾经拥有的纯洁的感情、珍惜花的娇媚、蜜的甘甜、虹的绚丽。要知足低调、要淡泊平易,才有持久的爱情。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序中说:”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言,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岂徒以征事博奥,拮采研华,与飞卿柯古争霸一时哉。”李商隐是晚唐最具有

4、代表性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渊源上可追溯到楚大夫屈原,下及盛唐的李、杜,并继承了中唐李贺开创的唯美派诗风,以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意韵、华美的辞藻登上了唐诗抒情艺术新的高峰,代表了晚唐的最高成就。李商隐是一位饱经仕途坎坷和生活磨难的诗人,因此,他的诗作内容广博、含义深刻,其中尤以爱情诗最为后人传诵,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李商隐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专事爱情诗创作的诗人,对同时代的温庭筠、韦庄及后世的西昆体诗人,婉约派词人都有深远的影响。他的许多描写爱情的佳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等已经成为抒发真挚情感的

5、千古绝唱,而且,又因为这些诗句含蓄、多义的特点,使它们又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辖限,成为感悟人生的至理名言。李商隐的诗作,尤其是一些表现缠绵爱情,倾吐相思苦痛的作品,历来被评家称为诗迷,千余年来注家辈出,诸说纷呈、莫衷一是。杨大奎说它是“托兴遥深,自是骚人遗意。”以锦瑟一首为例,宋、明期间笺释和论述的有二十五家之多,清初至“五四”期间,达到了六十多家。各家从不同角度,归纳出“恋情说”、“悼亡说”、“自伤说”、“咏史说”、“寄托令狐说”、“怀念永贞革新人物遭宪宗镇压说”等十几种说法。李商隐的无题诗有无寄托,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杨大奎说:“玉溪无题诗,托兴遥深,自是骚人遗意。”,纪昀说:“无题诸作,大抵感

6、怀托讽,祖述乎美人香草之遗,以曲传其郁结,故情深调苦,往往感人”。沈德潜说:“义山长于讽喻;工于征引,唐人中另开一境。顾其中讽刺太深,往往失之轻薄,此俱取其大雅者”。由此可见李商隐的爱情诗表现了他极为复杂的内心世界,意蕴深远、含蓄委婉,再加上忧郁的感情基调,飘浮迷离的意境和富丽华艳的辞藻,使他的爱情诗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历来的诗歌评论家很少谈及诗歌的“朦胧”特色,也许“朦胧”一词往往同象征、神秘、晦涩有瓜葛,与正统的创作方法和审美观点不太一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西方现代派的文艺思潮逐渐被诗歌评论界所接受,对于中国古典的文学精品有了更新的见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各

7、种矛盾纷纷出现,一些在现实生活感到迷惘、不满、痛苦、彷徨、失望甚至绝望的作家,认为传统的创作方法不能充分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遂努力寻求别的艺术手段来表现他们特殊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况,现代主义文学就产生了,象征主义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分支。资产阶级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象征主义文学理论的理论基础,如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等。象征主义重主观而轻客观描述;重艺术想象而轻现实再现;重暗示启发而轻畅抒直叙。它既不同于浪漫主义-用夸张的笔描写客观事物,或在追求理想中的美好世界里直截了当地热烈抒发作者胸臆;也不同于现实主义-忠实于对客观事物的细致

8、描绘,集中概括地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更不同于自然主义-机械地琐碎地罗列生活的表面现象,用生物学的观点解剖一切客观物体。象征主义与班纳斯派有同有异:在情调上都是绝望的、不相信人的力量的带有消沉和颓废的因素的,“班钠斯派的理想是优美的”。象征主义与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表现主义是同胞兄弟,象征主义主张写忧郁的美,主张形式上的美,写现实世界赋予了一种神秘感。尤其对于象李贺和李商隐这样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人,开始从更新的角度审视他们的作品。借鉴西方文学流派的变革历史,有的评论家将李商隐称为唯美派诗歌的极大成者,说他是“更近于人情的唯美派”,其诗歌最大的艺术魅力在于“能将日常生活加上梦的朦胧美”。“

9、朦胧”作为一种创作风格表现在内涵的丰富性和主题的不确定性,它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与含蓄的风格很相近,而在表现形式上,它包含了纷繁瑰丽的意象、变化跳跃的结构和浓丽华美的语言,由此创造出朦胧迷人的意境,来渲染视听,打动读者。这种风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与西方现代主义象征主义的审美观点和鉴赏方式相适应,也正是一些现代的诗歌创作者所努力追求的。象征主义文学在内容上的特点:首先是描写梦幻,表现心灵状态,观照对象是为了“引起梦幻”,把对象一点一点暗示出来;其次是表现现实世界的神秘意义,不是要“创造”客观事物,而是要把握他们的关系,文学必须富于“智力”;再次就是要表现自我的意识、情感。象征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上

10、的特点是:暗示和音乐性。象征主义用大幅度的思维跳跃,造成了音乐美,象征主义讲究文字的雕凿,使用视觉和听觉不同感觉器官的“通感”方法,利用诗的语言,用韵、反复叠唱等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造成音乐的效果,用典去暗示某种意念、思绪,给人丰富的想象,在形式上是唯美的。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首先表现在主题的多义性上。从他的作品的题目上就可以感受到这种独特魅力。他的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均以“无题”或以首句头二字及句中任意二字命名,其实均属无题之作。这种方式最早见于诗经,如关雎、桃夭、柏舟、绿衣等诗篇,以及其他一些民歌作品。李商隐开始有意识地以此为一些意境朦胧、内涵深远的爱情诗作命名。用“无题”的方式完全摆脱了

11、题目对解读作品内涵的束缚,使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解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马拉美是象征主义的主要理论家和代表作家,他认为,象征主义文学应该表现现实世界的神秘意义,他认为,大自然中的一切意象都有其特殊的神秘意义,人们可以从中看出别的事物,连类别的意象,由此进入作者设下的神秘世界。象征主义文学理论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思想”。莫亚雷斯1886年发表在费加罗报纸上的宣言指出:“象征主义诗歌试图用一种可以感觉但意在言外的形式来表达思想” 。锦瑟一篇就绝不仅仅是咏物之作,对它所深藏的内涵千年来众说纷纭,直叫人感叹:“一篇锦瑟解人难”。而那些无题诗则隐匿了作者的写作

12、意图,在没有原由,没有时间、地点和具体主人公的情况下,让读者在朦胧含蓄中去自由联想、任意体验,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总因不肯直叙易令人着迷”。马拉美在彷徨集中的关于文学的发展认为“诗写出来原来就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想,这就是暗示,即梦幻。这就是这种神秘性的完美的应用,象征就是由这种神秘性构成的”,他还说“诗应当永远是迷,这就是文学的目的所在-不可能是别的-必须再现对象”。“诗在于创造,必须从人类心灵中拮取种种状态,种种具有纯洁性的闪光”。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我国诗坛出现了戴望舒、李金发、卞之琳等现代、象征主义诗人,早年何其芳也卷入这个潮流,他的诗集预言、散文诗集画梦录就直接受西方象征主

13、义流派影响。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诗坛兴起了一股追求主题多义、意象迷离的诗风,被称为“朦胧诗”。如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双桅船,通过船和岸密不可分的关系,透射出恋人之间、祖国与游子之间和个人和理想之间息息相关的多义主题,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其实,这种风格在古典诗歌中由来已久,李商隐的爱情诗就充分地体现这一特色。锦瑟历来被诗评家称为最难解的诗迷,作品的颔、颈两联创造了四个优美可感的意象,“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庄生与蝴蝶的嬗变、杜鹃为望帝的寄托、月下晶莹的珠光和氤氲缥缈的玉山,似乎都蕴涵着诗人的一种愁苦、孤寂的情愫和希望破灭的凄怆。那蝶是主观化的蝶,人化了的

14、蝶,是作者精神上的化身。最后二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提挈全篇,对以上所用的各典故加以总结,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感触。这首诗并不拘于传统的比兴手法和以“香草美人”寄寓诗人政治思想的套路,而是以朦胧的情思寓于朦胧的境界,通过含蓄的、暗示的笔触来表达人生的哲理,展示内心世界。这首诗写于李商隐在世的最后一年,很容易让人理解为是诗人五十年的经验总结,所以历代评家结合他的身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才得出了如此之多的考证。其实,这首诗与舒婷的双桅船有着同样的解读取向,只不过较为复杂些罢了。对无题(凤尾香罗)首联两句的不同诠释,可以把这首诗理解为男女主人公各自的怀恋思绪。“凤尾香罗薄几重

15、,碧文圆顶夜深缝。”,既可以说成是男主人公遥想所爱女子深夜赶缝罗帐,通过这一情景来深化相思之意,也可以设想成女子回忆往昔的情景,而叹惋此时此地的落寞之感。由此,我们既可以将尾联“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理解为男主人公在相会地点徘徊良久,苦苦地等候“断无消息”的情人,也可以看成是痴情女子企盼所爱之人快快跨上斑骓马,接着西南好风来与她相见。钱谦益说:“义山无题诸作,春女读之而哀,秋士读之而悲。” 当然这里也不排除李商隐“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李商隐的这些“无题诗”仿佛是一个个有着不同情节,不同人物的爱情故事,在体味了爱情的甘苦的同时也深深地理解了作者在感情和事业上的遭际。也可

16、见早在西方现代主义象征主义文学流派产生以前,李商隐就已经在其文学作品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暗示、隐晦、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的独白、理想和情愫了。晚唐骈俪文体盛行,作为朝廷文人的李商隐必然喜欢在诗文中使用众多的典故,使用典故可以体现一位作家的文化底蕴和知识修养,也使诗歌的内涵曲折幽深、富于情趣。李商隐的爱情诗在用典方面却极有韵味,为作品增添了扑朔迷离之美。“诗人总是在孤独幽寂中倾吐诗句。他所说的,大多数无疑是传统的东西;但是他逐渐说出了一些独创的和美丽的东西”。过圣女祠之二,是描写他与女道士恋爱的作品,几乎句句都有典故。“三里雾”、“五铢衣”、“崔罗什”、“刘武威”、“钗头燕”,通过层层隐喻,描写了女道士居所和服饰,透露出作者与她的恋爱关系。于其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这段恋情既留恋不已又极力掩饰的矛盾心里,从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