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913238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7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_古代中国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01_古代中国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01_古代中国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01_古代中国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01_古代中国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_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_古代中国政治制度(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师版)【考点定位】(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考查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2)知道道“始皇帝帝”的来历历和郡县县制建立立的史实实,了解解中国古古代中央央集权制制度的形形成及其其影响。重点考查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发展地、辩证地看待中央集权制的影响。(3)列举举从汉到到元政治治制度演演变的史史实,说说明中国国古代政政治制度度的特点点。突出考考查中央央官制(内内外朝、三三省六部部制等)、监监察制度度(刺史史、御史史台等)、选选官制度度(九品品中正制制、科举举制)、地地

2、方行政政制度(路路府州县县、行省省制)等等。(4)了解解明朝内内阁、清清朝军机机处设置置等史实实,认识识君主专专制制度度的加强强对中国国社会发发展的影影响。注意意了解内内阁设立立的背景景、军机机处设置置的实质质。【三年高考考】一20111高考考试题及及其解析析(精选选)1(20011年年新课标标卷文综综24)董董仲舒认认为孔子子著春春秋的的目的是是尊天子子、抑诸诸侯、崇崇周制而而“大一统统”,以此此为汉武武帝加强强中央集集权服务务,从而而将周代代历史与与汉代政政治联系系起来。西西周时代代对于秦秦汉统一一的重要要历史影影响在于于 A构建了了中央有有效控制制地方的的制度 BB确立立了君主主大权独独

3、揽的集集权意识识C形成了了天下一一家的文文化心理理认同 DD实现现了国家家对土地地与人口口的控制制【答案】:C【解析】:孔子著著春秋秋和董董仲舒改改造儒家家学说,应应结合汉汉武帝时时代强化化“大一统统”的时代代背景突突出这两两个文化化贡献的的价值。从从而先排排除A(郡郡县、行行省)、DD(均田田制)两两项,再再排除BB(法家家)。2(20011年年北京卷卷文综113)中中国古代代常常通通过分割割和削弱弱相权来来加强皇皇权。下下列表述述正确的的是 A西汉通通过削弱弱周后势势力分化化相权 BB北魏魏施行三三长制分分割丞相相的行政政权C宋代设设立三司司来分割割丞相的的财权 DD清设设军机处处消除了了

4、皇权与与相权矛矛盾【答案】:C【解析】:西汉通通过内、外外朝制衡衡分化相相权,AA项不选选;三长长制是配配合均田田制的地地方基层层组织形形式,不不能分割割丞相的的行政权权,B项项不选;军机处处的设立立不能消消除皇权权与相权权的矛盾盾,D项项不选;仅C项项表述正正确。3(20011年年天津卷卷文综历历史1)下下列各组组古今地地名对应应正确的的是 大都北北京汴梁开封临安苏州益州成都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考查古今今地名对对照,意意在考查查考生对对基础知知识的掌掌握程度度。可用用排除法法,临安安是今天天的浙江江杭州,故故排除即可。4(20011年年福建省省文综116)唐唐律疏议议记

5、载载:“德礼为为政教之之本,刑刑罚为政政教之用用,犹昏昏晓阳秋秋相须而而成者也也。”这表明明 A德礼是是刑罚的的本体 B刑刑罚是德德礼的体体现C德礼相相较于刑刑罚无足足轻重 D德德礼和刑刑罚对政政教皆不不可缺失失【答案】:D【解析】:“德礼为为政教之之本”,德礼礼是政教教的本体体,不是是刑罚的的本体,排排除A。“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B。“相须而成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故选D项。5(20011年年广东省省文综113)隋隋唐以前前,官府府设有谱谱局,考考定父祖祖官爵、门门第。此此后该现现象逐步步消失,主主要原因因是 A宗法制制

6、的终结结 B察举制制的完善善C三省六六部制的的设立 DD科举举制的推推行【答案】:D【解析】:A项宗宗法制在在春秋战战国时崩崩溃,但但其影响响深远,故故排除;B项察察举制主主要在汉汉朝实施施,时间间不符;C项三三省六部部制是中中央官制制与官爵爵、门第第没有必必然联系系,故选选D项。6(20011年年山东省省文综99)钱穆穆在评论论中国古古代某制制度时说说,“它可以以培植全全国人民民对政治治之兴味味可以以团结全全国中地地域于一一个中央央之统治治。”这一制制度是 A郡县制制 B察察举制 C科举制制 D行行省制【答案】:C【解析】:重点理理解“它可以以培植全全国人民民对政治治之兴味味”,实际际上是通

7、通过读书书考试,就就有做官官参政的的希望或或机会,“团结全中国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是指隋以来实行科举制的本质目的维护中央集权统治。7(20011年年江苏省省单科历历史2)右右图所示示为唐唐书所所载8330名进进士的出出身分布布比例,由由此可见见,唐代代科举制制 A为选拨拨士族子子弟而设设立B仍然是是九品中中正制翻翻版C缩小了了人才选选拨的范范围D兼顾多多个阶层层但不完完善【答案】:D【解析】:唐书书所载载的8330名进进士出身身于士族族、寒族族以及小小姓,说说明唐代代科举制制兼顾多多个阶层层但不完完善。科科举制选选拔的不不仅仅是是士族子子弟;科科举制以以考试成成绩作为为选官标标准,不不是九品

8、品中正制制的翻版版;人才才选拔的的范围非非但没有有缩小,反反而扩大大;故AA、B、CC表述错错误。8(20011年年上海市市文综99)如图图为中国国古代史史上某朝朝代中央央行政体体制示意意图,该该朝代是是 A秦朝 BB汉朝朝 C唐唐朝 D宋宋朝【答案】:C【解析】:此题很很简单,图图中所示示的三省省六部制制主要盛盛行于隋隋唐时期期,选CC。9(20011年年海南省省单科历历史4)马马可波罗行行纪中中记述,元元朝时“所有契契丹人,即即契丹省省的居民民,都被被迫离开开旧都而而迁居新新都”。这里里的“契丹省省”指的应应当是 A岭北行行省 B辽辽阳行省省 CC甘肃肃行省 D云云南行省省【答案】:B【解

9、析】:识记“契丹”兴起和和发展的的地方是是中国东东北地区区,元朝朝“辽阳行行省”即是中中国东北北地区和和俄罗斯斯远东地地区。10(220111年海南南省单科科历史88)清代代地方行行政制度度大体沿沿袭明制制,主管管一省之之民政、财财政的官官员,俗俗称“藩台”。该官官职的正正式名称称是 A节度使使 B枢密使使 C三司使使 D布布政使【答案】:D【解析】:按明初初以来的的地方上上“废行省省、设三三司”,布政政使掌管管地方民民政、财财政,故故选D项项;A项项是唐中中后期掌掌管地方方军民财财政大权权的官员员;B、CC两项是是宋初以以来分割割宰相军军权和财财权的两两个副相相,不选选。11(220111年

10、新课课标卷文文综400)(25分)阅阅读材料料,完成成下列各各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时期,按按“官有能能而禄有有功”的原则则,废除除血缘世世袭的贵贵族制,建建立起官官僚行政政制度。秦秦至汉初初,秉承承法家理理念,功功与能为为官吏升升迁任免免的主要要依据。汉汉武帝以以后,儒儒生出身身的官吏吏地位上上升,官官吏个人人品行对对于引导导、教化化百姓的的功用日日益受到到重视。东汉时,士士大夫追追逐基于于德行的的“名”,官吏吏矫情虚虚伪而无无实际才才能成为为普遍现现象。曹曹操执政政,强调调“唯才是是举”。功、能能者优先先,“不官无无功之臣臣,不赏赏不战之之士”。西魏魏北周选选任官吏吏,突出出思想品品行的重重

11、要性:“凡所求求材艺者者,为其其可以治治民。”强调对对官员的的品行与与政绩考考核;“其志行行善者,则则举之;其志行行不善者者,则去去之凡求贤贤之路,自自非一途途。然所所以得之之审者,必必由任而而试之,考考而察之之。 摘编编自翦伯伯赞中中国史纲纲要材料二 唐唐代将品品德与任任职态度度方面的的“四善”作为考考课官员员最重要要的内容容:“一曰德德义有闻闻,二曰曰清慎明明著,三三曰公平平可称,四四曰恪勤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开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12、。 据新新唐书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学堂,固固以明示示天下以以作新之之基且设立立学堂者者,并非非专为储储才,乃乃以开通通民智为为主,使使人人获获有普及及之教育育,且有有普通之之知能,上上知效忠忠于国,下下得自谋谋其生。其其才高者者,固足足以佐治治理,次次者亦不不失为合合格之国国民。查科场试士士,但凭凭文字之之短长,不不问人品品之贤否否。是以以暗中摸摸索,最最足为世世诟讥。今今学堂定定章于各各项科学学外,另另立品行行一门,用用积分法法,与各各门科学学一体核核考,同同记分数数。其分分语言、容容止、行行动、作作事、交交际、出出游六项项,随处处稽查,第第其等差差。至考考试时,亦亦以该生生平日品品行分数数,并

13、和和计算。凡算学、地地理、财财政、兵兵事、交交涉、铁铁路、矿矿务、警警察、外外国政法法等事,但但有一长长,皆可可保送。俟俟考时分分别去取取其取取定者,酌酌量用为为主事、中中书、知知县官。摘编自自袁世世凯、赵赵尔巽、张张之洞等等会委之之停科举举推广学学校折暨暨上谕立立停科举举以广学学校(119055年)(1)根据据材料一一、二并并结合所所学知识识,概括括秦至唐唐官员选选拔所体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变化并简简析其原原因。(115分)(2)根据据材料并并结合所所学知识识,简要要评述清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认识。(110分)【解析】:(1)结合合材料一一、二,简简要归纳纳秦汉、曹曹魏、唐唐代等不不同时期期官吏选选拔标准准中“德”、“才”观的变变化。从从统治思思想的演演变、历历史背景景的变化化和制度度调整的的目的角角度思考考变化的的原因。(2)认真真阅读归归纳材料料三中关关于德与与才的重重要性、德德与才的的培养方方式、德德与才的的考核方方式这三三方面的的新认识识,先述述后评。评评价时要要联系传传统人才才观、联联系时代代变化和和当时的的现实需需要。12(220111年浙江江省文综综38(1)材料一 (中国政制制)达臻臻“文明”一途,实实应归功功于西周周的创制制。西周政政治里显显然有深深厚的贵贵族色彩彩,而“共主”名义下下的地方方分权体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