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893950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NO:2009年平阳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科研论文评选学 科: 小学语文 学 校: 水头四小 姓 名: 魏小敏 联系电话: 13587546248 论文题目: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摘要】识字教学因儿童的积极参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让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识字的情趣。积极组织识字活动,开发认字资源,活化汉字,挖掘汉字的底蕴。在生活中扩展识字的外延,让学生在教室、课外书、生活中识字。【关键字】识字教学 儿童 生活【正文】新课标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实行“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有利于学

2、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认字,以便及早进入阅读阶段。低年级识字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学段的识字教学将为孩子今后语文能力的发展和各种潜力的发挥起到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奠基作用,让识字与生命、生活共同活动,为孩子的持续发展打实基础,为孩子的美好人生打好底色。一、识字课堂,因生命而焕发生机新课标提倡要利用儿童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做学习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方法和成果。那么,识字的课堂,就是因为有了儿童这活生生的生命,才焕发出无限生机,才充满着成长的气息。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

3、,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学生只有在宽松的识字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联系生活,拓展空间识字教学要加强与儿童生活的联系。有些事物和概念已成为儿童的心理语汇,他们只是不认识表示这个语汇的符号,他们又急于学会这些符号。我们应优先满足儿童的这种学习要求,满足他们生活中表达与交流的需要。通过识字激发他们对汉字学习、对生活的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建立事物、概念与符号之间的联系,发展他们的思维。如在教学菜园里一课,通过课件和课前对教室四周的简单布置,把学生引入“菜园”,在课堂上,允许学生下位到教室四周的“菜园”里看看、摸摸、闻闻,然后找到

4、自己喜欢的并且会认的蔬菜卡片,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把蔬菜的名字、特点介绍给同伴听这节课,通过创设一种生活情景,努力把学生带入到这种生活情景中,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学生体验“生活”,在特造的“生活”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了汉字,学生的语言、思维等诸方面也自觉不自觉地得到了训练,真可谓一箭多雕。、引导发现,领悟规律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唤起主动识字的情感,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生通过自己自主识字、与他人交流、合作,能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识字后的成就感。如在教学一年级生字“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蝌蚪、蜘蛛”时

5、, 一位教师通过课件引出生字,问学生:“小朋友们,看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同学们轻声议论后,有的说:“这些字都是虫字旁。”有的说:“他们都是动物的名字。”有的说:“蜻去掉虫字旁还读qing。蚂去掉虫字旁还读ma 。”这位教师说:“同学们看得真仔细,真是火眼金睛、发现大王。”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动物的名字。讨论以后,全班交流记字方法,喜欢说哪个字就说哪个字。学生兴趣很高,在交流反馈时,有的用谜语记生字,有的用讲故事记生字,有的用换偏旁记生字,有的用熟字稍加变化记生字。课堂气氛活跃,在孩子们自主记字的过程中,让“字”的规律凸现出来,使“字”富有生机。

6、教师恰当的赞美,洋溢着民主平等的意识,充满了对孩子创造精神的呵护。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是实现新课标下识字教学多维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创设情境,体验情趣学生天性好玩,好动。运用课件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动态画面引起学生兴趣,能使学生迅速对感知的事物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如在识记“笑”字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卡通脸谱,然后依次将眼、眉演变成竹字头,将鼻子演变成“”,嘴演变成“一”,脸谱笑时,人中和嘴角的连线演变成“”和“乀”,转眼一个“笑”字就出现了。我问:“看了屏幕,你们想想笑字怎么记呢?”有的学生用课件记住

7、了“笑”,有的学生用分析结构记住了“笑”,还有一个学生提出“笑为什么是竹字头,它跟竹子有关系吗?”学生一阵沉默,我说:“这样吧,我给你们讲一个笑话,听完之后,你们想怎么笑就怎么笑吧!”笑话讲完,学生们大笑,有的伸不直腰,有的前摇后摆。他们若有所悟,纷纷举手,说:“我们大笑的时候,身体会像竹子一样摇摇摆摆,笑得直不起腰来,所以用竹字头。”我说:“同学们很聪明,你们知道或见过哪些不同的笑,你能来说一说或者表演一下吗?”“笑”字为什么用竹字头?这个问题很有价值,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描述情境,让学生自觉自主地解决问题,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又通过创设情境把简单的生字教学引向对词汇的积累感悟之中,让

8、学生在自由说、自由演、自由看的自主活动中积累了大量有关“笑”的词语,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推向高潮!、组织活动,开发资源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先生指出:“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如此等等。因此,学过的字要力求在阅读和写话中经常运用,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但要将教学时所教内容放入一定语言环境中去,与词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在教完后也要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新知识的机会,力求识用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识字能力。”一年级语文操场上生字教学时,上课时,我组织学生做“你做我猜”的游戏,

9、让学生看到生字卡片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其他的小朋友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扣分。在学生识记生字后,我又让学生用这几个词自由地说一两句话,然后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一起玩一玩。当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地欢跳时,为什么打球的打、拍球的拍、拔河的拔都是提手旁,而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都是足字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整堂课,极好地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顺利迁移,更是开发了课堂资源,与生活环境紧密相连,学生也经历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体验。、活化汉字,挖掘底蕴活化处于静态中的汉字,使之富有情味,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汉字的思想感情,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汉字原本是没有生

10、命的符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汉字与实物进行联系,将现代汉字与古代汉字进行比较,挖掘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赋予汉字以生命活力,使这些汉字成为有生命的东西,有复杂变为简单,由低级变为高级。这样学生学起来生动有趣,使课堂成为人文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民主的课堂。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口耳目一课时,教学程序的安排,按古代汉字实物现代汉字的顺序出现,“你们来猜猜看,这些象形字是按照什么东西的样子画下来的呢?”“你们看了这些图不像图、字不像字的字有什么感觉?”“请小朋友比较一下古时候的字和现在的字,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这样通过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猜字、自己去比较,在活化汉字的过程中,汉字有了生

11、命,也有了感情,充分挖掘了汉字本身蕴涵的文化底蕴,这对于学生吸纳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二、识字空间,因生活而扩展外延“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再让识字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阅读、寻找,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材料,真正体现“要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让教室成为识字“乐园”教室宽敞明亮,墙壁雪白,以往我们总是想方设法

12、来保持墙壁的整洁,不让它有一丝污迹,以保证教室美观。其实,我们可以通过精心布置,让教室成为孩子们识字的乐园。我在教室里布置了“古诗诵读园”、“儿歌厅”、“每周新闻角”,每周更换一次,围绕四季更替与传统节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诗歌、谜语、新闻等,打印出来粘贴在相关栏目内,进行诵读、识记冬去春来,我带大家一起欣赏春姑娘来了春雨沙沙,诵读春日咏柳,熟记“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春色满园、春意盎然”秋风送爽,同学们快乐地在教室里“拣”秋叶,“赏”秋夕,咏秋词独具匠心的教室环境激发了学生对古诗文、谜语、广告、新闻的浓厚兴趣,这些栏目前经常围满了学生,你指我读,享受着识字成功的喜悦。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匠心独

13、具的教室布置,让学生时时处在文字环境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和许多汉字交上了朋友。教室真正可以成为孩子们识字的乐园!、让课外书成为识字“网络”一年级新生在入学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会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因此,我在每星期都会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阅读书籍报

14、纸,同时班级里配置几本注拼音故事书,使学生主动去看去读。但开始时,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否则将“弄巧成拙”,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所以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优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中等生先读生字,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稍差的学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

15、“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获得发展,课外书真正成了识字的“网络”。、让生活成为识字“车道”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生活中到处有语文。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次认识了一些生字,初步了解了它的意义和用法,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找一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这些字。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语文,随时随地地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学生上学路上可以从路牌、店名中看到;到商店购物可以从商标、包装盒上找到;外出游玩可以从名胜介绍、亭子石刻上见到;家庭休闲时可以从电视、广告中听到,从报刊、杂志上读到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新鲜、多么的惊喜。这些字在生活环境中的多次再现,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新语境,促进了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学们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的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寻找后,还可以让学生采用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认识的字:将包装盒挂起来、商标贴出来、剪报粘起来、路牌、广告抄出来在组内、组间交流、互教互学。这样,又一次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