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91076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透皮技术 -儿科部分中药透皮技术即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将特定中药贴在人体穴位之上,利用透皮吸收原理作用于人体,从而缓解人体病痛,是一种安 全、有效、便捷、稳定的治疗方法。药物剂量:1、 中药:总量为 3-5g.2、西药:小儿为日剂量的15-2倍成人为日剂量的3-5倍? 发热:辩证一: 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 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 般 30 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 1224 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 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 3至 5克,75%的酒精调和 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 24小时更换一

2、次,连用 2 至 3 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 好。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 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如鼻塞不通,用 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 2:1 份,用法同上。辩证二:中药处方:焦栀子、桃仁使用方法 : 栀子桃仁研为泥,用鸡蛋清调成稠糊状,分别敷于 两足涌泉穴,固定。每天敷贴 10小时后取下, 5天为 1个疗程。西药处方:氯丙嗪+异丙嗪+维生素B1+尼美舒利颗粒五岁以上小儿发热伴头痛可用:安乃近 +黄连 +维生素 B1 穴位选择:大椎或肚脐。辩证三:1、紫花地丁 9,吴茱臾 9,虎杖 5,

3、胆南星 3取 2-3,20 个小时,贴涌泉,2、人工牛黄 30,柴胡 20,黄芩 10,薄荷 10,葛根 10,生石 膏 10,取 2-3, 75%酒精调和,;贴于神阙穴, 20 个小时。辩证四:临证取 3 克,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适量,地塞米松针适量 调糊,敷于脐部。六小时换一次,热退第二贴 12 小时换一次;如不 退加敷两侧脚心各一贴;如头热甚于身,加大椎一贴。辩证四:女孩,十四个月,发烧 呕吐 腹胀三天, T38.2 度,大便干燥。 用药 :苍术 生姜 肉桂 白芷用藿香正气水调和,一贴见效 退烧,腹 不涨了。? 咳喘:1)咳嗽:辩证一:干咳无痰,烟干,舌红者:沙丁胺醇片 +扑尔敏片 +

4、咳必清片 +咳特灵花散穴位选择:檀中穴,肺腧穴,天突穴,大椎 小儿咳嗽 中药处方 :桔梗、吴茱萸、白芥子。 制法:将上述药物各取等份研成细末,装入干燥瓶中备用。使用 方法:每穴取药粉3g,用米醋调成稠糊状,分别敷于膻中穴、两肺 俞穴。每天敷贴 10小时后取下, 5天为 1个疗程。风寒咳嗽:加麻黄,细辛研末,生姜汁调敷涌泉穴 ;痰热咳嗽加 用麻黄、胆南星,研末调敷涌泉穴 ;哮喘发作用莱菔子,细辛研末, 生姜汁调敷定喘穴、肺俞穴。方中吴茱萸主“痞满塞胸,咳逆寒热” ,桔梗可开宣肺气,白芥 子豁痰利气,二药一升一降,肺脏气机调达,则咳止痰消 ;风寒用细 辛温肺化痰,麻黄宣肺平喘,加强其温化寒痰,止咳

5、平喘的作用。风 热则有胆南星清热化痰,少量麻黄宣肺平喘,使痰化咳止。痰多咳嗽者:贝母、桔梗、冬花 西药处方:沙丁胺醇片 +扑尔敏片 +异丙嗪片 伴痰多者 +654-2 片或氯化铵片 支原体感染者 +红霉素片或严迪片 久咳不止伴咽喉干痒者 +止咳桃花散 穴位选择:大椎,天突,檀中,肺腧,定喘 辩证二: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 3 至 5 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 中穴上, 24小时更换一次。辩证三:热咳:生麻

6、黄 炒杏仁 生石膏 生甘草 各等份,蜂蜜调 和,膻中穴,重则加大椎穴。寒咳:麻黄汤 炙麻黄 桂枝 炒杏仁 甘草 各等分,取3-5 克 膻中穴,加膏盲穴。寒痰:小青龙汤 干姜 桂枝 炙麻黄 生白芍 炙甘草 细 辛 姜半夏 辽五味子各等分,取 3-5 克 膻中穴,加膏盲穴,热痰: 麻杏石甘汤加麦冬, 天冬, 天花粉 青黛 冰片 酮 替芬 贴天突穴。辩证四:肺系痰浊阻肺证穴位选择肺俞穴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定喘穴 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 0.5 寸贴敷方法每穴取药粉 5-6g ,用活络油调成糊状,将调好的药糊均 匀摊在贴敷中央,选好穴位后,局部用碘伏棉签消毒,接着 用消毒棉签擦干穴位,然后依次

7、贴上带药糊的敷贴。贴敷时间:一般 4-6h/ 次,每天一次。疗程: 4天为一疗程。辩证四:寒咳散: 麻黄 6,桂枝 6,干姜 6,白芍 6,姜半夏 6,细辛 6,五味 子 6,杏仁 6,瓜蒌 6,贝母 4 ,制甘草 6热咳散: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12g,生甘草3g,黄芩6g,地龙9g 青黛 6g疾病使用:1, 寒咳:止咳散1g-+寒咳散2g,溶媒调,湿贴神阙或膻中穴。2, 热咳:清热止咳散1号1g+止咳散1g+热咳散1g溶媒调,湿贴神 阙或膻中穴。注: 1、刺激性干咳:咳必清( 4片)或咳平( 4片),2、发烧可加安乃近或退烧药,溶媒用柴胡针剂或安痛定针调。3、伴有大便干结的加大黄1g+

8、消化散1g。2)哮喘:酮替芬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各种类型哮喘和儿童哮喘此药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及过 敏性鼻炎有治疗作用或用 扑尔敏 3片,舒喘灵 2片,氨茶碱 2 片,岩白菜素 2片,这个上加加异丙嗪四片 . 咳特灵一片 . 酮 替芬一片 . 贴大椎定喘穴。辩证一:A喘促较重者,先以平喘为主,用氨茶碱注射液(根据 年龄掌握计量)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贴于膻中,定喘、 肺俞穴上,见效迅速。B 般哮喘(病程较长者):用麻黄 1份,自芥子4份, 甘遂 2份,细辛 1 份,玄明粉,前胡各 3份,桑白皮 6份共研细 粉用蜂蜜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后,将饼放在载 体之上贴于肺腧,

9、涌泉穴之上,每天贴 6小时。辩证二:哮喘:氨茶碱针: 0.25-0.3 贴定喘穴,大椎穴 30分钟止 喘。 8小时缓解。哮喘:炙麻黄 1,生白芥子 4生甘遂 2 细辛1 芒硝3 前胡 3 桑白皮 6 取3-5 克蜂蜜调和,湿贴与膻中加膏盲穴。儿童 6 小时,成人 8小时。老年咳喘可贴于涌泉穴。临证取 3 克,用细辛脑注射液适量或者地塞米松针适量调糊, 敷于脐部。 12 小时换一次,第二贴 24 小时换一次,如症状 严重加敷两侧肺俞各一贴辩证三:临证取 3 克,用氨溴索注射液适量调糊,敷于脐部。 (或者天突) 12 小时换一次,第二贴 24 小时换一次,如症 状严重加敷两侧肺俞各一贴(第三胸椎

10、) ,如伴发热,加退热方贴大椎,或者足心。辩证四: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 1 片,复方甘草 片 2 片, 654-2 片 1 片。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少许调成膏状,放于 天突穴,贴 12 小时取下。主治 ; 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咳嗽,咳痰。 注:本方法已使用上百例患儿! 疗效独特! 请各位爱友验证!、!* 1*辩证五:感冒:临证取 3克,用双黄连注射液适量或者地塞米松 针适量调糊,敷于脐部。 12小时换一次,第二贴 24小时换一 次如症状严重加敷两侧肺俞各一贴,如伴发热,加退热方贴 大椎? 腹泻:辩证一:寒性腹泻:扑尔敏 +维生素 B1 + 氯丙嗪 +654-2 高热加

11、 异丙嗪,伴有咳嗽、流涕、流感症状加利巴韦林细菌性腹泻:扑尔敏+复合维生素B+黄连素+甲硝唑片, 口服乳酸菌素片和庆大霉素颗粒单纯性腹泻:轻症 洛哌丁胺 2-4mg 重症 笨一派啶 +止泻灵 消化不良:乳酸菌素片 +妈咪爱脱水者口服补液盐和静脉补液中药处方止泻散: 由炒苍术、 白胡椒, 大砂仁、 公丁香, 吴茱萸、肉桂组成使用方法: 用时研末, 以生姜汁为粘合剂 ,每次用 1克, 外用敷脐,同时用热水袋热敷。小儿腹泻中药处方:吴芋,肉桂,白胡椒入脾经有补火 助阳、 散寒止痛之功; 苍术苦燥芳香, 运脾除湿止泻, 丁香, 砂仁芳香化湿,醒脾开胃。生姜,温中散寒为引经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益

12、气健脾、除湿止泻之功,用之临床,恰中病机,疗效显著。穴位选择:神厥穴辩证二:秋泻:寒泻:肉桂 吴茱臾 丁香 白胡椒 盐车前子各等分 5-7 克米醋调和贴于神阙穴。 20个小时。寒泻:苍术 炒白术 各 20克,吴茱臾 5 生石榴皮 20 丁 香5 肉桂5,取 5-7克,姜汁醋调和。虚寒,脾虚型:脐周温度低用 丁香,肉桂各等份。 2-3 克 米醋调和 神阙穴 20 个小时。消化不良型腹泻:痛疼。用樟脑,生石榴皮 松香各等 份。取 2-3 克用米醋调和。伤食泻:肉桂 吴茱臾 车前子 白胡椒 各等分取 2-3 克米醋调和热泻:粉葛根 黄芩 黄连 黄柏 各等分米醋调和。 辩证三:A、丁香、肉桂各等份研末

13、和匀,取 2至3克,将药粉置 于脐中,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贴于上, 24小时更换一次主要 功用为温中止泻,适用于小儿脾虚及虚寒性腹泻。B、 樟脑、石榴皮、松香各等份三药研末,取23克敷于 脐中,药水溶于载体贴于上外敷,其功用为温散止痛,固肠 止泻,用于婴幼儿单纯性消化不良型腹泻。C、肉桂、吴茱萸、车前子、白胡椒各等份研成粉末, 取2至3克置于脐中,用消肿止痛液溶于载体后敷于之上。其 功用为温中散寒,利湿止泻,用于伤食泻及寒湿泻。D、用葛根、黄苓、黄连、黄柏各等份,研末置于脐中, 用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贴于上,其功用为清热腹泻及婴幼儿 伤热腹泻及细菌性痢疾。辩证四:小儿感冒腹泻:中药粉茯苓,白术,肉

14、桂,黄苓各1克+B12,复合B,鞣酸蛋白粉,溶媒不够加香油、!* 1*辩证五:基础方:洛哌丁胺2-6mg加(重症加苯乙哌啶2.5mg), 病毒性加潘生丁 25-50mg寒泻散:丁香10g,肉桂10g,吴茱萸12g,藿香6g, 热泻散:葛根15g,黄连9g,黄苓9g,炒白芍6g,木香6g,炙甘草6g,疾病使用:寒泻:基础方+消化散1g+寒泻散1g用藿香正气液或姜汁 调热泻:基础方+消化散1g+热泻散1g+黄连1g,用庆大霉 素针调。食积泻:消化散2g+莱菔子1g,木香0.5g,藿香正气液 调脾虚泻:消化散2g+参苓白术散1g,溶媒调。注:腹泻伴呕吐的用 B6 针剂调,腹泻统一神阙穴辩证六:腹泻:

15、 临证取 3克,用654-2注射液适量调糊, 敷于脐部。 6小时换一次。减轻 12小时一次。痊愈后加一贴。如症状严 重加敷两侧大肠俞穴 (四腰椎旁开) 各一贴, 或者命名一贴。小儿腹泻:潘生丁 4片,多酶片4片,维生素B66片,黄 连素 4片,苯乙哌啶 4片, 654-2 3 片,鞣酸蛋白 6片。 2-5岁 娃用量贴神阙穴。? 小儿腹痛: 元胡、肉桂、白胡椒各等份共研末,将消肿止痛水敷入 载体贴于上,将药粉置于肚脐中,外贴 24小时更换一次,用于小儿各种腹痛及现代肠系淋巴结炎疗效甚佳。? 淋巴结炎:辩证一:颌下淋巴结肿大:大黄1g芒硝1g,消炎痛4片,梅花点 舌丸 4粒或(连翘败毒片 4片),湿贴患处, 3-7天一疗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基础方:消炎痛 25mg, 654-2 10mg , 硝苯地平 2.5-5mg ,罗通定 30mg治法:基础方+ 丁香1g,肉桂1g,湿贴神阙。肠系膜淋巴结炎,用醋元胡,肉桂 白胡椒 败酱草,取 5克,用姜汁醋调和。加 654-2 ,心痛定,湿贴 20个小时,辩证二: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 ? 太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 3克,痛时加消炎痛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