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31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89381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31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31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31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31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31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31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31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2015邯郸质检下图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乡村聚落数量百分比图”和“不同坡度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A在各海拔段中,坡度越小聚落数量越多B在各海拔段中,海拔越高聚落数量越少C在各海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D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对照不同海拔和不同坡度所对应的聚落数量的大小,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8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不是最少的

2、,坡度大于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正确。2该地种植的农作物最可能是()A橡胶B谷子C青稞 D水稻答案B解析根据该地聚落空间分布都是在1 250 m以上的地区,说明位于高原上,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黄土高原。所以其种植的农作物最可能是谷子,B正确。读厄瓜多尔示意图,回答34题。3厄瓜多尔约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其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势低平 B降水丰富C气候凉爽 D河网稠密答案C解析厄瓜多尔位于热带地区,沿海平原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中部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凉爽,适合人类居住,所以C选项正确。4

3、影响厄瓜多尔铁路线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资源 B气候C经济 D河流答案C解析厄瓜多尔铁路线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的中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经济发达,对铁路交通的需求量大。故经济因素是影响厄瓜多尔铁路线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2015辽宁联考由于全球气候变暖,19世纪中期以来北半球山地冰川普遍开始退缩,冰川退缩区域的植被演替是典型的原生演替。下表是2000年统计的四川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后10块样地编年序列上优势种群的密度(相对值)表。据此完成57题。5.沙棘在10块样地上存在的时间可能为()A10年 B2030年C5060年 D8090年答案C解析由表可知,9号样地(1931年)没有

4、出现沙棘,8号样地(1941年)出现沙棘,2号样地(1989年)还有沙棘,1号样地(1992年)沙棘消失,因此沙棘在10块样地上存在的时间可能是4960年,只有C项符合。6下列关于优势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10号样地到1号样地种群数量先增后减B冰川退缩10年时物种最丰富C10号样地物种最丰富D晚期较早期物种更丰富答案A解析表格统计了6种优势种群,1号样地有两种,2号和3号样地均有3种,48号样地优势种群全部存在,物种最丰富,9号和10号样地均有4处,故可排除C、D两项;表中无法获取冰川退缩10年时的物种状况;从10号样地到1号样地种群数量先增后减,故A项正确。719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

5、导致贡嘎山地区()A山地垂直带谱数目减少B裸露的冰碛地貌规模扩大C雪线高度明显下降D森林分布的海拔升高答案D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山地垂直带谱数目增多,故A项错;气候变暖,雪线升高,森林分布的海拔升高;由于雪线升高,山地裸露的冰碛地貌规模将缩小,所以只有D项正确。2015潍坊统考读19602009年塔里木河三条源流(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天然径流量及流域内耗水量(单位:108 m3)变化表,回答89题。年份天然径流量流域内耗水总量19601969年188.9138.419701979年192.5147.319801989年185.9141.619901999年204.7162.220002

6、009年207.6171.18.依据资料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天然径流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增加天然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增加有关净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不断增加流域内耗水总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关A BC D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塔里木河三条源流天然径流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增加;计算可知,净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总体变化趋势是减小;流域内耗水总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关。所以正确。9为缓解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大规模实施人工增雨推广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A BC D答案A解析为缓解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

7、游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该地空气中水分较少,不适宜大规模实施人工增雨;该地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力发展绿洲农业。所以A正确。2015武汉调研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末要将单位GDP能耗降低16%,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碳排放进行模拟预测。预测时,必须以技术进步和经济平稳增长为前提。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省20102050年碳排放高峰曲线(含预测)。据此完成1011题。10对该省进行碳排放模拟预测可以忽略的因素是()AGDP增长率B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C产业结构的调整D当地气温的季节分布答案D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消费量会增加;产业结构的调整

8、、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能源消耗,影响碳排放量。气温的季节分布对该省的碳排放量影响不大。11关于该省20102050年的碳排放及预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碳排放峰值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形曲线B随着能源结构的优化,碳排放峰值可能会减小C单位产值的能耗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形曲线D技术进步可能会使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提前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该省20102050年碳排放峰值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形曲线;随着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利用技术的不断进步,单位产值的能耗会不断下降,碳排放峰值可能会减小,出现时间会提前。二、综合题(共2题,46分)122015湖北联考(2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

9、答下列问题。希巴姆古城(198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共和国,建在哈德拉毛河(部分河段为季节河)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5层至10层不等的“摩天大楼”,这些大楼完全由泥土和木头建造而成。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1 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1)分析古城所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10分)(2)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述古城选址的依据。(6分)(3)古城楼房墙厚、窗小且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房顶),分析其原因。(8分)答案(1)距海近;(2分)西南季风盛行时携带的海洋水汽,(2分)可沿河谷深入;(2分)受山地影响

10、多地形雨;(2分)赤道低压带北移至该地区时该地区降水增加。(2分)(2)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2分)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2分)远离沙漠腹地。(2分)(3)墙厚:隔热降温。(2分)窗小:抵御风沙。(2分)窗户分排: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排窗进来,(2分)室内的热气从上排窗排出。(2分)解析第(1)问,古城所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需要从海陆分布、地形、气压带风带等方面分析。第(2)问,影响古城选址的自然因素可以从地形、降水、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第(3)问,古城楼房墙厚、窗小且分排的原因,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分析。132015西安联考(22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1)说出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植被类型。(8分)(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6分)(3)若要修建连接甲、乙两城镇的铁路,请你评价当地自然条件对铁路修建的影响。(8分)答案(1)地形地势特征:西南部为山地,东北部为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4分)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2分)植被类型:热带雨林。(2分)(2)分布特点:西南地区多沿海分布,中部和东北地区多沿河流分布。(3分)主要原因:(沿海、沿河流)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3分)(3)有利:地势平坦。(2分)不利:沿途多沼泽,并需跨越多条河流;(3分)江河多,不利于施工(或工程建设成本高)。(3分)解析第(1)问,地形地势特征可结合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来说明;从纬度看,该地区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第(2)问,聚落分布特点应结合位置、地形、水源条件、交通条件等综合分析。第(3)问,自然条件中,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有地形、河流、地质条件等,结合该地区的具体特征分析即可。评价应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