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1.4地球的结构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91983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1.4地球的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1.4地球的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1.4地球的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1.4地球的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1.4地球的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1.4地球的结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编地理教学资料 2019.4高中地理 1.4地球的结构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导学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3、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4、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学习重、难点】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概念: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特点:传播速度随着 而变化。分类:地震波的特点列表对比:地震波的类型传播速度通

2、过的物质纵波(P波)横波(S波)2、不连续面:概念: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面。分类:(1)莫霍界面:地面以下 千米处,该界面以下,纵波(P波)和横波(S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 ;(2)古登堡界面:地下 千米处,在这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 ,横波(S波)的传播速度 ;3、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各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列表分析、对比:地球内部圈层构造不连续界面(圈层界线)深度(千米)地震波的速度变化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壳(莫霍界面)1790029005150(纵波和横波速度加快)(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消失)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地幔上地幔上部由岩石组成,密度较大,有软流层下地幔地核外核(古登堡界面)外核

3、可能为液态,内核可能是固态内核4、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组成作用大气圈由 组成,主要成分是 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由地表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包括 大气水和生物水等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 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合作探究】1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提示: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地面,横波传播速度慢,后到达地面,所以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晃动【当堂检测】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4、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3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A地幔 B上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4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后,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地面上人总是感觉到先左右前后摇晃,然后上下颠簸B地震波传播速度越快,能量越大C地震波能量越大,传播速度越快D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5有关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的正确叙述是 A地

5、壳“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B岩石圈是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C岩石圈为地壳的上层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岩石圈6水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中 A最活跃的圈层 B质量最小的圈层 C最厚的圈层 D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7莫霍界面是()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8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典型例题精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1)地震波:E_,F

6、_。(2)不连续界面:A_,B_。(3)圈层;D_,C_。(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解析:此题考查了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E的传播速度慢,并且不能通过外核,应该是横波;F是纵波。从深度上和内部圈层的划分的图上信息可以看出:A是莫霍界面,B是古登堡界面,C是外核,D是地壳。答案:(1)横波纵波(2)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地壳外核(4)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课堂小结】将你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疑问写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和解决吧!收获:疑问:【课后自测】1.科学家在划分固体地球为三个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时,主要的根据

7、是(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B.科学家向地下打深井而得到的样本成分C.厄尔尼诺现象D.地球上高大山脉的岩层结构2.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3.下列各地的地壳厚度,最厚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渤海大陆架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4.下列关于水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圈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B.水圈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C.水圈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D.水圈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以分为潜水和承压水5.地球的外部圈层中,其中最

8、活跃的圈层是(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生物圈6.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A.上地幔 B.下地幔 C.外地核 D.内地核7.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A.外地核 B.内地核 C.软流层 D.上地幔答案:参考答案:【基础知识梳理】(一)1、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快 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慢 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2、33 增加 2900 突然下降 完全消失 3、软流层(二)气体和悬浮物 氮和氧 地表水、地下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当堂检测】1.B 2.C 3.C 4.D 5.D 6.D 7.A 8.B 【当堂检测】1.A 2.C 3.C 4.B 5.D 6.C 7.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