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90596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 产业发展规划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二六年十二月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刘 亭研究员副院长杨树荫高级经济师总规划师徐伟金教授级高工项目处处长童相娟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童相娟高级工程师王洪波高级工程师编制人员童相娟高级工程师王洪波高级工程师蔡 和工程师黄卫剑工程师傅文钢工程师刘堂福工程师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编制人员目 录前 言1一、背景与条件3(一)面临的发展机遇3(二)发展的有利条件5(三)面临困难与挑战8二、总体思路与目标9(一)总体思路9(二)战略定位9(三)发展原则10(四)发展目标11三、产业发展方向14(一)产业选择基本要

2、素14(二)产业选择原则16(三)产业发展方向17(四)产业发展导向目录30四、产业空间布局33(一)布局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33(二)影响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33(三)空间布局原则及发展模式34(四)总体布局36五、产业开发途径41六、支撑体系建设45(一)交通物流工程45(二)基础设施工程45(三)生态环境工程47(四)信息化工程47(五)人才开发工程48(六)科技创新工程48七、对策措施49(一)加强组织领导,创造良好发展环境49(二)严格遵循规划,保障招商引资实效49(三)实施科学开发,集约利用土地资源50(四)强化生态保护,设立环保准入门槛51(五)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开发建设进程51(六

3、)创新开发机制,提升核心竞争能力51附表附表1 工业园区农场原有企业情况表附表2 临江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基本情况表附图附图1 区域位置图附图2 区域交通位置图附图3 土地开发现状图附图4 空间结构布局图附图5 功能分区图 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前 言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是200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批准的浙江省省级工业园区,是杭州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集聚新城区,是萧山“一港四区”五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核心区。临江工业园区地处萧山区东北部,东临钱塘江入海口,南侧与绍兴滨海工业园区接壤,西北与江东工业园区相接,西南靠近萧山区的益农镇,地域涉及农一场、农二

4、场、新湾镇、党湾镇、宁围镇、新街镇、北干街道、益农镇、滨江区,规划总面积约74.31平方公里,其中首期启动区块规划用地面积为18.33平方公里。目前临江工业园区已引进工业企业36家,总投资规模超119亿元,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2.27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5亿元,道路、桥梁、电力、污水站、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已有一定的基础。临江工业园区成立于2003年2月15日,成立的初衷是对时存的纺织印染园区与化学园区进行整合发展,并相继编制了杭州市萧山临江工业区规划(2003-2020)、杭州市萧山临江工业区首期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规划产业定位为印染、化工及相关产业。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

5、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杭州市“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战略过程中,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土地等资源日益缺失,周边工业园区集聚效应日渐凸现、产业同构化现象日趋严重,以及区位优势不断提升的发展环境,临江工业园区原来的产业定位已经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合。重新审慎、规划临江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把握新机遇,发挥新优势,建设新临江不仅是实施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兴市”战略,实现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新跨越的重要举措,还有利于优化杭州城市区域资源配置,改善杭州乃至浙江省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社会、

6、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水平。本规划研究的主要的依据:杭州市、萧山区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报批稿)、杭州市萧山区义蓬组团发展规划(2003.10)、杭州市萧山临江工业区规划(20032020)、杭州市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分区规划(2006.12送审)、临江工业园区启动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12)、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和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及杭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有关意见和杭州市、萧山区各专项规划。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临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和优势,提出临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总体发展思路,指导园区今后产业的发展;确

7、立产业发展主导方向与布局导向,促进临江工业园区资源、环境优化配置及其支撑体系的构建;努力实现产业、城市、生态环境统筹发展,综合竞争力不断加强,发展潜力相得益彰,产业、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社会经济上一个新台阶。本规划期限至2015年,展望2020年以后。一、背景与条件(一)面临的发展机遇1、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加快,为临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难得机遇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强化,全球产业结构进入前所未有的调整变革时期,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全球迅速展开。在顺应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经济特点进行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正成为“世界制

8、造工厂”,而中国的沿海城市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获得了先发优势,正日益成为承接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临江工业园区位于长三角的金南翼,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将赢得承接世界产业转移、优化工业园区产业结构的先机,并与长三角经济实现市场对接和经济错位发展,为更快融入世界经济,更大范围地分享国际资本、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2、环杭州湾产业带迅速崛起,促进临江实现区域内产业对接与差异化竞争构筑环杭州湾产业带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环杭州湾产业带经济不断走向融合,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同城效应、同区效应越来越明显,经济互动发展与一

9、体化进程加快推进,环杭州湾产业带正在迅速崛起。作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核心区块之一,临江工业园区将最直接、最迅速地接受环杭州湾产业带崛起带来的内部带动效益和产业辐射效应,加速融入环杭州湾产业带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形成与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内部对接和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经济崛起的新亮点。3、杭州市着力推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加快临江开发的步伐面对杭州市主城区工业发展空间受到制约这个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杭州市“工业兴市”的战略,新一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发展战略,将城市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

10、团式布局。杭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把临江和江东、钱江、临平四个工业园区列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集聚新城区,并明确“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推动工业企业向开发区、工业功能区集中,依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东、临江、临平、钱江四大工业园区,建设杭州市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核心区。临江工业园区作为义蓬组团的有机组成部分,“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重要载体,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这为园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4、萧山区打造“一港四区”五平台,赋予了临江承担萧山产业发展的重任“十一五”时期,萧山区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新阶段。今后五年,不仅

11、是萧山经济总量的增长期,更是经济质量的提升期,调整经济结构和提升发展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对于城区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萧山来说,开发区正日益成为全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平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招商引资的主力军。萧山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指出,萧山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打造“一港四区”五平台(杭州江东工业园区、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钱江世纪城和湘湖旅游度假区)。临江工业园区作为萧山“一港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担未来萧山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任,是今后萧山工业企业集聚、产业集聚资源集聚的平台。(二)发展的有利条件区域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良好。萧山区是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区域,主要经济指标持续

12、保持全省各县(市、区)领先。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699.81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8.7%,可比价增长15.8%;人均生产总值59257元(7400美元),现价增长17.8%;完成财政总收入83.87亿元,增长30.5%;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07.27亿元,增长25.0%;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29.89亿元,增长20.4%(现价);实现工业利润124.22亿元、税金78.98亿元,分别增长33.0%和19.2%。全区已形成了纺织印染、机械汽配、化工、服装羽绒、新型建材、纸业包装、饮料食品、电子电器主导产业群。临江工业园区作为萧山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截止2006年8月,区内已入

13、驻工业企业36家,总投资达到119.2亿元,用地面积6704.8亩,初步形成了以纺织、印染、化工、机械汽配为主的产业格局,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先发优势突出,工业魅力显著。改革开放以来,萧山依靠率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较早实施企业转制,赢得了先发优势,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民资投入掀起高潮,使企业获得大发展。萧山吸收了“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长处,形成了一种在加快发展中的创新优势,包括积极创造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联动的机制,沿江开发的新机制等,都将为临江工业园区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萧山的先发优势,不仅表现为有发展的基础,具备了雄厚的实力,已经

14、走在县域经济的前列,抢占了先机,更重要的表现为主动性、前瞻性和战略性上。萧山人总是能勇立潮头、登高望远,总是能抢占先机、步步主动,总是能顺应潮流、把握时代的脉搏。萧山工业凭着以前的“四千”、“四敢”等创业文化,激发了企业的发展热情,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责任感,有效促进了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土地资源充裕,发展载体广阔。临江工业园区规划面积74.31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为34.65平方公里。截止到2006年8月,工业园区已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2.27平方公里,仅占园区工业用地总面积的6.55%,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且临江工业园区土地性质基本均系围垦海涂,地广人稀,地势平坦,拆迁量小

15、,发展空间优势明显。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临江工业园区处于长三角金南翼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核心区域,东与绍兴滨海工业园区相邻,西北与江东工业园区相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且交通便利,具备海陆空立体交通优势,园区距上海150公里,距宁波120公里,距沪杭甬高速公路萧山道口15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12公里,且与机场高速公路互通,拥有明显的空中航运优势。此外,规划中的海运码头、内河航运码头、航围线将使临江具备水港码头的航运优势;钱江九桥和钱江通道的沟通,将使临江成为杭州地区联通沪、绍、甬的枢纽;规划中的8号地铁线的开通将使园区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得到提升。基础设施初具,建设进程加快。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工业园区已累计投入7.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拆迁安置。截止2006年8月,已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