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事故现场处理手册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90416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辐射事故现场处理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核辐射事故现场处理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核辐射事故现场处理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核辐射事故现场处理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核辐射事故现场处理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辐射事故现场处理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辐射事故现场处理手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辐射事故现场处理手册一、基本特性1、标识 中文名:核辐射(或放射性)英文名:radioactive substance2、理化性质外观与形状:根据用途的不同,常用的有放射性液体源和固体源。常用的 放射性活度较大的源,一般多采用不锈钢柱封装,然后再装在铅罐内 主要用途:能源、工业、农业、医学、国防、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熔点:相对密度(水=1):沸点:相对密度(空气=1):饱和蒸汽压(kPa):溶解性:临界温度(匕):临界压力(Mpa ): 燃烧热(Kj/mol):最小引燃能量(MJ):二、危害特点1、燃烧性(1)核燃料铀和钚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细屑易燃,甚至在空气中发生自 燃。2、爆炸性(

2、1)核反应堆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生失控,可使堆芯熔化并发生爆炸。 堆芯熔化事故可造成反应堆周围大面积(几十公里)、长时间(几十年) 环境放射性污染和对人员的伤害。(2)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一起储 存过程中,如果散热不及时,则有可能产生爆炸。3、扩散性(1)核企业超标排放的废气和废水的扩散,能够造成较大范围的放射性 污染。(2)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时,放射性物质会随烟云扩散、沉降,并造 成较大范围的放射性污染。、人体危害性(1)急性效应是指机体在短时间内(几秒至几日)一次或多次受到大剂量的照射,引起 的急性全身性损伤。主要发生与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等情况下。根据受照剂

3、量的大小和病情轻重,可分成四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2) 慢性效应 是指机体在较长时间内受低剂量率,超剂量限值照射(指外照射),引起 的全身慢性放射损伤。慢性放射病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慢,病程长,目前尚 无特异性临床指标。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的功 能紊乱。常见的症状有:疲乏无力、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 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恶心等。男性患者还可能有违规内容减 退、阳痿;女性则可能有月经紊乱。(3) 胚胎效应 是指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胚胎本身受射线照射(即宫内照射)所引起胚胎 的损伤。胚胎效应的严重程度和特点取决于照射剂量的大小、照射方式和 射线的种类,特

4、别是胚胎发育不同期对射线的敏感性更为重要。常见的典 型效应有致死、畸形和发育障碍。(4) 远期效应是指受到一次中等或大剂量X、Y射线或中子照射;或长期小剂量的累积 作用;或放射性核素一次大量或多次小量侵入机体,在半年以后(通常几 年或几十年)出现的变化;或急性损伤未恢复而延续下来。包括随机性效 应和确定性效应两类。这种效应可以表现在受照本人,也可显现在受照者 后代身上。随机性效应如致癌和遗传效应;确定性效应如白内障和寿命缩 短。三、救援要点1、事故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和消除事故的危害和影响,并 迅速呈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公安部门。2、处理事故时应遵循辐射防护的三原则,即辐射实践

5、的正当化、辐射防 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3、做好事故处理中的辐射剂量监测,防止现场处理事故的人员受超剂量 照射。4、处理重大事故时,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并在有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 行事故处理。三、程序方法1、防护措施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有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照射方式不同,其防 护方法亦不同(1)外照射防护。外照射是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主要有X射线、Y射线、中子和高能带电粒子等。对外照射的防护方法主要有:1)距离防护。受照剂量与距离源的平方成反比,距源的距离越大,剂量越小。所以应尽量增加人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比如使用远距离操作工具 (机械手、长柄钳等),尽快脱离辐射场(沾染区)。2)

6、时间防护。受照剂量与照射时间成正比,停留时间越短,剂量越小。 因此,在处理事故时,事先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并熟练操作;除此之外, 应根据辐射源的强弱,限定工作时间,轮流作业,避免人员受过量照射。3)屏蔽防护。射线穿过物质时会被吸收而减弱。因此在人与源之间选用 适当材料和厚度的物质,即可达到防护效果。(2)内照射防护。内照射是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而造成的照射,主要 是食入、吸入或通过皮肤和伤吸收进入体内的a 0放射性核素。对内 照射的防护主要是阻断放射性物质可能进入人体的途径,以减少人体对放 射性物质的吸收。2、询问情况(1)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的类型和性质;(2)放射性核素的组成、活度;

7、(3)事先处臵情况和监测结果(4)事故现场周围的居民分布和人员可能受到的辐射伤害3、现场勘察1)根据询问情况利用辐射监测器材侦察放射性污染的范围,剂量分布和核素组成;(2)对丢源事故,侦察源的下落; (3)可能受辐射损伤的人员。4、警卫 (1)根据询问情况、侦察情况设臵警戒区域;(2)合理设臵出入,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其它物资的进出。5、救助(1)指导公众和应急救援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为决策部门 提出某种防护措施的干预剂量水平的建议;组织和指导服用稳定性碘剂, 对呼吸道和体表进行防护,隐蔽或撤离;对可能或已受污染的食物和引用 水进行控制;消除体表的放射性沾染。(2)对非放射损伤(如烧

8、伤、创伤等)和疾病,按常规医学救治体系、 程序和方法进行救治。(3)对急性损伤人员,交由专业医院进行救治。6、现场处臵7、冷却8、排险(1)发生火灾时,应及时灭火,防止发生爆炸和放射性物质泄露和扩散。 (2)发生放射性物质泄露和丢失放射源事故时,首先要防止放射性污染 进一步扩散和尽一切可能尽快找回放射源。9、灭火如果发生核事故伴随有火灾,在灭火时应注意: (1)发生铀火或钚火时,不能用一般方法灭火,否则,只会使火势更旺。 用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钡配臵的三元低熔氯盐粉末扑灭铀火或钚火的效 果较好。(2)发生其它火灾时,尽量不要用水灭火,以防放射性物质向外扩散。10、医疗救护(1)核事故时核辐射对

9、人体的致伤方式1)扇线造成全身或局部外照射损伤;2)体表被放射性物质沾染时,由B射线引起的皮肤、粘膜受照射损伤;3)食入有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饮用水以及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引起的 体内照射损伤。其中,射线对机体外照射的危害是主要的。4)在沾染区活动的人员,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可能受到上述三种方式的 复合照射。 急性外照射损伤人员受到大剂量的Y射线照射后,可引起急性放射病。急性放射病的轻重, 主要取决受照射量的大小。人员受到核辐射照射的剂量小于lGy,般不 会产生急性放射病;受照剂量达到1 2Gy可引起轻度放射病;2_4Gy 可引起中度放射病;4_6Gy可发生重度放射病;大于6Gy可致极重度放 射病

10、。 体表8照射损伤皮肤0损伤的程度可分为三度:I度仅伤及表皮,表现为脱毛、红斑及脱 屑等,受照剂量5Gy ; n度伤及真皮层,表现为水泡形成及湿性皮炎,剂 量在10Gy ; III度伤及皮肤全层,表现为坏死、溃疡,剂量大于15Gy。 内照射损伤 核反应堆发生重大核事故时,对人员影响较大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是碘,其 次是铯、锶、铈等。这些核素进入体内后可造成内照射损伤。(2)救护原则及措施 核事故现场伤员的抢救,遵循分级救治并坚持先重后轻和快抢、快救、快 送的原则,尽快将伤员撤离核核事故现场。根据其损伤程度和各期不同的 特点及实际条件,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措施,使之得到及时、有 效、合理的救治

11、。1)现场救治根据受照人员的初期症状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等迅速估计伤情。伤员 受照剂量小于01Gy者只作一般医学检查;受照剂量大于025Gy者应予 对症治疗;受照剂量大于05Gy应住院观察,并予及时治疗;受照剂量大 于1Gy者,必须住院严密观察和治疗。中度以上放射损伤者应尽早服抗 放药523片30mg,有初期反应者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外照射急性放射 病病人,应根据GB8281-1997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 则采取综合性治疗。除了受核辐射损伤外,如果伤员还合并有冲击伤、 烧伤等损伤,则应同时按照冲击伤、烧伤等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自救互救。2)早期治疗早期治疗由核事故地区附近的早期治

12、疗机构组织实施。伤员体表放射性沾 染超过控制水平者,应进行全身洗消。食入放射性物质者,在服碘化钾 片的基础上,应及时进行催吐或洗胃等。漏服抗放药523片、碘化钾片的 伤员,应及时补服;因严重呕吐不能服523片的伤员,应及早肌肉注射 抗放药500 一次,10mg。初步诊断为中度以上急性放射病者,在应用 523或500的基础上,再服抗放药408片300 mg,并给予对症处理。重度以上急性放射病伤员,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伤情偏重者,预防 性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早期治疗机构留治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和不宜后 送的放射病伤员。3)专科治疗急性放射病专科治疗,通常由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相应的专科来组织实

13、施。4)对有放射性内外污染者的处理体表有放射性沾染的伤员,未洗消者或洗消后经检查仍超过控制水平者,要洗消或重复洗消,仍未达到控制量时,在伤票上注明沾染部位及沾染程 片100 mg。伤员暴露部位皮肤或伤有放射性污染时,应进行局部洗消度,以后应对伤员加强医学观察。受放射性沾染的伤员应及早服用碘化钾和除沾染。确有体内放射性污染的伤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摧吐、洗胃、阻吸收和加 速排出的治疗措施,并根据 GB8284-1987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 理原则进行诊断和治疗。(3)几种抗放药的使用方法 1)碘化钾片碘化钾片的用法:在摄入放射性碘(如进入放射性沾染区)前24小时至 摄入放射性碘后4小时内服一

14、次,100mg。必要时可重复用药,每日1 次,但不宜超过10次。本药无明显副作用,但对碘过敏者、婴儿和孕妇 慎用。药片外观变色或潮解不宜服用。2) 523片523片的用法,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预防:受核辐射照射前2天内口 服一次,30mg。治疗:受照射后1天内尽早服一次,30mg。防治 结合:受照射前2天内服一次,20mg ;受照后1天内再服10mg。523 片的副作用:用药后少数人可出现暂时性乳房胀痛、硬结及女性月经失调。3)500注射液 预防急性放射病时,于照前10天内用药,肌肉注射一次, 10mg ,以照前 6天内给药预防效果较好;治疗急性放射病时,于照后1天内尽早使用, 肌肉注射一次,

15、10mg。照前预防和照后治疗结合,或与其他防治放射病 药物伍用,可提高疗效。 500 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用药后少数人可出 现暂时性乳房胀痛、硬结及月经失调。本药为混悬油剂,使用时必须充分 摇匀。4)408片408片的用法,照后当天服,一次300mg,每隔2 3天一次,用药次 数以3一5次为宜。其副作用:少数人有轻度胃肠道反应。5)普鲁士兰 普鲁士兰为胶囊剂型,意外摄入大量放射性铯,或长期工作于放射性铯污染环境下的人员。每次用量1g,日3次,5天为一疗程,休息一周后, 再用一疗程。6)促排灵注射液(DTPA )当空气中稀土和镧系放射性核素,如144Ce、147Pm、140La . 239Pu等浓度明显增高,有可能超过年摄入量限值时,可预防注射促排灵。在内污 染早期,肌注500mg,一天1次,连续用3一5天,或采用吸入给药, 剂量120 mg/天,连续7天,停药一周后还可重复数疗程。在内污染晚 期,肌注100 _250mg,每日1次,连续注射7一10天,或按吸入方案用药,必要时可重复数个疗程。7)褐藻酸钠褐藻酸钠为淡棕色针状晶体,使用时制成 2%的糖浆。意外摄入大量放射性锶、钡或镭核素的人员,应立即服用2%褐藻酸钠糖浆500ml。长期工 作于上述放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