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的渊源与范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907084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心理学的渊源与范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认知心理学的渊源与范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认知心理学的渊源与范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认知心理学的渊源与范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认知心理学的渊源与范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知心理学的渊源与范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心理学的渊源与范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知心理学的渊源与范式一、起源与流派认知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而心理指的又是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结果以 及各种感受,研究上述上述现象规律的学科即为心理学。认知之所以被称为高级 心理活动,是因为它动用了多种大脑功能,如知觉、注意、回忆、思考、推理、 决策这些认知加工有些是自动化的,有些是刻意的,比如运用知识服务于工 作生活显然属于后者。将信息进行认知加工再以某种方式展现出来,学术上称为: 表征。表征水平的高低往往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认知风格差异从何而来?亚里士多德学派的经验论主张“环境影响人”,学 习的过程理所应当地塑造了人的智力;柏拉图学派主张的先验论则认为:一些认 知机能如记忆力,是与生

2、俱来的即天赋。我们承认天赋的存在,有些人学 东西就是快。当年雷军用一年半时间就修完了大学四年的学分,1992 年在中国 还没通网的时候他就开始当黑客了,这履历确实不能单用“学习努力”来解释。我们现在知道,个人素质和后天学习都很重要,但对认知机制的实证研究, 以弄清其怎样发挥作用,还是要诉诸科学实践。事实上,现代心理学的开端就是 实验心理学。1威廉冯特将一种工程师思维应用到了对心理现象的理解上,认为心理状态 是由类似化学元素那样的“心理元素”以一定结构组合而成。外界刺激作用于这 些元素,产生相应的意识经验,再由被试者口头描述这些经验。这种实验意在探 究心理的基本构成,但无力追究原因,或者冯特认为

3、结构本身即原因,他的学生 铁钦纳则用“结构主义”来定义这项工作。以现在的眼光,结构主义的最大价值是把心理现象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思辨 模式,升级为了一种实证学,为后世无数对心理模型的深度理解打下了科学的实 验基础。2在大西洋对岸,另一种风格的认知研究也正在被一位叫 威廉詹姆斯 的美国人建构起来。他生在一个有文学基因的家庭,兄弟亨利詹姆斯就是一名作家, 而威廉詹姆斯开创一个心理学流派的方式也很特别:写美文这可以算得上 是心理学大V鼻祖了。冯特的实验意在找到环境刺激与意识经验的对应关系,詹姆斯则对意识的运 作机理更感兴趣。在他看来,意识就像一部机器,各种心理现象的产生都是这部 机器为了某种目的而去实

4、现某种功能的结果。把心理活动看作一种功能运作, 机 能主义这一学派便诞生了。机能主义者的实用性倾向与进化论思想有不少相通之处,像约翰杜威、爱 德华桑代克都认为心理功能的主要作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更好生存。相较而言,结构主义者强调对生活场景的剥离,想得到严格的“刺激反应” 关系,必须排除“干扰项”(即控制变量);机能主义者则恰好相反,任何心理活动都是发生在真实环境中,研究心理现象必须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才能体现客观完整,因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正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活生生的人。提到“刺激反应”关系,结构主义意图探究主观心理过程,所谓的“反应” 更多靠的是受试者的口头描述,并且一项实验要么只测记忆,要么只

5、测反应时, 试图将构成心理的要素一个个“挑出来”分析特性,但在美国这片实用主义盛行 的大陆上,自然有人不吃这一套。3产生于20世纪 30年代的行为主义,将心理活动看作在一个“黑箱”里发 生的过程,具有主观性和不可测性,用现在的话说属于“玄学”,“正经的” 科学不应该研究这些东西,心理学只应该有一个研究对象行为。诸如“内省”这样的研究方法在约翰华生 这样的人看来等同于伪科学,无法检验的东西不符合科学应有的客观精神,既不能预测也不能控制,毫无可信度。华生认为一切心理活动都可还原为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这样至少能摆脱“口头 报告法”中显而易见的不严谨性虽然这就和“认知研究”一点关系都没有 了,华生根本

6、没兴趣知道人在“想什么”。相比之下,行为主义的最知名代表斯金纳,其对“心理活动”的看法就有所缓和。他承认意象、心理事件的存在,但不把它们与行为研究等同起来,并且他认为是刺激引发了心理活动,而不是心理活动指导了行为。同时他也是“ L_强化理论”的创始人,即给出正向刺激,受试被鼓励后就倾向于多做某事;给出负向刺激,受试被惩罚后就倾向于少做某事。这些大都是他采用自己设计的“斯金纳箱” 通过老鼠实验得到的结果。斯金纳也曾抱着实验的态度观察过他育婴箱里的二女儿,但只是记录,并未 有什么刻意干预。二女儿始终健康成长,长大后还成为了艺术家,但之前“被观 察”的经历被一些好事者谣传为斯金纳虐童那是他们没见过华

7、生是怎么对 待自己两个儿子的。其他像E托尔曼这样的行为主义者思想则更开放一些,他认为甚至老鼠也 是有诸如“目标”、“期望”这样的心理活动并能指导行为的,因为他训练出的老 鼠可不是只会压杠杆讨食,而是会走迷宫找吃的。4以上三种学派事实上并没有回答我们一直想讨论的问题:什么是认知?它们 都聚焦于人在环境中作何反应,并未涉及觉知本身。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 其一言一行受主观影响极大,而三大学派不约而同地绕开了“主观研究”这一领 域,将其还原为可视化的行为反应,对心理现象则以描述、推测居多,并无理论 架构。这时候,又是擅长理论的德国人站了出来。1911 年在法兰克福的一次会议 上, 格式塔心理学被三

8、名德国心理学家正式提出。“格式塔”在德文中有类似“完 整构形”的意思,即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完整的形式(或系统),其中的 任何元素都不能孤立看待,而是要放到整体中才能评价其作用类似“1+12的效果,整体不是简单的部分之和,而是各部分重新整合后的结果。比如,在人的眼中,八条等长短棒呈相同角度首尾相接围成一个规则图形, 一般人都会将其知觉为“正八边形”,而不再只是“这儿有八根短棒”,这个例子 中,人的知觉将八根短棒按照一个整体图形在头脑中组织了起来。显然,正八边 形的特征比“八根短棒”更鲜明,而大脑倾向于理解更加规则、简单、特点鲜明 的事物。其它像是将多个单独音符理解为一段旋律也是同样的道理。

9、将事物作为整体去觉知的这一现象的揭示,说明格式塔这一心理学流派真正 触及了人类认知规律的范畴,首次将人的心理经验摆在了正式的位置上,力图揭 开这个主客观相互交融的“黑箱”的奥秘。二、当代扩展要让认知心理学上升到现代科学的层面,还差一个基础工具,数学,第一个 将系统的数学理论应用其中的是达尔文的胞弟高尔顿。此外,在语言和神经学领 域也分别有更为系统化的发现促成了在认知方面的科学革命。1由于在剑桥大学的竞争压力,高尔顿对研究人的智力差异有了浓厚的兴趣 他自己就是个早慧型天才,4 岁写诗,5 岁理解并背诵苏格兰叙事诗,6 岁读 伊利亚特、奥德赛,7 岁欣赏莎士比亚,并按自己的方式对昆虫和矿物 进行博

10、物学分类。智力”可以说与“认知”直接相关了,高尔顿既力求科学测量智力,又通 过自创统计分析法,对测量结果进行数学检验,试图解释智力有多少源自遗传,又有多少是后天习得。有了数学这一强大工具,认知研究的领域得到显著扩展,也无需总去“刺激” 受试者,只要让他们在平静状态下填写问卷就可以了。在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原因 的情况下,自高尔顿的工作中发展出的心理测量学和心理统计学,从相关性的角 度很好地解释了诸多认知规律,为认知研究提供了可靠抓手,对整个心理学的进 步也起到了关键作用。2能力可以被测量,能力的局限也可以,我们既关注人能做什么,也关注如何 看待自身的认知加工局限,这对改善工作与生活都有指导意义。人

11、的大部分深度 认知都要有语言介入,人对语言的认知过程就包含了先天能力与后天局限,这一 点在乔姆斯基的语言生成理论上至今尚有争论。语言结构是如何在婴儿期形成的?为什么只靠有限的模仿就能派生出无数 新句子?乔姆斯基认为这更多是天赋,但这种天赋为什么长大之后用在学外语上 就不那么灵光了呢?显然环境对语言习得影响巨大,而乔姆斯基的观点是,人对 同样的社会环境有一个总体共同的认知,其中包含了事物间的常见关系,由这些 关系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合理的”句法结构去描述周遭和表达内心。在乔姆斯基看来,人与人、人与物间的互动模式放到全世界都差不多,因此 用以表述的语言应该有一个底层范式,只不过有“参数”上的区别,

12、这就解释了 婴儿在学习母语的时候,没有一个是需要从语法学起的,因为语法是“内置”于 大脑的。生成语法学说暗含了一种普遍的认知模式,将规则纳入了心理表征的范畴, 表明语言结构反映认知结构,人们研究内心世界自此多了“语言系统”这一途径, 对后续的计算机编译语言也产生了一定启发。然而它并未说明句法规则的认知运 作机制,这给他人在理解语言是如何被加工的方面造成了困难,但同时也让该理 论变得不好推翻。3认知心理学是目前唯一能用“科学”替换“心理学”作为名称的学科,其与 当前炙手可热的计算机科学乃至 AI 技术有着广泛联系。科学家倾向于在人的认 知过程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二者间进行类比,发现相通的规律,

13、这也吸引了 哲学、神经学、人类学、工程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共同创立了以跨学 科研究为最鲜明特征的认知科学。此时,对认知课题的关注也回归到其本质:思 维与意象的运作原理;信息获取、加工、储存和传递的方式以及知识是如何表征 的。一门跨学科且与世界发展潮流相对接的学问是最容易与时俱进的,如同心理 学本身被称为“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认知科学一头连接着人类从祖先那里继 承的思想行为模式,一头又连接着技术革命的未来。人们对认知世界理解的深入, 正指导着现代文明与心理学间的建设性、创造性融合,也将帮助人类更好认识自 我与世界的关系,促进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三、研究方法1.1 实验法 实验是最常被采

14、用的认知研究法,它主要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自变量),观 察记录实验指标(因变量)的变化情况来揭示某种规律。它的一个要点在于:最 大限度屏蔽可能影响被试表现的无关因素与测量干扰。实验法分为组间设计和组内设计,前者将两组(或以上)被试分配到不同实 验条件中,观察他们面对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差异;后者将一组(或一名)被试置 于不同实验条件中,观察其自身面对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差异。有时分组的方式不一定体现客观,因为人有不同性别、种族、年龄或教育背 景等条件差异,很可能对实验的有效性产生额外干扰,但如果忽略这些妨碍随机 分配的内部偏差,只想得到一个大概结果,这样的实验也可称之为“准实验”。实验法原本是要找出因果

15、关系,但实际上都是相关关系,100%的纯因果较 为少见,一般相关度在 80%以上时,人们就基本默认其为因果关系。实验的目 的是要分离出那些真正与测量指标有对应关系的因素,然而实验中创设的条件也 可能与现实生活经验有出入,被试在这种环境下表现得与其在日常中是否一样, 也是实验者要加以注意的。3.2 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就是“悄悄”观察,“自然”不仅指不受实验条件约束,也指被观 察者本人的行为是自然发生的,未受观察者影响,唯一的条件是:被观察者不知 情。观察法的优点在于它比实验法更贴近生活,了解真实行为的复杂与丰富性, 操作简单、成本低。缺点是缺乏实验控制,不易分离出导致行为或反应的原因或 无法证实

16、,因而此法较多应用在搜集案例的方面。此外,观察的结果与结论受观 察对象、环境、条件、观察者本人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不易排除,而可能带 入其中的个人偏见更是会扭曲观察记录,违背客观的初衷。3.3 控制观察和访谈法两者的最大特点对被试的引导,前者是“无意”引导,即限定一个标准化场 景,但暗中操纵某些特定条件,在被试不知情的前题下引导其行为,观察其反应; 后者是“有意”引导,即面对面向被试问一些有指向性的开放问题,引导被试思 考、描述。在临床访谈法中,观察者要主导问题的设置,把握对方回答的范围,同时照 顾被访者情绪,尊重其思考和经验。这和心理咨询的区别在于:访谈以提问和记 录为主,咨询以倾听和启发为主。3.4 内省法该法也被称为“出声思考”,即口头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