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方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89366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化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建设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庄镇李家大坡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工作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为创造数字化校园环境,实现石桥中心小学的跨越式发展,以引领教师发展、培养骨干、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质量为宗旨,添置、整合各种信息化硬件设施,全面提高师生信息技能和素养,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创建数字化校园打好坚实基础。我校现制定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二、组织领导组 长:韩昌伟副组长:武道友组 员:白丽艳 裴庆海 赵青 杨阳 李海英 张延军三、学校基本设施我校目前已具备数字校园建设的各项硬件的条件。1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学校现有1个信息技术

2、教室,45台微机,目前设备完好,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保障。2网络硬件设备。学校具有功能完善的校园网络,并与区县教育城域网络互通。校园接入Internet网络(带宽10M),保证信息点分布到每个教室、办公室。专用服务器1台,用于内网服务。从基础上保证了数字化校园的运行。3多媒体教室。学校拥有多媒体电子白板专用教室1个, 各个教室全部配备了多媒体。4教师办公电脑配备。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教师信息化硬件建设,目前为我校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四、目标任务总体目标:我们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关键。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努力实现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3、推进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1、在现有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站改版和校园网建设,加强对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化人员技能水平的培训,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系统及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教师、学生、家庭及社会都可参与的无边界的“数字化校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2、加强教师培训。一方面努力培养和充实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广泛开展面向全体教师和各类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3、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有关设备及课程等资源的融通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要本着实事求是

4、、经济、适用、高效相统一的原则,精心设计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校本资源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有效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资源,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教学资源体系。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信息化资源平台。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手段,并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题组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教学进程中研究,在研究基础上提高。通过积累和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五、实施步骤(一)、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1、硬件网络架构(1)、在目前三网合

5、一的网络环境下,升级网络带宽到100兆,覆盖全校的校园无线网络。(2)、校内配置2台以上的服务器,通过服务器整合减少开销,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缩减物理基础架构和提高服务器/管理员比率,降低成本;提高硬件和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实现了灵活性;提高桌面的可管理性和安全性。架设服务器集群用于校内网站系统、校内资源库和管理及教学平台等服务;(3)、实现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4)、建成两间移动式未来教育课堂。(5)、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2、软件系统配备:(1)、外网网站平台报导学校动态及宣传公告资讯等,并为师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 划分成对外与对内两个逻辑区域 栏目分类合理,实现动态更新

6、为每位教师分配一个登陆帐号 对所有发布信息实现专人审核(2)、内网管理平台 教务管理:教学基本信息和课程表管理,包括课程、学科、年级开设等。(权限分配:教务处); 教师绩效管理:对教师常规工作及临时布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统计; 学生学情分析管理:成绩输入、分析(权限分配:教务处及各任课教师) 学生成长管理:输入及查询(权限分配:班主任 学生、家长、任课教师); 财务管理系统; 图书、实验和学校资产网上管理系统。(3)、内网教学平台提供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具,方便师生以较少的时间投入获取最大的工作和学习效益。电子备课转向网络化,形成全校共享的课程资源;(4)、学校教学资源库利

7、用校内服务器或其它网络存储设备分类存放和管理各类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素材、案例实录、数字图书等,实现信息资源在校内共享,最大程度地提高校内资源的利用率。建成一个针对交互式白板、触摸一体机的具有推送功能的教学资源服务平台。(5)、建立面向Internet的网盘系统,为每位教师分配一个网络磁盘空间,便于个人资料的存储。(6)、病毒防治与数据安全保障 学校设立专人负责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信息中心) 在所有服务器和终端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升级病毒代码和防、杀毒引擎;软件系统要及时安装升级补丁; 安装网络过滤系统,防止黄色和非法网络信息的入侵; 保存记录学校6 0天以上学校所有终端上网日志

8、和服务器管理、使用日志; 定期对服务器数据库作策略异地(异机)备份,保存最近一周的数据库。(二)、建立并充实数字化资源库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元素,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外部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科研外部资源。如,教育网站提供的资源库、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等,通过购买或下载,丰富校园网上的资源。也可以组织发动全校教师将自己平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收集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丰富资源库中的教育教学资源。2、内部资源:以学校原有资源库为主体,将教学光盘、磁带、图片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放到学校信息化资源服务平台,并将教师自己平时上课开发的课件也搜集整理到信息化资源服务平台上,

9、以不断充实数字资源库。3、充分发挥云录播教室,打造学校精品课堂,组织教师开展以年级组为单位的精品课录制,探索发展微课堂、翻转课堂等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有了充足的数字化资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就有了更多的手段和更广阔的空间,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三)、加强信息培训,完善管理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培训,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向以改变传统教和学方式为重点的课程整合阶段,探索基于多媒体环境以及网络资源环境下学与教的问题研究,同时加强对师生网络化的人文教育,最终全方位

10、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把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新方式全面引入各学科教学,建成数字化学校。(四)、重视教育教学及教科研管理的应用1、推行网络备课。指导教师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网路备课,发挥教研组团队精神,精备、精研、精上每趟课,实现课课集体备、课课有教研。2、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利用网络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3、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大力开展微课研讨活动,尝试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4建设内容丰富、构架合理、服务教育教学、展示师生风采的学校网站。有专人负责维护更新。注重学生专题网站的建设。6、积极实施信息化资源的有效应用试点推进工作。7、注重成果的积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制定相应的奖励方案,调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8、创建领导小组对各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有奖有罚,提高积极性。创建数字化校园,既是上级部门对我们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个师生心中的向往。是提高学校教学与管理质量的有效方式。马庄镇李家大坡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