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和健康课程 论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心理教育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916219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和健康课程 论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心理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育和健康课程 论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心理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育和健康课程 论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心理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体育和健康课程 论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心理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和健康课程 论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心理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和健康课程 论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心理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和健康课程 论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心理教育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时期,也是心理素质发展极为主要的阶段。这一时期是否能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以针对性的引导,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一、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意义一是落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需要。素质教育就是全方面提升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术四个方面的素质。其中身体心理素质是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界。智力的竞争,对人才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确定无疑的,不过人体是一

2、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才的竞争不单纯是智力的竞争,而是包含体力、心理及多种非智力原因的竞争;竞争的成败,其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就是大家的健康情况。三是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需要。伴随当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的日益加紧,人际间的竞争日趋增强,大家的精神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也不停增加。提升青少年一代的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各个方面、各门学科全部应完成的共同任务。二、体育锻炼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1.体育锻炼能够提升智力、改进情绪情况。人的身体和心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体育锻炼能够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痛苦中摆

3、脱出来。常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不但能够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而且能够提升智力能力。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怎样克服困难和挫折、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完成既定目标等,全部表现得极其生动和真实。这种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和立即反馈,使锻炼者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常常参与体育锻炼对智力功效含有促进作用。2.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锻炼中要不停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3.体育锻炼能够诊疗心理疾病。体育锻炼被公认是一个心理诊疗方法。

4、适度的运动量能够使人从体育锻炼中取得乐趣,所产生的良好心理效应也会随之得到增强。4.体育锻炼能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锻炼能增加人和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以逐步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性。三、发挥学校体育功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改进教学环境,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体育是在室外进行的,相对地说,环境宽广,教和学、学和练师生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行为交往。师生应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探讨教学知识,给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充足表示思想和感情的机会。师生情感融洽,心理上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和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主动的心理状态下,认知操作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和提升,学练效果才能最优化。2.

5、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工作者应落实老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足利用课外活动主动开展课外训练和竞赛,把学生的接触面扩展到整个学校甚至面向社会。全校学生的情感能够经过运动竞赛得到交流,心灵也得到沟通,这么能够调动学生主动进步、争强好胜的心理,对那些自卑、消沉的心理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可见,课外体育活动对克服心理障碍也有着良好的作用。3.建立有效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老师在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时,不能将其简单地限定在体育成绩考评定级上,而是应依据体育学习内容的整体性和评价形式的多样性综合进行评价。只有这么,才能有效地发挥体育学习评价在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发展方面的作用。4.重视提升老师

6、心理素质水平。老师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楷模。学生在和老师长时间的接触中,老师的意志、情感、爱好、兴趣全部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老师应该首先发展本身的优异品质。老师传授知识和技术技能依靠教学方法和技巧,也依靠心理品质的感染。学生身心的培养和发展,需要老师主动有效的教育能力,更靠老师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对学生心理和精神上的影响力。而心理和精神上的影响力所产生的动力强大,动机能保持很久。总而言之,学校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参加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表现当代健康理念的一个主要方面,但决不是全部。因为体育教学毕竟是以增强体制为首要目标,假如我们片面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忽略身体锻炼,那不但使体育教学脱离“体育”属性,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标,同时心理教育也会所以失去载体而毫无意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体育老师的素质,体育老师没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丰富的心理卫生知识是不可能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应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发明优良的体育环境,使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学生在愉快的意境中进行学习和锻炼。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学校体育管理的改革和领导,发挥管理协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