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90798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药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药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药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药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药材价格指数再创新高. “约有三成左右的中药材面临资源短缺的困境,中成药企业都快断米了。”广州采芝林药业董事长周路山如是说。与此同时,药材价格从2009年开始发力上涨之后,到现在也没有停歇的迹象。中成药企业正面临着断米、原料涨、药价降等多重困境,药材资源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中药产业的基础,甚至影响中医药产业的声誉。中药材短缺带来的影响正在这两年集中爆发,而价格大涨就是其中最为激烈的表现。据我国最大的中药材电子商务网站中药材天地网4月15日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其中药材价格指数再创新高,其中综合200指数同比增幅达25.7%,约为CPI增长的5倍。537种常用药材4月市场价格

2、同比涨74%。中药资源的短缺,价格高涨,大大增加了中成药企业的成本,更将影响中成药的质量。而作为中成药生产企业,应该从源头进行规划。据悉,目前广药集团已认识到了药材资源的重要性,提出“大南药”资源战略,同时减少因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中药材资源是我们研究和发展中医药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掌握和有效地开发并保护中药材资源,现根据自然区划,将我国的中药材资源大致划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西南区、华南区、内蒙古区、西北区、青藏区以及海洋区等九个中药材区。以下对各区的自然条件、中药材资源状况、重点品种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做一个简单的介述。一、 东北区本区包括黑龙江省大部分、吉林省和辽宁省的东半部

3、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地貌上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以及三江平原。本区是我国最寒冷地区,热量资源不够充足,大部分地区属于寒温带和中温带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全区覆被以针叶林为主的森林覆被率达30。 全区的中药材资源有2000余种,其中植物类1700种左右,动物类300多种,矿物类50余种。特点是野生的种群数量大,蕴藏量丰富。野生的关黄柏(Phe1odendron amurense),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关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牛蒡子(Arctium lappa)、桔梗(P1a

4、itycodon grandiflorum)、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辽细辛(Asarum herotropoides var、 mandshuricum)、槲寄生(Viscumcoloratum)、赤芍(Paeonia lactif1ora)、草乌(Aconitum kusnezoffii)、关木通(Aristolochia mandshuriensis)、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关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以及熊胆、蛤蟆油等一批“关药”,蕴藏量分别占全

5、国同品种蕴藏量的50以上。 本区还是我国野山参及种植人参(Panax ginseng)的最主要产地,产量占全国人参总产量95以上。鹿的饲养及鹿茸的生产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本区对中药材资源的发展,一方面应注意对大面积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如五味子、黄柏、刺五加、赤芍、桔梗、牛蒡子、关龙胆等,以利它们的再生。另一方面也应对一些特产中药材,如人参、熊胆、鹿茸、蛤蟆油等建立种植及家养基地,加强繁衍和管理。此外,对一些有开发前景的野生资源,如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满山红(Rhododendron dauricum)、辽东楤木(Araliaelata)、东北土当归(Aralia

6、 continentalis)、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i)等应加强研究及保护。二、华北区 本区包括辽宁南部、河北中部及南部、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中部及南部、山东省、陕西省北部和中部,以及宁夏自治区中南部、甘肃省东南部、青海省、河南省、安徽省及江苏省的小部分。地貌上西北高,东南低,夏季较热,冬季寒冷,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植物种类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森林植被是以松、柏为主的针叶林和以栎树为主的阔叶林。 全区的中药材资源有1800余种,其中植物类1500种左右,动物类约250种,矿物类约30种。野生资源中较丰富的有酸枣仁(Ziziphus jujuba var. sp

7、inosa)、北苍术(AtractyIodes lancea var. chinensis)、远志(Po1ygala tenuifolia)、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黄芥(Scutellaria baicalensis)、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葛根(Puerarialobata)、柏子仁(Platycladus orientalis)、银柴胡(Stel1aria dichotoma var. lanceolata)、玉竹(Po1ygonatum odoratum)等。栽培药材产量较大者

8、有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杏仁(Armeniaca vu1garis)、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 )、党参(Codonopsis pi1osula )、山药(Dioscorea opposita)、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板蓝根(1satis indigotica)、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 major)、紫菀(Aster tataricus)、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9、栝楼(Trichosanthes kiri1owii)、北沙参(Glehnia littoralis),以及近年得到飞速发展的栽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动物类药物主要有全蝎。矿物类中药主要有龙骨、赫石、磁石、炉甘石及阳起石等。 本区中药材资源,除继续发展好一批传统产品如地黄、黄芪、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潞党参、毫白芍、毫菊花、莱阳沙参、杏仁、山楂以及西洋参外,还可进一步将野生的远志、柴胡、黄芩、丹参等转为人工栽培。对有开发前途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全蝎、杜仲等应进一步开展家种或家养。三、华东区 本区包括浙江省、江西省、上海市、江苏省中

10、部和南部、安徽省中部和南部、湖北省中部和东部、湖南省中部和东部、福建省中部和北部,以及河南省及广东省的小部分。全区丘陵山地占3/4,平原占1/4,雨量较充沛,属于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前者的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后者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全区有中药材资源约3000种,其中植物类2500余种,动物类300余种,矿物类约50种。著名的道地药材有种植的浙八味: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白芍(Paeonla

11、lactiflora)、杭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和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尚有产于安徽的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宣州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铜陵牡丹皮(Paeonia suffruticosa);江苏的茅苍术(Atracty1odes lancea);江西的清江枳壳(Citrus aurantium);湖南的平江白术(Atracty1odes macrocepha1a);福建的建泽泻(Alisma orientalis)和建莲子(Nel

12、umbo nucifera)。其他较著名的中药材还有: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茯苓(Poria cocos)、薄荷(Mentha haploca1yx)、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海风藤(Piper kadsura)、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夏枯草(Prunela vulgaris)、动物药则有鳖甲(Trionyx sinensis)、龟甲(Chinemys reevesii)、蜈蚣(Scolopendra

13、subspinipes mutilans)等。 本区中药材资源的发展,除了继续巩固原有的一批著名道地药材外,还应扩大栽培从国外引种的西红花(Crocus sativus),扩大霍山石斛、茯苓等的栽培。并可扩大鳖甲、蜈蚣、金钱白花蛇等的养殖。四、西南区 本区包括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的大部分、湖北及湖南省西部、甘肃省东南部、陕西省南部、广西自治区北部及西藏自治区东部。全区绝大部分为山地、丘陵及高原。属于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前者的植被主要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后者则主要为常绿阔叶林。本区自然条件复杂,生物种类繁多,为我国中药材的主要产地。全区中药材资源约5000种,其中植物类约4500多种,动物类

14、300多种,矿物类约80种。且有众多的道地药材。例如属川产道地药材主;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川附子( Acontum carmichaeli)、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川麦冬(Ophiopogon japonica)、川郁金( Curcuma sichuaensis)、川白芷(Angelica dahurica cv. Hangbaizhi)、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 )、川黄连(Coptis chinensis、C. deltoidea)、川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F.cir

15、rhosa)、川大黄(Rheum officinalis)、独活(Angelica pubescens f. biserrata)等。属云南产道地药材主要有:云木香(Aucklandia lappa)、云南三七(Panax notogineng)、云黄连(Coptis teeta)、云当归(Angelca sinensis)、云天麻(Gastrodia elata)等。属贵州产道地药材主要有:天麻、杜仲(Eucommia u1moides)、半夏(Pinellia ternata)、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等。野生药材中占全国产量50以上的主要品种有:茯苓(Poria co

16、cos)、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猪苓(Po1yporus umbellatus)、天麻、半夏、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川楝子(Meliatoosendan)、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及矿物药雄黄、朱砂等。动物药则有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及熊胆等。 本区的中药材资源,除应继续大力发展传统属于“川、广、云、贵”道地药材外,还应注意扩大川贝母、胡黄连、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石斛(Dendrobium nobile)、云木香等的人工栽培,并要努力扩大对麝、穿山甲、熊、云豹等珍稀动物的饲养。本区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药十分丰富,因而也应注意继续对民族药的调查、整理、研究和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