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901847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操作系统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计算机操作系统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计算机操作系统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计算机操作系统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计算机操作系统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操作系统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名词解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引论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 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2管态:当执行操作系统程序时,处理机所处的状态3目态:当执行普通用户程序时,处理机所处的状态。4多道程序设计:在这种设计技术下,内存中能同时存放多道程序,在管理程序 的控制下交替的执行。这些作业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其他资源。5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活动在同一给定的时间间隔中进行。它是宏观上的概念。6并行:是指两个或多个活动在同一时刻同时执行的情况。7吞吐量: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计算机所能完成的总工作量。8分时:就是对时间的共享。在分时系统中,分时主

2、要是指若干并发程序对:PU时 间的共享。9实时:表示“及时”或“既时”。10系统调用:是用户在程序中能以“函数调用”形式调用的、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子 功能的集合。每一个子功能称作一条系统调用命令。它是操作系统对外的接口, 是用户级程序取得操作系统服务的唯一途径。11特权指令:指指令系统中这样一些指令,如启动设备指令、设置时钟指令、中断 屏蔽指令和清内存指令,这些指令只能由操作系统使用。12命令解释程序:其主要功能是接收用户输入的命令,然后予以解释并且执行。13脱机I/O:是指输入/输出工作不受主机直接控制,而由卫星机专门负责完成 I/O,主机专门完成快速计算任务,从而二者可以并行操作。14联机I

3、/O:是指作业的输入、调入内存及结果输出都在:PU直接控制下进行。15资源共享: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被多个进程所功用。例如,多个进程同时占用内存,从而对内存共享;它们并发执行时对CPU进行共享;各个进程在执行 过程中提出对文件的读写请求,从而对磁盘进行共享等等。第二章进程和线程1顺序性:是指顺序程序所规定的每个动作都在上个动作结束后才开始的特性。2封闭性:是指只有程序本身的动作才能改变程序的运行环境。3可再现性:是指程序的执行结果与程序运行的速度无关。4进程:程序在并发环境中的执行过程。5互斥:在逻辑上本来完全独立的进程,由于竞争同一个资源而产生的相互制约 的关系。6同步:是指进程间共同完成

4、一项任务时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就是说, 这些具有伙伴关系的进程在执行次序上必须遵循确定的规律。7临界资源: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8临界区:在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9线程:线程是进程中实施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10管程:管程是一种高级同步机制,一个管程定义一个数据结构和能为并发进 程在其上执行的一组操作,这组操作能使进程同步和改变管程中的数据。11进程控制块: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它保存了系统管理和控制 进程所必须的信息,是进程动态特性的集中表现。12原语:指操作系统中实现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这些程序段的执行过 程是不可分割的,即其执行过程不允许被中断。

5、13就绪态:进程已经获得了除CPU之外的全部资源,等待系统分配CPU,一旦获 得CPU,进程就可以变为运行态。14运行态:正在CPU上执行的进程所处的状态。在单CPU系统中,任何时候最多 只能有一个进程处于运行状态。15阻塞态:又称等待态,指正在运行的进程因等待某个条件发生而不能运行时 所处的状态。处于阻塞态的进程在逻辑上是不能运行的,即使CPU空闲,它也不 能占用CPU。16进程通信:是指进程间的信息交换。17同步机制:同步机构是负责处理进程之间制约关系的机制,即操作系统中负 责解决进程之间协调工作的同步关系(直接制约关系),以及共享临界资源的 互斥关系(间接制约关系)的执行机构。第三章死锁

6、1死锁:是指在一个进程集合中的每个进程都在等待仅由该集合中的另一个进程 才能引发的事件而无限期地僵持下去的局面。2饥饿:在系统中,每个资源占有者都在有限时间内释放它所占有的资源,但资 源中存在某些申请者由于某种原因却永远得不到资源的一种错误现象。3死锁防止:要求进程申请资源时遵循某种协议,从而打破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 条件中的一个或几个,保证系统不会进入死锁状态。4死锁避免:对进程所发出的每一个申请资源命令加以动态地检查,并根据检查 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资源分配。就是说,在资源分配过程中若预测有发生死锁的 可能性,则加以避免。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确定资源分配的安全性。5安全序列:针对当前分配状态来说,系

7、统至少能够按照某种次序为每个进程分 配资源(直至最大需求),并且使他们依次成功地运行完毕,这种进程序列 p1,p2,pn就是安全序列。第四章调度1作业:用户在一次上机过程中要求计算机系统所做工作的集合。2周转时间:是指从作业进入系统开始,到作业退出系统所经历的时间。3响应时间:是分时系统的一个技术指标,指从用户输入命令到系统对命令开始 执行和显示所需要的时间。4作业调度:作业调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作业从后备状态到执行状态和从执行状 态到完成状态的转换。5进程调度:也称低级调度程序,它完成进程从就绪状态到运行状态的转化。实 际上,进程调度完成一台物理的CPU转变成多台虚拟(或逻辑)的CPU的工作。

8、6交换调度:是基于系统确定的某个策略,将主存中处于等待状态或就绪状态的 某个或某些进程交换到外存交换区中,以便将外存交换区上具备运行条件的进 程换入主存,准备执行。引入交换调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主存紧张和提高主存 的利用效率。7剥夺式调度:当一个进程正在执行时,系统基于某种策略强行将处理机从占有 者进程剥夺而分配给另一个进程的调度。这种调度方式系统开销大,但系统能 及时响应请求。8非剥夺式调度:系统一旦把处理机分配给某个进程之后,该进程一直运行下去, 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因等待某个事件发生时,才将处理机分配给其他进程。这种 调度方式实现简单,系统开销小,但系统性能不够好。第五章存储管理1物理地址:内

9、存中各存储单元的地址由统一的基地址顺序编址,这种地址称为 物理地址。2逻辑地址:用户程序经编译之后的每个目标模块都以0为基地址顺序编址,这 种地址称为逻辑地址。3逻辑地址空间:由程序中逻辑地址组成的地址范围叫做逻辑地址空间。4物理地址空间:由内存中的一系列存储单元所限定的地址范围称作内存空间。5重定位: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物理地址的过程叫做重定位。6静态重定位:在目标程序装入内存时所进行的重定位。7动态重定位:在程序执行期间,每次访问内存之前进行的重定位。8内部碎片:在一个分区内部出现的碎片(即被浪费的空间)称作内部碎片。如 固定分区法会产生内部碎片。9外部碎片:在所有分区之外新产生的碎片称作

10、外部碎片,如在动态分区法实施 过程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小空闲块,由于它们太小,无法装入一个小进程,因 而被浪费掉。10碎片:在分区法中,内存出现许多容量太小、无法被利用的小分区称作“碎 片”。11紧缩:移动某些已分区的内容,使所有作业的分区紧挨在一起,而把空闲区 留在另一端,这种技术称为紧缩。12可重定位地址:当含有它的程序被重定位时,将随之被调整的一种地址。13固定分区法:内存中分区的个数固定不变,各个分区的大小也固定不变,但 不同分区的大小可以不同,每个分区只可装入一道作业。14动态分区法:各个分区是在相应作业要求进入内存时才建立的,使其大小恰 好适应作业的大小。15可再入代码:也称纯代码,

11、是指那些在其执行过程本身不做任何修改的代码,通常由指令和常数组成。16虚拟存储器:虚拟存储器是用户能作为可编程内存对待的虚拟存储空间,在 这种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了用户逻辑存储器与物理存储器的分离,它是操作系统 给用户提供的一个比真实内存空间大得多的地址空间。17抖动:页面抖动是系 统中频繁进行页面置换的现象。即如果一个进程没有一定数量的内存块,它很 快就发生缺页。此时,它必须淘汰某页。由于所有这些页面都正在使用,所以 刚被淘汰出去的页很快又被访问,因而要把它重新调入。可是调入不久又再被 淘汰出去,这样再访问,再调入,如此反复,使得整个系统的页面替换非常频 繁,以致大部分机器时间都用在来回进行的页

12、面调度上,只有一小部分时间用 于进程的实际运算方面。17工作集:工作集是一个进程在某一小段时间内访问页面的集合。利用工作集 模型可防止抖动,也可以进行页面置换。18程序局部性原理:在相对短的一段时间内,进程集中在一组子程序或循环中 之行,导致所有的存储器访问局限于进程地址空间的一个固定子集。这种现象 就叫做程序局部性原理。19快表:又叫“联想存储器”。在分页系统中,由于页表是存放在主存中的, 因此CPU存取一个数据时要访问两次主存。这样使计算机的处理速度降低约一倍。 为了提高地址变换速度,在地址变换机构中增设一个具有并行查找能力的高速 缓冲存储器,用以存放当前访问的页表项。这样的高速缓冲存储器

13、就是快表。 20换页:指系统根据某种策略选择某页出主存,将某页调入主存的过程。21交换:交换系统指系统根据需要把主存中暂时不运行的某个(或某些)作业 部分或全部移到外存。而把外存中的某个(或某些)作业移到相应的主存区, 并使其投入运行。22实存:实存是指计算机配置的物理存储器,它直接向CPU提供程序和数据。23虚存:虚存是指系统向用户程序提供的编程空间,其大小由CPU的地址长度决 定。第六章文件系统1逻辑记录:用户构造文件时使用的一个信息单位。通常以逻辑记录为单位存取 文件。2物理记录:文件存储器上组织信息的一个单位。它是文件存储器识别信息的单 位。3文件:是命名的相关信息的集合体,它通常存放

14、在外存(如磁盘、磁带)上, 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存放并实施相应的操作(如打开、关闭、读、写等)。4文件系统:操作系统中负责操纵和管理文件的一整套设施,它实现文件的共享 和保护,方便用户“按名存取”。5目录项:为了加快对文件的检索,把文件控制块集中在一起进行管理。这种文 件控制块的有序集合称为文件目录。当然,文件控制块也是其中的目录项。6目录文件:全由目录项构成的文件成为目录文件。7路径:在树形目录结构中,从根目录出发经由所需子目录到达指定文件的通路。 8当前目录:为节省文件检索的时间,每个用户可以指定一个目录作为当前工作 目录,以后访问文件时,就从这个目录开始向下顺序检索。这个目录就称作当 前

15、目录。9文件的逻辑组织:用户对文件的观察和使用是从自身处理文件数据时所采用的 组织方式来看待文件组织形式。这种从用户观点出发所见到的文件组织形式称 为文件的逻辑组织。10文件的物理组织:文件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组织形式称为文件的物理组织。11文件控制块:用于描述和控制文件的数据结构,其中包括文件名、文件类型、 位置、大小等信息。文件控制块与文件一一对应,即在文件系统内部,给每个 文件唯一地设置一个文件控制块,核心利用这种结构对文件实施各种管理。12存取权限:用户或系统为文件规定的谁能访问,以及如何访问的方式。第七章设备管理13输入井:是指为使设备与CPU速度相匹配,系统在磁盘上设置的多个缓冲区,

16、 以实现设备与CPU之间的数据交换。输入井主要用来存放由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 14缓冲池:又叫公共缓冲区,也是系统在磁盘上设置的多个缓冲区。它既可以 用于输入,也可以用于输出,较好地克服了专用缓冲区的缺点。一方面提高了 缓冲区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设备与CPU的并行操作程度。15虚拟设备:它是利用共享设备上的一部分空间来模拟独占设备的一种I/O技术。 16存储设备:它们是指计算机用来存储信息的设备,如此盘(硬盘和软盘)、 磁带等。17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用来接收来自外部世界信息的设备,或者将计算机 加工处理好的信息送向外部世界的设备。例如键盘、打印机、卡片输入机。18设备的无关性:也称设备独立性,就是说,用户程序应与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