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硅钢-渗氮脱碳工艺综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924457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取向硅钢-渗氮脱碳工艺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取向硅钢-渗氮脱碳工艺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取向硅钢-渗氮脱碳工艺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取向硅钢-渗氮脱碳工艺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取向硅钢-渗氮脱碳工艺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取向硅钢-渗氮脱碳工艺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取向硅钢-渗氮脱碳工艺综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脱碳后渗氮工艺主要技术问题:氧化膜各成分及其含量控制,主要通过控制脱碳气氛来调节。氧化膜影响脱碳效率、后续渗氮过程及底层质量。难点:氧化膜成分的精确控制脱碳1.气氛对于氧化膜成分影响分析分压比:即PH2O/PH2,代表氧化性强弱。分压比影响氧化膜成分及含量SiO2:氧化膜中的主要成分,Si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内氧化膜的内层,在后续高温退火升温阶段与隔离剂中的MgO生成硅酸镁底层,PH2O/PH2=0.15左右时就会形成SiO2内氧化层,0.03时,会形成致密非晶质外氧化层SiO2,不利;FeSiO4:当PH2O/PH2=0.15-0.6时,会形成外层为Fe2SiO4,内层为SiO2的内氧化层,

2、在此条件下可顺利进行脱碳。在此范围内,增加露点时,Fe2SiO4会增多,SiO2会减少,Fe2SiO4在此范围内为较疏松形成区,有利于脱碳顺利进行。 Fe2SiO4作用:1)在高温退火温度升至850-950低温区,Fe2SiO4先与MgO反应生成一部分Mg2SiO4,防止发生过氧化,并保持表层抑制力;2)Fe2SiO4也对MgO+SiO2反应起到触媒作用,使Mg2SiO4底层形成的温度降低,避免由于温度高而使抑制剂过早熟化分解。3)Fe2SiO4内氧化层比较疏松,易于脱碳;4)影响底层质量 但Fe2SiO4的量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里,因为Fe2SiO4含量过低时,形成的底层不均匀,氧化膜中总氧

3、量低而使底层附着性变坏;含量过高,以后形成的底层厚度不均匀。有研究表明控制PH2O/PH2=0.3-0.5,使Fe2SiO4/SiO2=0.05-0.45时底层质量好。FeO:当PH2O/PH20.6时,会形成FeO外氧化层,致密氧化膜,会影响脱碳。当控制PH2O/PH2=0.01-0.15时,可不形成Fe2SiO4及FeO等铁系氧化物,配合Al2O3隔离剂时,可制得镜面质量的取向硅钢。H2含量:脱碳需要在氧化气氛下进行,理论上,露点越高,越易脱碳,但是,当氧化速度大于脱碳速度时,致密的氧化膜会影响脱碳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此需要合适控制H2比例,H2含量过低,过量的水蒸气会加速钢表面氧化;过高

4、时,由于H2为还原气体,不利于脱碳反应进行。正常脱碳范围为PH2O/PH2=0.3-0.45,但此条件不可单独使用,当温度升高时,分压比应适当降低,以实际情况而定。脱碳反应过程H2合适含量20-25%。 但冷却气氛应为干的100%N2或75%N2+H2,防止内氧化层外层Fe2SiO4被还原成SiO2而导致的内氧化层中Fe2SiO4减少,SiO2增多的现象。炉压差:需气体流通顺畅,将脱碳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时排出炉外,提高效率。有研究表明,尾部大于头部气体量,使气体顺尾部向头部流动,保证尾部与头部炉压差10-20Pa。另外,钢带温度大于750脱碳反应速度才明显加快,而氧化反应从250就已开始,因此

5、,在不影响钢带的脱碳效果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降低脱碳一段的水蒸汽浓度的措施达到目的;2.温度影响脱碳主要分为两个过程,C在钢板内扩散 及 C与表面水蒸气的反应由此可见,C在板内扩散过程才是控制的重点。由于DD,因此在相区脱碳更有利,因此脱碳温度应在相变温度以下;一般采用高温短时间脱碳的退火方法,因为高温促进脱碳,短时可防止晶粒长大。当提高脱碳温度时需适当提高气氛中的H2比例来抑制表面氧化。提高温度对于提高脱碳速度效果最明显,特别是对于厚板;快升温到脱碳温度,因为快升温可提高再结晶所需储能,使初次再结晶晶粒均匀。3.氧化膜中的O含量脱碳反应速率手钢带表面反应时的O覆盖率0的影响,其中Ko为温度

6、的函数,lnKo=3020/T-1.16。因此,温度越高,氧覆盖率减小;露点升高,覆盖率增高。只要钢带表面的有效氧位在 10%以上, 就不影响钢带中的碳被有效脱除;脱碳后的氧化膜对于渗氮速度和渗氮量也有很大影响。控制脱碳后氧化膜中O=(450-800)10-6,最好为(550-650)10-6,FeO/SiO20.4时,以后可顺利渗氮,渗氮量也比较稳定。O量增高,即FeO量增多,渗氮量也会增高,因为NH3N+(3/2)H2,产生的H2与FeO反应,促进反应向右进行,所以渗氮容易,此时渗氮时应保证高的H2分量,PN2/PH20.5。 另外,合适O含量与钢中的Als含量有关,Als含量低(如0.0

7、25%)时合适O含量范围更窄(450-700)10-6,Als含量高(0.028-0.03)时适合O含量范围宽(500-900)10-6,因为AlN分解受Al氧化所控制。4.Cr含量影响Cr含量会影响内氧化层的厚度,Cr可促进内氧化层(Fe2SiO4和SiO2)的形成,因为脱碳退火时Cr可促进O沿板厚方向扩散促进形成Fe2SiO4和SiO2。5.Si、Al含量的影响Si、Al原子会排斥C原子,从而加速脱碳。另外,脱碳后控制晶粒尺寸d=19-25um,d与后续渗氮量有关,N=16d-9060d-1400;渗氮处理主要技术问题:合适渗氮量控制;渗氮效率;渗氮均匀性控制 渗氮主要包括三个过程:1)活

8、性N原子的分解;2)N原子表面吸附;3)N原子在钢内扩散。1.影响渗氮量的因素影响渗氮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氨气比例”,其次是“渗氮时间”,最次是“渗氮温度”.NH3比例:NH3比例直接决定NH3流量的大小,当NH3分解率一定时,NH3比例越大,氮势越高,渗氮越容易,进而渗氮量越大;NH3压力对渗氮均匀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等氨气流量下,NH3压力越小,渗氮量也越小;渗氮时间:理论上渗氮时间越长,渗氮量越大,但时间长易导致晶粒长大;渗氮温度:渗氮温度对于渗氮量几乎无影响,它只是会影响渗氮速度,因为NH3本身不稳定,在500下,分解率就可达到99.7%,升高温度,NH3分解率没有太大变化。另外,有研

9、究表明,当NH3含量为30%时,喷氮方式渗氮量为非喷氮方式的2.5倍。喷氮方式合适NH3含量为10-20%,非喷氮方式为20-40%;2.渗氮效率影响因素氮势的定义是指气氛提供活性氮原子的原力,=PNH3/PH21.5,氮势越大,渗氮越容易。研究表明,NH3分解率越高,氮势越低,因为只有刚好新产生的N原子接触到反应表面才算是活性N,这部分N原子才有用。1)温度一定时,随着氨分解率的降低,气氛的氮势随之升高,而且升高的速率逐渐变大;2)低氨分解率时氨流量对氮势的影响大.流量越大,氮势越大;3)分解率一定时,随氮化温度的升高,气氛的氮势也随之升高,另外,高温可促进N在钢内加快扩散。3.渗氮均匀性的

10、控制渗氮处理后,生成大量不稳定的Si3N4质点,主要集中在晶界,少量分布在晶内,这些不稳定的氮化物在750左右就会开始发生分解。为了在高温退火升温阶段生成合适的抑制剂,需要保证渗入的N原子在钢内分布均匀,并且不能往外扩散流失。因此,一般在高温退火前期采取均匀化处理2-3h使Si3N4分解产生的N原子充分扩散到钢内;另外,由于氮原子会沿着内外两个方向同时扩散,为了防止N往外流失,此时Mg2SiO4玻璃膜就能发挥作用,使得氮峰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更有利于氮化物沿样品厚度方向均匀分布形成细小弥散的抑制剂。小结先脱碳后渗氮工艺3%Si,有Mg2SiO4底层脱碳工艺:脱碳脱火前,在3%Na2SiO

11、4水溶液中电解去油,控制Si沉积量单面0.5-7mg/m2;快升温到800左右(快升温阶段采用低的气氛露点),升到800时换气氛为PH2O/PH2=0.3-0.5,20-25%H2+N2;在800-900之间进行脱碳退火1-2min;冷却气氛为100%N2或者75%N2。预想结果:外氧化膜中为少量FeO,内氧化膜中外层为Fe2SiO4,内层为SiO2,使Fe2SiO4/SiO2=0.05-0.45;脱碳后控制O总量(550-650)*10-6 ;脱碳后:1)外层氧化膜可以通过渗氮前打磨去除,FeO与Fe2SiO4去除,内氧化层不易通过打磨去除。去除氧化膜后,渗氮容易,但渗氮时钢中的Al易氧化。

12、另外,当采用打磨掉外氧化层方式时,在后来的MgO隔离剂中,应添加Sb系或B系化合物,降低Mg2SiO4的形成温度。2)如果脱碳渗氮连续进行,可在渗氮前通过还原气氛的控制,使表层不利的氧化膜FeO被还原-“预氧化渗氮”,从而利于后续渗氮,但是有可能会使底层质量变坏。渗氮工艺:在干的H2、N2、NH3中进行渗氮,50%H2+N2,喷NH3方式,10-20%NH3;PH2O/PH20.04;渗氮温度分为高温渗氮(900-1000)和低温渗氮(750-800),温度取决于晶粒尺寸。6.5%Si:脱碳:对于高硅钢,Si含量高,由于Si与O的结合能力比Fe大,也许更容易形成SiO2,因此在脱碳阶段,可适当

13、升高露点(PH2O/PH2=0.4-0.6),以形成合适量的Fe2SiO4/SiO2。另外,Si含量高,可促进脱碳,脱碳应该比较容易;高硅钢晶粒尺寸易长大,因此脱碳应更快进行(30-60s)渗氮:与3%Si类似3%Si,无Mg2SiO4底层脱碳工艺:控制PH2O/PH2=0.01-0.15时,可不形成Fe2SiO4及FeO等铁系氧化物,配合Al2O3隔离剂时,可制得镜面质量的取向硅钢。无硅酸镁底层,表面质量较好,铁损低。但是渗氮时钢中的Al易部分被氧化成Al2O3;另外,Al2O3隔离层在高温退火时不能起到吸N或脱N的作用;而且,低的分压比会使脱碳效率明显降低。先渗氮后脱碳工艺主要技术问题:1

14、)先渗氮,优势在于渗氮时不受氧化膜的影响,渗氮更容易;2)如果渗氮时钢中含有相,则会影响N及氮化物的均匀性分布(高硅钢不必考虑相);3)如果渗氮温度和脱碳温度相差较大,则会容易导致表层和心部晶粒尺寸差距较大,不利于二次再结晶完善;若均采用低温,晶粒尺寸均匀性较易控制,但脱碳易不充分。难点:晶粒尺寸的均匀性不易控制;脱碳效率不高。方案:渗氮处理:低温渗氮(600-750)30-60s;喷氮1-10%干NH3,100%N2机理:1)低温渗氮效率高,低能耗;最主要的是低温渗氮时在表层形成非晶Si3N4质点,由于没有氧化膜的保护,温度过高时,Si3N4会迅速分解,N易外泄;另外提高温度对于渗氮量影响不

15、大2)提高氮势有利于渗氮,因此可通过提高NH3含量,降低H2含量来实现,由于不受氧化膜的影响,因此可不需要H2。预想结果:渗氮后,渗氮量在100-300ppm,在表层形成均匀大量弥散的Si3N4非晶质点。脱碳处理:快升温到750-800脱碳1-2min;PH2O/PH2=0.3-0.5,20-30%H2+N2(升温及保温阶段)机理:1)低温快速脱碳,目的是为了防止非晶Si3N4分解(不稳定Si3N4在750-900时固溶,大于900迅速分解);低温短时,也防止心部尺寸过大,表层尺寸过小,造成二次再结晶不完善;2)升温阶段即采取高的分压比,与先脱碳工艺不同,目的是为了防止N外泄,早一点形成Fe2SiO4氧化膜。预想结果:在保证晶粒尺寸均匀的前提下,脱碳容易不充分,晶粒尺寸易过小。脱碳渗氮同时进行主要技术问题:1)同时进行,工艺简单,但渗氮时间受脱碳影响会延长;2)此种工艺下容易造成表面初次再结晶晶粒细小,内部晶粒粗大,二次再结晶不稳定,难以获得磁性稳定的产品。方案:为了保证脱碳顺利进行,需要较高温度及氧化性气氛,800-9002-3min,PH2O/PH2=0.3-0.5,30%H2,10-20%NH3。预想结果:高温长时间,表层Si3N4质点易过快分解,难以保证渗氮量合适,另外,心部尺寸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