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社会共享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90608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信息社会共享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统计信息社会共享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统计信息社会共享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统计信息社会共享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统计信息社会共享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信息社会共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信息社会共享(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统计信息社会共享 知识点一: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主要内容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重要的公共产品。 统计信息社会共享,是指统计调查者对所收集到的统计资料,除依法保密的部分外,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以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作用。 统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统计工作的目的。通过数据的采集、加工、整理和分析,形成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咨询意见,为各级党政领导进行决策和为广大社会公众服务,尽量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 1明确了建立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的主体 县级以上

2、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 2.建立了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 原则上,统计机构对其通过统计调查获得的各类统计资料,除依法保密的部分外,都要依照法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布。 3明确了统计资料公布的权限 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 4明确了统计资料公开的方式 统计资料主要是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统计月报等方式,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杂志、书籍等手段予以公布。 5.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

3、构应积极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统计信息咨询服务,是对统计资料进行积极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统计信息的利用,使统计资料转化为社会财富,实现统计信息的社会化,充分满足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 例题判断题统计信息社会共享是指统计调查者在对所搜集到的统计资料予以适当的公开。 答案:错原文地址:http:/fanwen.wnu.om/article/33862219.html第四节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知识点一: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主要内容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重要的公共产品。 统计信息社会共享,是指统计调查者对所收集到的统计资料,除依法保密的部分外,都要及时向社会

4、公布,以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作用。 统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统计工作的目的。通过数据的采集、加工、整理和分析,形成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咨询意见,为各级党政领导进行决策和为广大社会公众服务,尽量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 1.明确了建立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的主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了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 原则上,统计机构对其通过统计调查获得的各类统计资料,除依法保密的部分外,

5、都要依照法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布。 3.明确了统计资料公布的权限 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 4明确了统计资料公开的方式 统计资料主要是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统计月报等方式,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杂志、书籍等手段予以公布。 5.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积极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统计信息咨询服务,是对统计资料进行积极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统计信息的利用,使统计资料转化为社会财富,实现统计信息的社会化,充分满足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 例题判断题统计信

6、息社会共享是指统计调查者在对所搜集到的统计资料予以适当的公开。 答案:错 范文二:“公平。公开。共享:我们需要的信息社会”2X年9月6日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主办,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 资源管理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高水平创新团队(信息政策与法律)承办的“公平。公开。 共享。我们需要的信息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成功召开。会议由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 学院院长马海群教授主持,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秘书长郑彦宁研究员代表学会。黑龙江大 学副校长闫鹏飞教授代表学校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众所周知,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 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

7、术动力。但是,如同其他技术一样,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种 种异化现象,如信息垄断。信息欺诈。信息鸿沟等等。这些信息异化现象的存在,为人类充 分利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带来了严重的障碍。因此,如何建立科学的信 息伦理与信息法律,建设公平。公开。共享的信息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加以探讨 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论与方法委员会的年度会议,本次会议确 定了以探讨如何建设公平。公开。共享的信息社会为会议宗旨,来自全国近20家科技情报机 构。高校院系。高校图书馆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信息社会的信息公平获取 。信息公开保障与信息共享路径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

8、。从国内情报学领域的众多学术会议 举办历程来看,以“公平。公开。共享”为主题的会议尚较为少见,体现了会议选题的独特 性和研究视角的创新。 会议邀请了国内知名中青年专家举行大会学术报告。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主任。博 士生导师李贺教授以“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信息化服务”为题,提出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建 设,都是在保障信息公平基础上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她比较分析了美国。新加坡。马 来西亚等国家智慧城市成功原因以及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基于调查研究阐述了智慧城 市建设信息服务的需求,描述了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要素,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 服务运行模式。运行机制和相应的对策建议。华中师范大学

9、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夏立新教授以“基于网站日志的网络用户心理与行为分析”为题,阐述了其进行网络用户心 理与行为分析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调查与分类研究。从数据挖掘与数据分 析出发的定量研究,分析了从日志分析角度挖掘用户行为的优势,介绍了主要研究思路,即 信息获取。信息筛选。共现分析。矩阵创建。可视化展示。用户浏览行为分析,展示了可视 化聚类分析研究成果。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曰芬教授以“基于 知识转移的学术交流行为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科技文献利用为例”为题,提出学术交流 活动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共享过程,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数据库中的科

10、技 文献已成为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而用户对科技文献的研读。利用的过程,也 是一个实现知识转移的过程;她将知识转移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学术交流中,对科技文献用户 的学术交流行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得出几个重要的 研究结论并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修正。上述3位专家报告的信息量都很大,既具有学术前 沿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蒋永福教授分别对大会报告进 行了简短的点评。 会议学术研讨阶段分别由李贺教授。夏立新教授和河南省科技情报学会秘书长张桂玲副研究 员主持,许多代表围绕信息公平。信息公开与信息共享几个主题分别进行了论文成果的展示 和讨

11、论。 在信息公平主题方面,武汉市科学技术情报中心工程师杨召以武汉市为例,介绍了武汉市为 弱势群体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实践,探讨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服务, 并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可行性建议。黑龙江大学信息管 理学院图书馆学系主任孙瑞英教授应用博弈理论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版权保护制度,强调 完善版权保护制度的必要性,提出对信息作品进行最高限价,加强网络监管。加大惩罚力度 ,降低维权成本。追究侵权技术提供者的间接责任等完善版权保护制度的策略。黑龙江省委 党校洪伟达认为:图书馆具有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先天”优势,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履 行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手

12、段,有助于维护社会民主和公正,体现社会包容,因此,为提升图书 馆保障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能力,应构建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保障机制;为弱 势群体提供具有针对性。差别性。高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公共信息服务;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积极发挥图书馆公共空间功能,提升弱势群体信息素养。福 州大学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综合办王晓明主任代表福州大学张文德教授进行大会发言,认为著 作权利益平衡是网络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重要难题,通过借鉴经济学领域的产品属性和外部 性理论,对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中著作权补偿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 利益平衡的理论框架。 在信息公开主题方面,山西

13、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相丽玲教授提出: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既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合法利益的重要手段,又是建设透明的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从现有的 实践效果看,我国的行政复议。司法救济仍然存在原告主体资格。受案范围以及损害赔偿等 诸多问题,她在分析。借鉴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成功方式。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从 立法升级。屏蔽审查。公益诉讼三方面建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创新的建议。郑州大 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臧国全教授提出。数字保存的认知差距分析指标包括保存原因。保存 重要性。保存威胁。资金保障。保存系统性能。机构库构建等;数字保存的实践差距分析指 标包括保存策略实施,数字资源收集。处理。存储与访问,

14、数字保存的管理与用户服务等; 通过整体差距分析发现,目前研究型图书馆的数字保存总体差距处于中等。认知差距较低。 实践差距较高;通过条件差距分析发现,保存的数字资源规模越大。差距越小,人力资源配 置越合理。差距越小。保存系统的未来扩展性越强。差距也越小;基于差距分析,认为减小 差距的方法有制定数字保存的质量保证标准。建立数字保存的经济评价方法。合理配备所需 员工的数量和技能。构建具有良好扩展性的数字保存系统。 在信息共享主题方面,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谈大军副教授提出:便利与否是用户开 展信息查寻行为的首要考虑因素,便利性可视为由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及心理成本所组成的 多重构面,用户信息查寻过程中的便利性构成包括信息资源易用性。易于获取的选择和对需 求信息的快速满足的选择,无论是理性选择理论,还是最小努力原则。可近性原则。易用性 原则对便利性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持;在目前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必须与其他更具亲和力 或更易使用。更能快速获取的信息源展开竞争,图书馆界应该以便利性作为首要参考标准, 创新服务理念,在设施和服务上做出改进。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黄梅副研究馆员认为高校图 书馆在自身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深层次课题是如何利用已经拥有信息资源,向社会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