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方法和技巧高效读书的10种方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920740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的方法和技巧高效读书的10种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读书的方法和技巧高效读书的10种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读书的方法和技巧高效读书的10种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读书的方法和技巧高效读书的10种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读书的方法和技巧高效读书的10种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的方法和技巧高效读书的10种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的方法和技巧高效读书的10种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的方法和技巧,高效读书的10种方法读书不仅陶冶我们的情操,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使我们 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可是读书也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因为 读一本书重要的是从这本书中可以学到知识,或者让自己的精神 领域更上一层楼,下面WTT就来简述一下,WTT手机整理的高效读 书的经验。欢迎阅读。十个最有效的读书方法读书不二法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只读一本书。清朝政治家曾国藩就是 这样读书的:“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 书集,不当东翻西阅。”这种读书方法,最适合那些想练好基本 功,打下扎实治学功底的读书人。波浪渐进法一次读一本书,但不强求一气呵成,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读。 一部昭明文选,

2、毛泽东上学时读过,上世纪五十年代读过, 上世纪六十年代读过,到了七十年代还读了好几次。时间不充 裕,或读一些“难啃”的大部头时,不妨采取这种方法。比较品读法此法是说一次读几本书,用比较对照的方法读书。写魏 书的史学家夏侯谌听别人称赞陈寿写的三国志,心里不大 服气,便找来细读,这才知道三国志却比自己魏书好, 于是当即烧掉了自己的书稿。搞研究或者做论文时,用这种方法 可以让你大受裨益。垂直阅读法看书一目十行,从上往下读,像下楼梯一样。因为有些书含 金量太少,只用浏览。更快的方法也称之为“跳读“,就是抓住 文章梗概,剪除背景、补叙等内容,跳过去不读。垂直阅读的方 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用于读一般

3、的小说或快速浏览资料 都不错。字斟句酌法此法讲究读书要一字一句,细细品读。好的作品信息量大, 含金量高,大段速读难免消化不良,必须边读边思考。散文家秦 牧,读书先是“鲸吞“,大体看一遍,然后是”牛嚼“,像牛反 刍一样,仔细研究品味。用眼睛来读书只有眼见,用心去读书才 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特别适合读经典。精华提炼法对于一些作品,不仅要精读,还要总结归纳,提炼出其中的 精华。历史学家吴晗就特别擅长做读书卡片。他读书时,见到有 用的句子就抄在一张卡片上。他读了几十年书,做了几十万张卡 片。读完一本书,如果真能够提炼出几句有用的话来,就算没有 白读。高山仰止法以欣赏的眼光读书,读出乐趣。如宋代诗人尤袤所

4、言:“饥 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 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一本高尚的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士对 话,态度越虔诚,收获就越大。这种方法最适合读哲学与军事经 典,如易经、孙子兵法。居高临下法此法是说要站高一层,像老师审查学生作业一样去读书。我 认识的几位编辑,通常都是用这种方法读那些热门的“畅销 书”。如果对那些“乱花迷人眼”的书不加批判地去接受,就会 像叔本华所说的那样:“思想被别人用襟带牵着走。”多维研读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读一本书。数学家华罗庚发明了“猜读 法” 从猜谜的角度去读书,看了书名后先闭目静思,想象书 中的结构与内容,然后再读。如果作者写的和自己猜的一样

5、,就 可以速读。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时间,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和想象 力。举一反三法如何把书读活?“我思故我在,我用故我能。”“我思”的第一个层次是要与作者交流,与作者擦出火花;第 二个层次是要讲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与众人擦出火花。“我 用的第一个层次是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让自己受益;第二个层 次是在用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方法,创造出新理论,超越前 人。正确的读书方法要点一、以理解代替记忆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课程比较容易记得,但理解其实并不 是辅助记忆理解是记忆的代替。强记理论不仅是很难记得准 确:当需要应用时,强记的理论根本无济于事。明白了理论的基 本概念及含义,你会突然觉得你的记忆力如有神助。

6、道理很简 单,明白了的东西就不用死记。但理论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也 有不同的准确性。理解愈深愈准确,记忆就愈清楚,而应用起来 就愈能得心应手。所以读书要贯通 理论上的不同重点的联带关 系要明白;要彻底 概念或原则的演变要清楚。要在这些方面有显著的进步易如反掌,也不需多花时间。只 要能改三个坏习惯,在一年内就会判若两人。第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时“狂”抄笔记。笔记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这是因为抄笔记有一个无 法补救的缺点 听讲时抄笔记分心太大!将不明白的东西抄下来, 而忽略了要专心理解讲者的要点,是得不偿失。例如好几次我故 意将颇明显的错误写在黑板上,200多学生中竟无一人发觉,只知 低着头忙

7、将错误抄在笔记上。笔记有两个用途: 将明白了的内容,笔记要点。但若觉得只记要点都引起分 心,就应放弃笔记。明白了讲者的内容是决不会在几天之内忘记 的。很多讲者的资料在书本上可以找到,而在书本上没有的可在 课后补记。老师与书本的主要分别,就是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 的。上课主要是学习老师的思想推理方法。 在上课听不懂的,如果见同学太多而不便发问,就可以用 笔记写下不明之处,在课后问老师或同学。换言之,用笔记记下 不明白的要比记下已明白的更重要。第二个坏习惯,就是将课程内的每个课题分开读,而忽略了 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理解就因此无法融会贯通。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将每一个课题分开读,强记,一见试 题,

8、不管问什么,只要是似乎与某课题有关,就一通知识点往上 放,希望命中 这是第二个坏习惯最明显的例子。要改这个坏习惯,就要在读完某一个课题,或书中的某一 章,或甚至章中可以独立的某一节之后,要花少许时间去细想节 与节、章与章、或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能稍知这些必有的连 带关系,理解的增长就一日千里。这是因为在任何一个学术的范 围内,人类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开来读,会觉得是多而难记;连 贯起来,要知要记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 础互辅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学得愈精,所知的就愈 基本。若忽略了课题之间的连贯性,就不得其门而入。二、兴趣是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烧起来的我们都知道自己有兴

9、趣的科目会读得较好,但兴趣可不是培 养出来的。只有总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产生兴趣。可以培 养出来的是集中的能力,无论任何科目,无论这科目是跟你的兴 趣相差多远,只要你能对之集中思想,兴趣即盎然而生。对着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远比不上几十分钟的全神贯 注。认为不够时间读书的学生都是因为不够集中。要培养集中力很简单:第一、分配时间 读书的时间不需多,但要连贯,明知会被 打扰的时间就不应读书。第二、不打算读书的时间要尽量离开书本 “饿书”可加强 读书时的集中力。第三,读书时若觉得稍有勉强,就应索性不读而等待较有心 情的时候厌书是大忌。只要能集中,读书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将一只手表放在书桌上。先看

10、手表,然后开始读书或做功课。如果你发觉能常常在30分钟内完全不记得手表的存在,你的 集中力已有小成。三、问比答重要很多学生怕发问的原因,是怕老师或同学认为他问得太浅或 太蠢,令人发笑。但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发问的第一个 黄金定律就是要脸皮厚!就算是问题再浅,不明白的就要问;无论 任何人,只要能给你答案,你都可以问。从来没有问题是太浅的。正相反,在学术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由三几个浅之又浅 的问题问出来的。学术上的进展往往是靠盲拳打死老师傅,很多 作高深研究的学者之所以要教书,就是因为年轻学生能提出的浅 问题,往往是一个知得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虽然没有问得太 浅这回事,但愚蠢的问题却是不

11、胜枚举。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要学甚么问题是愚蠢或是多余。若不发问,就很难学得其中 奥妙。老师因为学生多而不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花很多时间,认真 的学生就应该在发问前先作准备工夫。这工夫是求学上的一个重 要过程。要分清楚“知”与“不知”,最容易就是做发问前的准 备工夫。这准备工夫大致上有三个步骤第一、问题可以分三类:A、“是什么”,B、“怎么办”,C、“为什么”。要先断定问题是那一类。A类问的是事实;B类问的是方法;C类问的是理论。一经断定问题是那一类,学生就应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 是在那方面的,因而可免却混淆,若要问的问题包括是多过一类 的,就要将问题以类分开。这一分就可显出自己的“不知

12、”所 在。第二、要尽量去将问题加上特性。换言之,你要问的一点是 愈尖愈好。第三、在问老师之前,学生要先问自己问题的答案是否可轻 易地在书本上找到,如果是这样就不应该浪费老师的时间。四、书分三读大意、细节、重点学生坐下来对着书本,拿起尺,用颜色笔加底线及其他强调 记号。读了一遍,行行都有记号,这是毁书,不是读书。书要分三读。第一读是快读,读大意,但求知道所读的一章究竟是关于甚 么问题。快读就是翻书,跳读;读字而不读全句,务求得到一个大 概的印象。翻得惯了,速度可以快得惊人。读大意,快翻两三次 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第二读是慢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在这第二读中,不 明白的地方可用铅笔在页旁作问号,但其他底线或记号却不可 用。第三读是选读,读重点。强调记号是要到这最后一关才加上 去的,因为哪一点是重点要在细读后才能选出来。而需要先经两 读的主要原因,就是若没有经过一快一慢,选重点很容易会选错 了。选择书本阅读是极其重要的,好的书或文章应该重读又重 读,平凡的一次快读便已足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