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范文如何赏识学生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92673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范文如何赏识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如何赏识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如何赏识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如何赏识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如何赏识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范文如何赏识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范文如何赏识学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如何赏识学生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确实是学会爱。学会赏识,抓住了教育的本质。由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讲确实是渴望被关注、被赞美、被欣赏。赏识是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顷刻不可缺少。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教育是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师生之间成为朋友,共同欢乐成长的教育。学会赏识理念将对中国和世界教育方式的革命,学习方式的革命和沟通方式的革命,产生积极的妨碍。难怪伴随着赏识教育的实践,“赏识人生”、“赏识治理”的实践也在迅速展开。有人评价:学会赏识,是教育方式的革命、学习方式的革命、沟通方式的革命。我在实践中通过探

2、究,总结了以下的方法。 第一、学会欣赏 欣赏是有效施行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根底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质量,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不明白是那位名人说的,“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点的资源。”我能够套用这一句名言,“人没有不良质量,只有用错了地点的性格。”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是对学困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 作为一个老师,要对所有学生施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学困生进展有效的沟通。事实上,学困生缺点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能够欣赏

3、的东西。但是假如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妙人性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因此老师就要在倾听的根底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在详细的工作中,留意了赞美学生,就遭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有一个学生,经常自由散漫,不思进取,学习成绩差,适应差,对本人没有决心。在平时的观察中发觉,他的作文有创意,能够发挥出本身的个性表现力,因此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了他的作文,并让学生对他的作文进展点评。同学们对他作文进展了点评,有赞扬,有批判,但我发觉他却听得非常认真,在以后的课堂上他再也不那么自由散漫了,平时我也及时对他的一些好的行为进展表扬与鼓舞。在老师和学生的赞扬中,他

4、找回了自信,从此,他改变本人,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二、学会赞美。 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露,是对倾听和欣赏的稳固。他和表扬不同。他不是当着学生的面的表扬,而是在学生背后的赞美。他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实践和试验说明,两个互相仇视的人,假如在背后听到敌人在赞美本人,立即就会云消雾散了,所有的恩恩怨怨在眨眼之间就归于乌有了。老师的倾听是不是假的,老师的欣赏是不是做作出来的,只有当学生听别的同学说出来的时候,才会从内心深处认同,才会对老师的教育感谢,对老师的教育感恩,才会确信老师的诚意,才会不自觉地在老师的期望方向上,迈出步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需要好心的赞美。好

5、心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发奋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每个学生都有值得津津乐道的优点,老师应及时发觉学生的详细优点,公开赞美。如此,赞美将会成为鼓舞学生刻苦求学的宏大动力。我们能够想象到当学生收到充满关心和保护的赞美后的激动心情,同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会按照老师的期望去努力塑造新的自我。 第三、学会关注作为老师,一定要明白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其他学生面前中肯的指出你试图教育的学生的优秀质量,赞美他的行为和思想,叫他明白你对他的关注,叫他明白你对他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 许多教育效果都源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老师的教育关注历来是不同教育目的追求的行为

6、表现,它是通过显性行为反映隐性理念的一种方式,通过老师的教育关注,我们能够看到每一个老师的心灵世界。 1、关注学生的全面开展。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应仅仅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关注学生的长期开展。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应仅仅关注“考试关”的通过,而应关注学生近期、中期、远期的开展,要注重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与才能。 3、关注学生开展的要求。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开展中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适应、学习认识、学习态度、学习质量,老师要承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意学生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关注学生开展中的个人尊严。老师不应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老师要平等、友善地待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