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录2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900911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录2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录2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录2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录2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录2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录2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录2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录(2 则)教材定制 /提高课堂效率 / 内容可修改Reflections o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2)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 FoonShion 教育原创教学设计Excellent Teaching Design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录 (2 则)教材说明: 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小学语文科目,主要用途为提升学生日常听、说、读、写的语言组织能力, 提高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口语交际及表达技巧,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

2、本进行教学使用。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值得反思的三种现象现象一: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话音刚落,教室内人声鼎沸,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面红耳赤,场面煞是热闹, 教师颇为满意。 这已日渐成为一种时尚。反思:(一)难道学生个个都喜欢高声朗读?仔细想想,答案非常明显。学生之所以都选择高声朗读作为“喜欢 ”的方式,不排除以下两方面原因。1.受从众心理趋使。部分同学的放声朗读使其他同学身不由己,为给老师传达“我读得很投入 ”这一信息,就不惜扯着嗓门,摇头晃脑。2.学生无其他方式可选。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放声朗读历来都是 “用喜欢的方式读”的代言,成了学生固定的阅读思维程序。他们从未学过默读

3、,更不知浏览是什么,以至于有学生在考试时还要出声读卷。(二)难道一定要“用喜欢的方式读”吗?我认为,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这种说法也未必恰当。因为第2页/总7页原创教学设计Excellent Teaching Design默读、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种高心智活动往往会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时避难就易。 如果一味地用 “喜欢的方式读 ”,即放声朗读,那么,其默读、浏览能力就会日渐萎缩。结论:这是浅表性的 “选择性学习 ”,不排除 “放任自流 ” 之嫌。启示:(一 )要教给学生默读、 浏览等多种阅读法让学生可选择。(二 )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内容,不同情境选择不同的阅读法 让学生会选

4、择。现象二:对一些文句优美描写精彩的片断,教师对其中的重点词句视而不见,让学生笼统读过几遍就一了百了。反思:(一)不加咀嚼的朗读真能让学生感悟、 理解、内化吗?我们是否把朗读的功能过于夸大了?不启动思维,不用心体悟,在囫囵吞枣的朗读中,精彩的词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如此这般,怎能消化?谈何积淀?学生的语文素质又从何提高?(二)语文的模糊性排斥品词析句吗? “适度模糊 ”是在当前语文教学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不排斥品词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反之,它还凭借一定的品第3页/总7页原创教学设计Excellent Teaching Design析理解能力为支撑。就像行书之与楷

5、书,没有端端正正、一笔一画,哪来行云流水?结论:这不是 “模糊性理解 ”,而是隔靴搔痒。启示:(一 )语文教学需要品词析句,甚至咬文嚼字。(二 )将品词析句与朗读相结合,有品有读,语言文字才能得以消化、积淀,学生才能学会阅读。现象三:在朗读比赛中,有一方明明不如对方,其他学生的评判也十分明了。但是,教师在总结性评判时总会说:“平分秋色 ”。反思:(一)指出不足,就一定伤他自尊吗?不!应该说,绝大部分的学生的心灵并非如此脆弱,不堪一击。即便部分学生如此,那么,这般 “呵护 ”也只会使其心灵更娇更脆。何况虚假的评判反馈给学生的是错误的信息,这种欺骗对该学生而言也构成了伤害。(二)在保护一方的同时是

6、否又伤害了另一方呢?那位明显胜出一筹的同学可能感受到的是你的 “偏心 ”,其他学生领教到的亦或是你的 “黑白不分 ”。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师还可敬吗?以后的教育还有说服力吗?结论:这是狭隘的 “尊重 ”,可能换来的是无尽的“伤害 ”。启示:第4页/总7页原创教学设计Excellent Teaching Design(一 )评判客观公正,才具说服力。(二 )教师应善于指出学生的不足。反思这些现象,思绪万千。在这 “乱花渐欲迷人眼 ”的纷繁的教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先进教育理念,瞻前顾后裹足不前也好,不加消化机械运用也好,都不是应有的态度。 拥有可贵的灵魂 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

7、吸取精髓,这才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素质。二、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兰塞姆聆听过一万多人的临终忏悔,他说,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每个人最后的反思, 不到最后一刻, 谁也不知道。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把反思提前几十年, 做到了这点,便有 50% 的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我们的教学中,多一份反思,或许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进步。语文教师,我一直以为是最难当的。作为母语,似乎谁都知道都会理解都可以说上一二。前几年语文大讨论时,多少偏激之词言犹在耳,多少老教师感叹越教越不会教。我困惑,摸索,听了几位大师言谈,观摩了几堂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偶有一些心得体验,聊且作为反思。首先,语文教

8、师的基本功必须过硬。听、说、读、写不必说样样精通,起码必须能镇住学生,在学生面前能有几分自信。我真正感到自己在课堂能闲庭信步,挥洒自如,是普第5页/总7页原创教学设计Excellent Teaching Design通话培训之后。自己朗读能力提高之后,可以自如地范读,底气就足了。基本功过硬,语文教师本身就是语文。比如如果你善于听,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你的评点,引申就有根据,有针对性。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往往会发现他们本身素质相当之高。可惜,目前的培训机构对这方面的训练太少了。其次课堂的成功,备课必须充分,要带有自己的思考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很有个性的,

9、 能紧密联系生活的。 陆游教孩子: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所以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 必须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思考。 学生如果会认为自己的语文老师知识渊博,上课能有一些新见解, 就成功了一半。 比如项链,未必就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 装在套子里的人 未必就一定要大谈揭露沙皇军警的黑暗。教学中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试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同学们畅所欲言,对王权意识和奴性意识大加批判,我也加入他们行列,讲了几个小故事: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专制时,有人质疑赫鲁晓夫为什么不在斯大林在任时指出他的过错,赫鲁晓夫拍着桌子: “谁在说话,给我站起来! ”那人吓坏了,以为大祸临头。赫鲁晓夫幽默地说斯大林就是这样

10、做的。高压专制下,必有奴性。随后讲了萨达姆的 “万人坑 ”,讲了康熙、乾隆时代的文字狱,讲了孙志刚的遭遇。大家一第6页/总7页原创教学设计Excellent Teaching Design下子陷入深思。 这是我在教读 我若为王 一文时的一段 “穿插”。将历史、现实和课文联系在一起,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不仅恰切的丰厚了教学内容,而且有力地烘托了课文的主题,强化了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有机地适度地 “穿插引入”,可以让行多行多的课表现得活泼灵动。 教学艺术是需要学习总结的。这一点,湖北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做得相当成功。她将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加以分析,归纳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方法,所以在课堂上她能游刃有余。而我们往往还凭经验驾御课堂,有时感觉很不错,有时感觉很失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FoonShion 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第7页/总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