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922980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科技部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编制工作,综合各方意见,启动“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 2016年度首批项目,并发布指南。专项总体目标:贯彻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 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 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专项围绕:网络与系统安全

2、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研究等 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32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即2016年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8个项目。项目要求:针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报。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1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1.1创新性防御技术机制研究(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现有防御技术难

3、以有效应对未知漏洞/后门带来的严峻挑战,探索不依赖漏洞 /后门具体特征等先验信息的创新型主动防御机理,发展基于“有毒带菌”构件及组件建立风险可控信息系统的“沙 滩建楼”式系统安全方法和技术, 从体系结构层面大幅提高攻击难度和代价,显著降低网络空间安全风险。具体内容包括:提出和构建“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性防御理论体系,研究理论模型、安全架构和度量评 估方法;研究面向网络、平台、运行环境、软件和数据的创新型防御共性关键技术,提供风险可控的执行 环境和网络通道,确保核心任务安全,显著提高系统安全性;研究基于所提出的创新型防御理论、方法和 技术的网络空间核心关键设备原型样机并开展原理验证。考核指标(1

4、)初步建立创新型网络空间安全防御理论体系,给出其理论模型、机制机理和安全度量方法,构建 原型环境,完成原理验证。(2)研发两类以上网络空间核心关键设备原型样机。样机应在允许攻击方基于白盒构造测试样例的前提下,设定防御方不掌握测试漏洞 /后门具体特征且不得进行增量开发的测试环境中,能在不降低主要性能指标的同时,抵御 90%以上测试漏洞和后门带来的安全威胁。(3) 发表学术论文70篇,其中SCI/EI不少于30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5篇以上,申请国家发明 专利30项以上。(4)提出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原型样机,支持基于商业软硬件,构筑风险可控的网络信息系统,具 备商业推广价值。实施年限:不超过

5、3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1.2工业控制系统深度安全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控制系统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引发了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新的重大挑战,亟需系统性地从理论模型、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及测试评估等方面开展工业控制系统深度安全技术研究。针对工控系 统攻击机理和工程特征,研究建立工控系统网络入侵与攻击模型;研究工控系统静态和动态安全漏洞分析 与挖掘技术,安全漏洞深度利用技术;研究具备主动防护能力的工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架构、动态重构机 制及方法;研究支持多种工控网络协议的可编程嵌入式电子设备以及实时控制与监控软件等工控系统组件 的动态防护关键技术,提高工控系统内核及应用安全性;研究

6、工控系统信息安全的评估方法与标准;研制 工控系统漏洞挖掘、攻防侦测、安全加固、评估分析等工具与装备,研制具有主动防护能力的工控系统, 形成工控系统深度安全防护整体解决方案。考核指标(1)典型工业装置主流控制系统的组态软件、监控软件、工业实时数据库、控制站嵌入式软件等核心部件的漏洞新增发现不少于 60个,漏洞利用样本新增不少于30种,建立至少包含检验篡改组态数据、伪造控制指令、实时欺骗、获取超级权限等4类漏洞类型的测试样例集合。(2) 研发不少于3类典型工业装置、6种国内外主流工控系统的深度安全技术测试验证平台,能有效 验证以上四类漏洞,并支持不少于5种国际主流工业协议深度解析和安全技术测试验证

7、。(3)研发具有可动态重构、异构冗余、随机多样化特征的动态防护工控系统组件(组态软件、监控软件、控制器嵌入式软件)及相关工具不少于10种,测试方可基于该系统组件的源代码设置攻击测试用例,且防御方不掌握具体漏洞成因、特征信息与利用细节的条件下针对上述第(1)条4类漏洞的防御成功率达到80%以上(进行双盲测试),同时对控制系统功能不产生影响,且对实时性性能影响与部署前相比不超过5%。(4) 研发具备主动防御功能的DCS、PLC等工业控制系统一套,通过测试样例集合的验证,在具有10信号点超过1万点、控制站超过 20个、操作站超过60台规模的大型电力、冶金或炼化等工程系统中进行示范应用,主动防御功能达

8、到:通信健壮性达到Achilles level 2认证要求或同等能力;具有通信加密措施,防止通信数据被窃听或篡改;具有硬件、网络、数据全冗余和实时诊断措施,单一故障不影响工业控制系 统正常运行。(5)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SCI/EI不少于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0项以上,提交国家或国际标 准不少于3项。实施年限:不超过 3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1.3天地一体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适应网络信道条件复杂、通信资源受限、节点高速运动、链路间歇连通的天地一体化网 络空天安全接入控制技术,确保空天业务连续无缝安全切换;研究天地一体化多域网络安全互联控制技术

9、, 保证天地一体网络不同网络域之间的信息安全传输;针对天地一体化网络拓扑复杂、高度异构、实体类型 多元化的特点,研究全网密码资源的跨域联合管理、密码与协议配置;研究天地一体化网络认证解决方案,研究真实可信的设备地址和用户身份的验证管理方法及鉴权机制,实现资源异构情况下的安全认证;研究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和态势感知体系,综合展示空天信息网络安全威胁与安全态势;研究支 持空天网络安全分析的信息网络仿真技术;研究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动态重构技术,提高抗攻击能力。考核指标(1)提供多链路安全接入防护功能,能够对典型业务终端的身份进行鉴别、并根据入网权限实施终端 入网控制,抵御重放欺骗、篡改、伪

10、造等攻击,支持大规模并发安全接入认证以及无缝安全切换,支持高 速节点的接入认证,实现空天节点身份的可信保持与服务的连续性。(2) 提供多域网络互联安全控制功能,提供基于分域策略和IP地址的数据传输控制能力,提供对网络 攻击行为的检测能力。!(3)密码资源管理应全面支持我国国产密码算法,并可兼容国际主流密码算法的资源调配,密码资源动态调配、切换导致业务系统性能降低不超过10%,相关密钥管理、密码算法实现的软硬件模块安全性达到密码行业标准密码模块安全技术要求三级(及)以上。(4)实现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实体认证解决方案,验证环境可支持合法设备的无缝漫游,实现针对10类不同实体的认证技术。(5) 实现全

11、网的威胁情报处理和态势感知,态势及威胁情报信息交付率不低于99%,系统发生故障或 错误的恢复时间小于 2小时。(6)研制完成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仿真平台,覆盖空间信息网络传输链路和地面系统的全部设备和安全组件,覆盖导航、遥感等不同卫星,支持1万以上卫星终端、10万以上通信链路的实时通信仿真,支持1000条以上安全事件的并发仿真,支持10万用户实时在线、百万并发数据的大规模仿真测试。(7)支持对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安全设备的集中统一管理,支持基于任务的动态安全策略管理,实现安 全事件格式及语义的归一化解析。实施年限:不超过 3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2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

12、术研究1.4大数据环境中的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大数据环境中的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问题,构建面向海量数据和用户的数据和隐私保护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包括涉密信息保护、数据使用授权、敏感数据保护、隐私风险评估、数据匿名发布、 数字水印和溯源等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大数据环境中数据保护理论模型,包括基于新型密码算法的数据 访问控制机制、加密数据的关键词搜索方法、存储数据的完整性验证方法、敏感数据的细粒度分级和智能 分类保护方法等,保护数据在生成、存储、发布、应用、消亡等生命周期的安全,支持涉密数据的流转控 制、隔离和交换;研究大数据环境中隐私保护理论模型,包括隐私数据

13、刻画和甄别、数据发布隐私保护、 社交网络匿名保护、标识符匿名保护、位置数据隐私保护、数据脱敏处理等理论和技术方法,制定大数据 隐私保护标准规范;研究基于数字水印的数据隐私隐藏理论,包括图像和视频隐写分析、 数字水印和溯源、多媒体同态隐私加密、加密音视频数据检测等方法。考核指标(1)提出大数据环境中的数据保护理论模型,提出数据细粒度访问控制方法,提出支持多用户多关键 字的密文数据和数据库搜索方法,提出多敏感属性的分级分类数据保护模型。(2)建立大数据环境中的隐私保护理论模型,提出一系列隐私甄别和保护方法,至少包括数据发布隐私保护、社交网络匿名保护、标识符匿名保护、位置数据隐私保护、数据脱敏处理等

14、5种。(3)提出基于数字水印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隐私保护模型,实现高效的多媒体同态隐私加密算法,密文膨胀率不超过30%。(4)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70篇以上,其中SCI/EI检索论文不少于 30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 5篇 以上;申请专利10项以上;起草行业或国家标准1项以上。实施年限:不超过 5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3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3.1网络可信身份管理技术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面向国家网络空间社会治理的需求,研究网络可信身份管理技术,为国家开展网络空间治理 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适应多种环境的异构实体身份标识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和行

15、为分析的多级可信、多 因子身份鉴别系统与技术;研究具备隐私保护特性的网络实体真实身份证明与鉴别技术;研究具备身份联 合能力的统一身份管理、授权与服务技术;研究身份联合与管理服务的互操作评估技术与系统;研究实体 行为追踪溯源与安全审计技术与系统,研制网络身份管理与服务可信等级的评估评价标准与工具。考核指标(1)身份管理系统应支持亿级规模的身份管理,百万级并发、1000个应用条件下,单个身份鉴别延时不大于3秒,身份鉴别应采用国产密码算法,支持安全可定制的不同级别的鉴别方式,至少包括:口令、电子凭证、生物特征、个体行为、先验知识等方式及其组合。(2) 完成真实身份的证明与核验服务系统,10万级并发条件下的响应时间不大于3秒,支持X.509证书、二代身份证、elD等不同的电子身份证件。(3)支持不同安全域的身份联合,在保障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域间的互联互通,支持 不少于2个主流身份联合协议,支持国产密码算法,具备与国内、国际身份管理系统联合的能力,并经过 联合验证。(4) 形成身份管理的互操作及可信等级评估规范和工具,对不少于5个身份管理系统的互操作能力及 可信等级进行评估,完成评估报告。(5) 开发支持亿级实体的行为关联分析系统,支持100个以上身份管理系统的行为元数据汇聚,实现 秒级的实体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