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胜任力文献综述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902819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胜任力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胜任力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胜任力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胜任力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胜任力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胜任力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胜任力文献综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外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概述一、前言对胜任力的研究始于管理学,又在心理学层面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内涵上 的拓展延伸。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胜任力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则为企业、组织的 人员招聘配置、培训管理、绩效薪酬等方面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极大地 支持。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得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人力资源群体,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创造性。“科 教兴国”战略正是要建立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的。大学教师队 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未来新一代有知识的劳动者的创造力,也决定了国 家未来的发展潜力。现阶段,全国各地的高校,不管是私立还是公立,本科或是专科,都陷入

2、了 一种盲目的扩招之中。或许他们都可以用“扩招以实现教育普及化”的论调来为 自己的行为做冠冕堂皇的辩护,但是,这份繁华背后的高校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 齐,薪酬福利与绩效考核制度不相匹配,教师教育积极性不断降低,从而导致的 大学生素质教育日渐式微、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的现状却已然暴露出来了。“教育 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纵然要看到举国轰轰烈烈扩大招生 规模,让每个人都有学上的举动的意义所在,也要看到我们的教育是不是真的走 在“面向未来”的道路上。研究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研究其胜任力模型,纵然 不能解决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这条路却可以为我们打开一个 缺口,从高校教师素质

3、模型构建入手,探索出一条以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 化的教师队伍为目标的道路,以此为教师的招聘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绩效提 供基础性、辅助性的指导作用。二、研究背景(一) 胜任力的基本理论1. 胜任力的定义胜任力(competency)这一概念,作为当代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育 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范畴逐步得到重视。作为一个概念本身,任力不断得到 定义和完善;为一个管理理念而言,胜任力也得到重视、诠释并应用,指导着政 府、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人事部门人员的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工作的开 展,发挥了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价值。最早涉及有关胜任力(competency)的应追溯至20世纪

4、初期泰勒的“时间- 动作”研究,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David C. McClelland发表 了Tes ting for Compe tency Rat her Than Int elligence文章,弓丨发了一场 被称为“胜任力运动”的革命。他在文中指出,学校成绩、智力测试、能力倾向 测验不能有效的预测一个人在事业上或生活上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应该用胜任特 征测试替代它们1。1982年,McClelland与Boyatizis出版胜任的经理:一个高效的绩效模 犁一书2。自此胜任力开始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中广泛使用3。而胜任力到底是什么?如果

5、追究其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自“胜 任力运动”以来,不少研究者都对胜任力这一概念提出了自己的定义。(1) McClelland(1973)认为胜任力是“指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 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物质或动机;他可以区别绩效优秀者与 绩效普通者,可由实证而得的,是不易造假也不易模仿的物质4。(2) Boya tizis(1982, 1994)把胜任力界定为一个人具有的并用来在某个生活 角色中产生成功表现的任何特质,这种个体的潜在特征,可能是动机、特质、技 能、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或者知识。(3) Spencer(1993)认为,胜任特征是指能够把一个工作(或组

6、织、文化)中表 现优异者与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的特征,它可以是动机、 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识或为技能任何可以被 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普通绩效的个体特征5。(4) Hay集团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够把平均水平者与高绩效者区分开来的任何 动机、态度、技能、知识,行为或个人特点。(5) McClelland(1998)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高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区分开来 通过可信的方式度量出来的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价值观、知识、可识 别的行为技能和个人特质6。对上定义中,目前最能被人们接受的是McClelland(1998)提出的概念,这 个

7、定义指出胜任力的可度量性,便可以用度量来的胜任力,建立某一岗位的胜任 力模型。因此,在本研究中也采用这个定义。2.胜任力的主要内容从胜任力概念的不同界定我们可以看出,胜任力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7:(1)知识,指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务型与经验型信息,如对某类 产品营销策略的了解等等;(2)技能,指个体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如商 业策划能力等等;(3)社会角色,指个体对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如以企业领 导、主人翁的形象展现自己等等;(4)自我认知,即个体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 价,如将自己视为权威、教练、参与者或执行者等等,它表现出来的是个人的态 度、价值观与自我形象;(5)特质,

8、指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对环境与各种信 息所表现的一贯反应,如善于倾听、处事谨慎、做事持之以恒等;(6)动机(需 要),即推动个体为达到一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如希望把自己的事情做 好,希望控制别人,希望让别人理解和接纳自己等。无论不同学者对胜任力如何 进行定义,其主要强调的因素有以下三条:(1)胜任力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可以预测业绩优秀者和业绩一般者,甚至 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2)除了完成工作绩效的行为表层因素,如知识、技能外,胜任力还包括个 人的潜在特征,如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等;(3)胜任力与工作情境或组织、文化有关,具有动态性。(二)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Com

9、pe tencyMode l)也称胜任特征模型、胜任素质模型,就是指 一系列不同胜任特征要素的组合,其目的是为完成某一项工作或者是达成某一绩 效目标8。它可以具体为一些可衡量,可观察的行为或技能,如动机、自我概念 或自我形象、知识和技能等。胜任力模型主要包括的三个要素,即胜任力的名称、胜任力的定义和行为指 标。胜任力模型经常用于各种人力资源领域,可用于员工的选拔、评估、绩效管 理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目前提出的胜任力模型主要有两个:冰山模型(图1)和洋葱模型(图2)。1.胜任力冰山模型胜任力的冰山模型(Competency iceberg model)是由Spencer等人提出的, 被视为

10、胜任力的基本模型,它把胜任力分为“水面上”和“水面下”两部分,“水 面上”是可以看到的基准性胜任力,即相对容易观察和评价的知识技能,“水面 下”是看不到的鉴别性胜任力,即人格特质、自我形象、价值观和动机等9。F社会命色胜任力叙重要自我形象品质图1胜任力冰山模型J劫机 指在一亍特走领域的自羅而持续的想诊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和戢响力)它们将垩动、引辱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2.胜任力洋葱模型胜任力的洋葱模型(Competency onion model)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冰山模型的 解释。它在描述胜任特征时由表层向里层,层层深入,最表层的是容易进行培养 和评价的,即基本的技能和知识,里层核心内容是难以培

11、养和评价的,即个体潜 在的特征,如自我概念、态度和价值观等。(三)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步骤和方法目前比较好的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方法有:行为事件访谈法(BEI)、专家小组 讨论、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Delphi)、方格技术(RGT)等问。在本研究认为构建胜任力模型需要经历下列几个步骤:(1) 工作分析:采用各种方法,如:行为事件访谈法(BEI)、文献调查法等, 全面收集与高校教师岗位胜任力有关的信息;(2) 确定鉴别胜任力因子:主要是将上步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提取 出相关的胜任力因子;(3) 建立胜任力模型;(4) 验证胜任力模犁:通过Delphi法或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对已经建立好 的胜任

12、力模型进行验证和调整。(5) 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和推广:在实践中将胜任力模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三、教师胜任力研究概况目前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多以构建模型为主。主要目的是构建教师胜任力 的内涵,为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建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一)国外教师胜任力研究概况国外对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开始的比较早,现在已经大量存在于人 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Danielson&Charlotte(1996)提出教师胜任力模型的4 个维度:计划与准备、教师环境监控、教学、专业责任感。Bisschoff and Grobler(1998 )运用结构化问卷对教师胜任力特征包括学习 环境、教师专业承诺、纪律、教

13、师的教学基础、教师反思、教师的合作能力、有 效性和领导等8个理论层面进行了因子探索,最后提出了两因子模型:教育胜任 力和协作胜任力6。Hay McBer(2000)在“高绩效教师模型”报告中指出了高效教师的5种胜任 特征群:专业化、领导、思维、计划设定期望、与他人关系。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独立学校协会(AISV)(2003)的一项调查指出,教帅胜任力 是一个多因素模型结构,由15个冈素组成,即沟通能力、计划和组织、工作标 准、适应性、人际关系建立、发展友谊、持续性学习、技术或号业知识、辅导、 决策、以学习者为中心、质量关注、信息监控、创新、行动发起等对成功教学行 为至关重要11。(二)国内教师胜任

14、力研究概况国内管理方面对胜任力的学术研究始于上个世纪末期。北京师范大学徐建平博士(2004)在博士论文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 中建构了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包括优秀教师胜任力特征和教师共有的胜任力 特征。其中,优秀教师的胜任力包括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 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概念性思考、自我评估、 效率感11项胜任力特征。教师共有的胜任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正直诚实、创 造性、宽容性、团队协作、反思能力、职业偏好、沟通技能、尊敬他人、分析性 思维、稳定的情绪ll项胜任力特征12。李英武、李凤英等(2005)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德尔菲法(Delph

15、i) 相结合的方法编制教师胜任力问卷,构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认为我 国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是由情感道德特征、教学胜任力、动机与调节、管理胜任力 4个维度构成的13。张议元、马建辉(2006)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建立了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模 型包括专业胜任力、心理胜任力、职业操守特征、行为胜任力4个维度,专业知 识、专业技能、成就导向、主动性、适应性、合作精神、责任心、组织认同、影 响力、概念式思维、人际理解力、寻求咨询能力12项胜任特征14。王昱、戴良铁等(2006)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和文献查阅法收集有关条目,编 制高校教师胜任特征问卷,构建了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认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 型包

16、括七个结构维度:创新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人际理解力、责任心、思维 能力、关系建立、成就导向15。宋倩(2008)建立了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模型包括:认知胜任力、人际互动、 成就特征、接纳特征、师德特征、知识技能6个维度,艺术感、选择性、明确的 发展目标、捕捉机遇、概念性思维、情绪觉察力、社交意识、谈判能力、公关能 力、指挥能力、创新性、接受挑战、效率感、信息收集、稳定的情绪、理解他人、 主动性、宽容心、客观性、反思能力、正直、诚实、公平性、沟通技能、尊敬他 人、责任心、专业知识和技能专长28项胜任力特征11。总之,我固的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的应用历史只有短短的十4几年,而且主要集中在企业组织领域中,但足随着人事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