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的“小圈子”文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912284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中的“小圈子”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中的“小圈子”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中的“小圈子”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中的“小圈子”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中的“小圈子”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中的“小圈子”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中的“小圈子”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中的“小圈子”文化一、“小圈子”概念所谓“小圈子”? 广义上的理解,就是有某一共同标志符号的群体。对于社会来讲,圈子是中心而对于圈子本身而言,圈子又自有核心。当前,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但凡涉及人事变动特别是提拔干部的时候,总能听到一些“某某是某某领导的人”、“某某与某某领导是一个圈子里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议论,相反似乎很少听到对这些被提拔干部“德、能、勤、廉”等方面的评价,这一现象其本质是折射出企业“小圈子”的问题日渐严重。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领导往往是企业各种圈子的核心,由于领导拥有行业赋予的各种权力和资源,领导周围的部属会围绕着领导逐渐形成若干个圈子,不同的圈子与领导的关系不

2、同,获得的领导支持和信任也各不相同。“圈子”在很早以前已经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企业中,大部分的“小圈子”都是以领导为核心形成的,而各种“圈子”的形成必然会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有了“圈子”就是坏事。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本身就符合事物的内部规律,所以还得看这些人组成“圈子”的真正意图,如果是纠集一班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狼狈为奸、不务正业,这样的“圈子”理应铲除;但若是一班志向相同的良师益友,患难与共、坚守操守,这样的“圈子”就得大力倡导。二、“小圈子”类型(一)地区型的“小圈子”。同在本地出生长大,又同在本地任职,彼此之间的联系无形中比与外地的同志更紧密,遇到的意

3、见分歧,思想交锋,往往“枪口”一致对外,同进同退,只讲地缘关系,不讲大局和组织原则。(二)情感型的“小圈子”。大多数员工刚参加工作或到异地任职,总是急于在所在单位中认老乡、访战友、叙同窗,继而组织战友会、同学会、同乡会,情到浓时甚至搞“拜把子”结义。战友、同学、老乡之间,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不亦乐乎。因为是老朋友、老同学、老同志、老领导、老部下,便遇事优先考虑,凭私交的深浅决定自己的态度,用情感代替党的纪律。(三)兴趣型的“小圈子”。钩鱼、打牌、下棋、运动等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从拥有共同的业余天地开始,渐渐渗透到工作领域,最终抹煞了工作和消闲的界限,事事只认小集团,不顾大集体,好坏不分,

4、是非不明。(四)利益型的“小圈子”。为谋取共同的利益彼此勾结,心照不宣。有利可图则不遗余力,推波肋澜;无利可图则作壁上观,甚至从中作梗。一切以小群体利益为重,无视党的形象和企业的利益。 三、“小圈子”危害 同一圈子内的部属可以细分为三个类别,处于核心区域的部属、处于中间区域的部属及处于边缘地带的部属。在同一个圈子里,进人核心区域的部属最少,绝大多部属数徘徊在中间区域,另外一少部分部属处于边缘地带,“小圈子”一旦形成,对企业都将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最主要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妨碍企业制度运行当企业存在有“圈子”现象的情况下,圈内成员在形式上不仅要受到企业制度规则的约束,更要受到“圈子规则”

5、 的约束,圈外成员则仅受制度规则的约束。如此一来,一个完整的企业组织就被分割为两种不同的群体,应该说,任何与制度相抵触的文化都在妨碍制度的正常运行,所以企业高层领导人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通过各种措施来维护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然而,由于企业高层中存在特殊的“圈子”,不但意味着领导人放弃了应负的重要责任,使企业的制度缺乏保障,而且意味着领导人自己首先锻造了一件妨碍制度运行的武器,严重破坏了企业制度的健康运行。(二)影响企业的公平性,涣散人心 “小圈子”一旦形成,在选人用人上就很难公平公正,领导如果只选自认为靠得住的“小圈子”里的人,对德才兼备的员工视而不见,不但会给企业的和谐带来巨大伤害,还会滋长

6、圈子内员工的骄傲情绪,觉得比其他的员工高一等,形成明显的区别对待,容易使得圈外成员产生不公平感,进而影响他们努力工作的积极性,满意度将降低,对企业失去信心。(三)滋生“腐败”现象 “小圈子”形成之后,有可能成为某些不良事件的突破口,小圈子内部人员和领导的接触比较多,办事比较容易,“圈外”人员和领导接触较少,办事比较困难,“圈内”人员轻轻松松的就能办到,这无形中给“圈外”人设了一道坎,为了办事容易,他们不得不巴结,谄媚那些“圈内”人,甚至还要给领导关系比较好的人送礼,请吃饭等等,这些政治中的“腐败”现象,在企业组织中也蔓延起来。四、如何杜绝“小圈子”(一)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党性修养。要深入开展马

7、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以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帮助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强化其宗旨观念和民主集中制观念,使他们认识到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人不存在任何个人或小圈子的特殊利益,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提高党性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爱好,增强择善交友意识,纯洁交友动机,自觉抵制不良的交友思想和行为,自觉谨防“小圈子”。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的家属当好“廉内助”,多关心、多过问领导干部的交友情况。要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促使领导干部深刻认识交友不慎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

8、,常怀律己之心,努力维护班子团结,时刻对小圈子的危害保持高度警惕,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加大交流力度,完善监督机制。长时间在同一个岗位上任职,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人事关系,是“小圈子”形成的客观条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实现异地任职,岗位轮换,不仅能解散已经存在的“小圈子”,还能有效地预防新“小圈子”的产生,从而彻底铲除“小圈子”的不良影响。通过严格执行党内民主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强干部监督,让干部不能搞、不敢搞“小圈子”,要靠监督随时了解干部,不仅要监督八小时以内,还要监督“八小时以外”;不仅要监督工作,还要监督生活,特别是要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干部的交际圈,从中了解干部的

9、思想动态、廉洁自律情况。(三)强化沟通协调,构建和谐氛围。领导者在日常的管理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加强与所有部属的沟通和理解努力改善自己的管理风格,特别要注意关心除了自己的亲信之外的部属,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期望,争取把所有的部属团结在自己周围,改善组织气氛,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同时还要善于把握与下属之间的远近亲疏,使自己的领导职能得以充分发挥,领导者不要和下属过分亲近,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下属一个庄重的面孔,这样就可以获得他们的尊敬,如果领导者与某些下属过分亲近,势必在下属之间引起忌妒、紧张的情绪,从而人为地造成不安定因素,与下属保持一定距离,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四)从重从严查处,建立惩处机制。充分认识“小圈子”对企业发展的严重危害,对以“小圈子”的形式谋求私利,破坏团结的事件和当事人,做到及时发现,严肃查处,该撤的撤,该降的降,该调离的坚决调离,并公开曝光,以儆效尤,决不包庇袒护,姑息放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