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898768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交线与平行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交线与平行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交线与平行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1 相交线考点1:邻补角定义1.如图5.1.1-1,直线AB、CD、EF相交于O,则BOC的邻补角是_和_ , BOE的邻补角是_和_.2. 如果与互为邻补角, 则有+=180,反之,如果+=180,则与_是邻补角.(填一定或不一定).3.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它们的平分线所成的角是_度.4.邻补角是( ) A.和为180的两个角图5.1.1-1 B.有公共顶点且互补的两个角 C.有一条公共边且相等的两个角 D.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5.如图5.1.1-2,直线a、b相交于点O,若2等于40,则1等于( ) A.50B.6

2、0C.140D.160 图5.1.1-2 5.1.1-36. 如图5.1.1-3,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若32=81,求1的度数.考点2.对顶角7.如图5.1.1-4 , AOD的对顶角是_,AOD的邻补角是_.图5.1.1-48.两条直线相交构成_个角其中有一对顶角,有_对邻补角.9.如图5.1.1-5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图5.1.1-5 A.1B.2C.3D.410.如图5.1.1-6,AB与CD相交于点O,OE为射线. (1)写出AOC的对顶角; (2)写出AOC与COE的邻补角;图5.1.1-6考点3 对顶角相等的性质11.如图5.1.1-7,l

3、1、l2、l3,相交于点O,那么,1+2+3=_度.图5.1.1-7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公共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一定不是对顶角C.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D.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13.如图5.1.1-8,直线AB、CD、EF相交于O,若BOE=4BOD,AOE=100,则AOC=( ) A.30B.20C.15D.10 图5.1.1-8 图5.1.1-914.如图5.1.1-9,直线a、b相交,1=46,求2、3、4的度数.15.“宝塔”是黄州城的古迹之一,有人想在塔外测量它的底角ABC的度数.请问该如何测量. 图5.1.1-

4、105.1.2 垂线考点1:垂线的概念和垂线性质11.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所构成的四个角都是_.2.如图5.1.2-1,一棵小树生长是与地面所成的1=80角,它的根深入泥土,如果根和小树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2=_.图5.1.2-13. 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以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上_4. 两线段垂直、两射线垂直、线段与射线垂直、线段与直线垂直、射线与直线垂直,都是指与它们所在的_垂直.5.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和一条直线垂直的直线有两条C.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两直线相交则必垂直6. P为直线l上一点,Q为l外一点,下列说

5、法不正确的是( )A.过P可画直线垂直于lB.过Q可画直线l的垂线C.连结PQ使PQlD.过Q点不可能画两条直线与l垂直7.如图5.1.2-2,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过点P画射线AM的垂线,Q为垂足;(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反向延长线于Q点;(3)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段AB延长线于Q点.图5.1.2-2考点2: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垂线性质28.如图5.1.2-3,BCAC,AC=6,BC=8,AB=10,则点B到AC的距离是_,点A到BC的距离是_,A、B两点间的距离是_. 图5.1.2-3 图5.1.2-4 图 5.1.2-59.如图5.1.2-4,要从村庄A到公路l修

6、一条路,可过A点作ABl于B点,沿线段AB修路,可使修路的长度最短,试说明这种设计的依据是_.10.如图5.1.2-5,ACl1 ,ABl2 ,垂足分别为点A、B,则点A到直线l2的距离是线段_.11.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 ) A.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B.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的长度 C.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图5.1.2-6 D.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12.如图5.1.2-6所示,是一跳远运动员跳落沙坑时的痕迹,则表示该 运动员成绩是( ) A.线段AP1的长 B.线段BP1的长 C.线段AP2的长 D.线段BP2的长13.如图5.1.2-7,P为直线

7、l外一点,A、B、C在l上,且PBl,那么( )图5.1.2-7 A.线段PB叫做P到直线的距离 B.线段CB叫做P到直线l的距离C.线段AC叫做P到直线l的距离D.线段AB的长是A到PB的距离14.如图5.1.2-8,已知MBN=30,BA=42mm,BC=26mm,过点A分别画AB和BC的垂线,画点C到AB的垂线段,画点B到AC的垂线段,并量出点A到BC的距离和点C到AB的距离及A、C两点间的距离. 图5.1.2-8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考点1:同位角1.如图5.1.3-1,能与1构成同位角的个数是( )A.5B.4C.3D.2 图5.1.3-1 图5.1.3-22.如图5

8、.1.3-2,ABBC、BCCD,EBC=BCF,则ABE与FCD的关系是( )A.是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C.是同位角但不相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相等3.如图5.1.3-3 , 1和2不是同位角是( ) 图5.1.3-34.如图5.1.3-4,找出与a配对的同位角,并指出是由哪条直线截另外两条直线而得. 图5.1.3-4考点2.内错角和同旁内角5.如图5.1.3-5所示,直线ED、CD被直线AB所截,4与_是同位角,4与_是内错角,4与_是同旁内角. 图5.1.3-5 图5.1.3-6 图5.1.3-76.如图5.1.3-6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与7是同位角B. 2

9、与8是内错角 C. 1与6是同旁内角D. 4与8是同位角7.如图5.1.3-7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1与2是同旁内角B. 3与4是内错角 C. 5与6是同旁内角D. 5与8是同位角8.如图5.1.3-8所示,直线AB、CD、EF两两相交. 请指出1与其他有标号的角是什么角?图5.1.3-8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考点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若相交,那么有_交点,若平行则_交点.2.在_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两种.3.下列叙述的图形是平行线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 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叫

10、做平行线.C.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叫做平行线.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4.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可能是( )A.相交或垂直B.垂直或平行C.平行或相交D.相交或垂直或平行考点2:平行线的画法5. 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1)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CD外的一点,直线EF经过点P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点E;(2)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6.读下列语句,并作图: (1)如图5.2.1-1(1),过A点画AFCE交BC于F; (2)如图5.2.1-1(2),过C点画CEAD交BA的延长线于E.图

11、5.2.1-1考点3. 平行公理及其推论7. 如图5.2.1-2,ABCD(已知),过点F可画EFAB,EFDC, 理由是_.图5.2.1-28. 画AOB=90,在它的边OA上取一点C,过C画EFOB,量得ACF=_度.9. l1、l2、l3为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若l1与l2不平行,l2与l3不平行, 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l1与l3一定不平行B.l1与l3一定平行C.l1与l3一定互相垂直D.l1与l3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1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

12、条直线平行A.B.C.D.11. 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b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1)a与b没有公共点,则a与b_;(2)a与b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与b_;(3)a与b有两个公共点,则a与b_.5.2.2 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1考点1:判定方法1的认识1.如图5.2.2-1,技术人员在制图版时,用“丁”字尺画平行线,其数学依据是_. 图5.2.2-1 图5.2.2-2 图5.2.2-32.如图5.2.2-2,3=7或_,那么_,理由是_.3.如图5.2.2-3所示,直线AB、DE被CD所截,D=50,当BFC=_时,ABDE.4.如图5.2.2-4所示,1=2,3=4,则_. 图5.2.2-4 图5.2.2-55.如图5.2.2-5所示,判定ABCD的条件是( ) A. 2=BB. 1=AC. 3=BD. 3=A考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