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926027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09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09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09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09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旅游论坛本 科 论 文题 目: 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 学 校: 院 系: 专 业: 姓 名: 指导老师: 二00九年月日目录一、 绪论3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二)、国内研究现状4二、 调查研究方法4三、 旅游者安全关注5(一)、旅游者的旅游安全关注度与旅游偏好有关5(二)、旅游者安全关注呈现出个体差异,并与社会人口学特征显著相关6四、旅游者安全认知程度分析9(一)、旅游者对旅游安全活动六环节的安全认知9(二)、旅游者旅游活动担忧10 (三)、对旅游安全事前应对举措10五、旅游者安全意识与安全误区11(一)、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11(二)、旅游者安全防范

2、意识不够11(三)、旅游者对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12六、 旅游者安全认知途径 12(一)、安全认知来自于亲身经历12(二)、安全认知来自于新闻媒体13七、建议13(一)、加强对旅游者的旅游安全认知教育13(二)、用合适方式正确宣传报道旅游安全13(三)、引导旅游安全的规范化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13(四)、明确旅游安全工作责任14(五)、开展对旅游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14八、结语14 参考文献15Chinas tourists safe Cognition Research 15 附件1:旅游者安全认知调查问卷16 附件2:作者简介17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作者:

3、 指导老师:摘要:早在1843年,马克思就说过: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人的生理需求解决后,安全需求的地位就随之上升。而当旅游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生活方式之一时,旅游安全需求就成为“旅游社会”这一特殊社会现象与形态中的高层次的安全需求。旅游安全也由此成为影响旅游决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旅游者安全认知在旅游研究中尚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安全关注及担忧现象进行调查,了解旅游者安全认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旅游者安全旅游防控提出建议,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关键字:旅游者、安全认知、关注、旅游发展一、 绪论(一)

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日益凸现,旅游安全问题时有报道。目前我国旅游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众多旅游景点(区)、旅游服务设施、旅游环节中存在或潜藏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旅游安全事故令人触目惊心,在旅游者心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可以说,安全问题是目前旅游业中比较突出、影响旅游决策、严重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之一。由于旅游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存在为基础的,没有安全保障的旅游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现实的。旅游者安全认知研究是以旅游安全问题的相关主体旅游者对安全的认知为研究对象,揭示旅游安全认知问题的规律与特征,研究旅游安全防控,不仅能警示旅游者,提高旅游者的安全防控意识,而

5、且能提高旅游企业的安全认知,对旅游企业生产中对安全问题的防控提供借鉴作用。同时,旅游安全研究在将促进旅游安全环境构建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尽管有关于安全方面的庞大文献,但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旅游安全认知的文献相当有限。2001年,华侨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横向合作课题“福建省旅游安全研究”的系列成果问世。2002年,首部旅游安全研究专著旅游安全理论与实践(郑向敏、张进福,香港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出版社,2002)出版2,提出了旅游安全理论体系。直至高萍(2005)基于供求双方的乡村旅游安全认知的研究1,调查显示乡村旅游地对游客的安全是比较关注的,但认为游客的安全意识有待进

6、一步提高,提出了对构建乡村旅游游客安全管理框架机制的一些启示。姚海琴、周玲强(2006)乡村旅游游客安全认知实证3 -经济地理对旅游者安全认知有了进一步阐述。 以上的研究基本含盖了从整体的角度如何去关注旅游安全认知的有关问题,但这些文献更多的是注重从宏观层面、从整体上、从“大”的方面或者是从理论方面去讨论旅游安全认知现象的发展,而忽视一些重要的、基础的旅游者心理安全隐患及旅游企业安全认知服务的细节方面的内容。本研究尝试从旅游者安全认知形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游客旅游安全认知程度来提出促进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和措施,提出了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建议。二、 调查研究的方法本项调查研究采取问卷调查、

7、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于2009年7月11日、7月18日和7月19日三个周末进行,调查地点选择在人群集中,所调查对象曾经外出旅游率比较大的地方:火车站,采取现场填写、现场访谈、现场收回的调查方式。针对某些问题与被调查旅客作深入访谈,并手工纪录被访谈者的原话,后期分析问卷结果时参考了该部分的内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4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271份,有效率为92.1%,符合问卷调查回收标准。表1 旅客职业的比例职业党政企业工作人员行政工作人员教师工人商业人员服务业人员个体经营户人数1071025231541比例3.78%2.70%3.78%9.19%8.65%5

8、.41%15.14%职业离退休人员学生军人农民医生其他人数785492310比例2.70%31.35%1.62%3.24%8.65%3.78%三、 旅游者安全关注 旅游者安全认知是旅游者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关注与反应,不同旅游者会因其个体的差异性而对旅游安全表现出不同的认知。 旅游者安全关注是指旅游者对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认知程度,旅游者安全关注度可以用来反映旅游者安全认知程度。安全关注程度越高,安全认知程度越高。研究调查发现,旅游者的安全关注程度与旅游者的旅游偏好有关,并呈现出旅游者的个体差异性。(一)、旅游者的旅游安全关注度与旅游偏好有关 研究发现,旅游者旅游安全关注度与安全偏好大体呈正相关

9、关系。偏好“恬静舒适”“大众性”与“比较刺激”的旅游者为数较多,分别占出游者的45.0%、21.5%、和25.3%;而偏好“很刺激”的旅游者为数不多,仅占7.6%。从图一中,可以清晰看出,旅游安全关注度较低的旅游者偏向于选择“很刺激”的旅游活动,而旅游安全关注度较高的旅游者偏向于选择恬静舒适、大众性的旅游活动。两者在趋势上具有明显的趋同现象(图二)。这是由于4:1、 的精神享受和求新、求奇、求异的本质决定了旅游者在旅游途中的精神差异,从而表现出其在旅游偏好上的差异;2、 旅游地旅游发展阶段不同产生旅游者成熟度的差异性,因此对旅游的层次要求以及旅游安全的关注及其应对举措也不同;3、 由于旅游行为

10、容易受社会公众影响,因此公众意识的强弱使得旅游者在旅游偏好与旅游安全的关注上存在一定差异;4、 旅游作为资质和体验社会象征意义,使得多数旅游者都以某一次旅游经历为荣。但旅游安全关注度较高的旅游者毕竟为数众多,这使得旅游偏好在很大程度上与旅游安全的关注度趋同。 图一 旅游偏好图 很喜欢冒险喜欢冒险一般不喜欢冒险051015202530354045%很喜欢冒险喜欢冒险一般不喜欢冒险旅游者冒险类型与旅游偏好比较图 图二 旅游者冒险类型与旅游偏好比较图(二)、旅游者安全关注呈现出个体差异,并与社会人口学特征显著相关5。本研究采取对旅游者安全关注采用分级评定法,如选对旅游安全“很关注”给3分,选“比较关

11、注”给2分,选“不关注”给1分,并折算成百分制。则得分越高,表示对旅游安全越关注。采用上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归纳可得表(表2): 表2背景条件条件组得分性别男81.8女82.1年龄20岁以下78.821岁30岁78.231岁40岁88.141岁50岁90.151岁60岁90.5大于60岁100.0学历初中及以下80.6高中或中专81.6大专或本科82.9研究生以上79.51、年龄与安全关注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旅游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加关注旅游的安全(图三)。这是由于年龄与旅游偏好、旅游者冒险类型关系密切。 图三 旅游者年龄结构从表3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刺激型旅游偏好具有随着年龄递增而递减的规律,大众性随着年龄的递增而相对递增,恬静舒适则表现为两级分化的现象。“冒险”与“不喜欢冒险”也分别有年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 表3龄与旅游偏好、旅游冒险类型差异表背景条件条件组旅游偏好得分旅游冒险类型得分年龄20岁以下75.462.521岁30岁76.463.731岁40岁70.852.441岁50岁70.453.751岁60岁63.144.0大于60岁56.838.62、学历结构与旅游关注度也有一定关系 旅游者学历水平越高,旅游安全关注度越高,越不喜欢冒险;学历水平越低,安全关注度越低,越喜欢冒险(图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