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89298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课题研究-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幼儿提问是其主动学习的体现;早期问题意识的培养意义深远。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需要转变教师是权威的观念、只有教师才是提问主体的观念以及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的评价观念:同时,要为幼儿问题意识的产生提供和谐的精神环境和良好的物质环境,丰盛幼儿的社会阅历,教会幼儿质疑的办法。 关键词问题;问题意识;价值分析提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翻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驰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幼儿提问是其主动学习的体现;早期问题意识的培养意义深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发现一种普遍现象,即孩子小时很爱问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不爱问问题

2、了。何者使然本文认为这与对孩子问题意识的关注不够及培养方式不对不无关系。一、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价值分析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疑心、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内驱力;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问题的主动发现,就不会有积极主动并最终指向有意义的成功学习。凡教育家都十分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就要求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也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宋代陆九渊也说:“为学患无疑,疑那么有进,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

3、大进。近代英国的波普尔认为:“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触发新问题的问题。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些都表明问题意识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问题意识培养成为整个教育的重要使命。可以说,革除灌输教育,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中国教育改革最重大的课题。从小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社会和科技的开展对学前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学前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二、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主要在于激发幼儿对问题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励

4、其敢于质疑,不唯书,不唯上,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养成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思维方式。国内有学者对幼儿发明力开发的办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发明力训练的特殊技巧方面,是针对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当然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培养与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相关,能促进问题意识的开展,但不能代替问题意识的培养。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还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首先,转变教师是权威的观念。在传统教育中,由于受“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教师在知识与学问方面享有很高的权威。由于教师自认为“闻道在先,是求知的“先行者,因而处处“居高临下,制定了许多维护个人权威的规定

5、:课堂上要保持安静,不许随便走动,不许随便讲话,不许打断教师讲课,不许问与课堂无关的问题太多的不许,使幼儿养成了服从教师权威的习惯因为教师的权威,幼儿盲目迷信教师,不敢越教师所思、所言、所为之雷池,导致了处处唯教师之命是从的心理定势。教师的权威就像一根紧箍咒,牢牢套在孩子们的头上,时刻束缚着孩子们的行为,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制约着他们问题意识的开展。幼儿是好奇好问的,面对新奇的世界他们有无数的问题。可以说,在早期,因为知识缺乏与所面对环境的丰盛之间的矛盾,个体是具有强烈的求知主动性和问题意识的。但幼儿的这种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现和开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合适其存在和开展的氛围和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

6、“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只有在宽松、自由、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幼儿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大胆地提问和讨论。因此,要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必须转变教师的权威观念。其次,转变只有教师才是提问主体的观念。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幼儿的提问权常常受到漠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把提问的权利授予了教师,认为教师才是问题的提出者,孩子只需答复教师的提问即可,对于孩子的提问那么关注较少,更没有将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根本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教师提问作为一种引导孩子学习的伎俩应该转化为孩子的问题才能发挥作用,或者说,教师提问要关注孩子可能的问题、要引发孩子提出自

7、己的问题。教学实际中我们发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预设了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大多不是幼儿所关注的问题,也不合乎幼儿思维开展的要求;这些提问成了教师单方面检查孩子学习效果的工具。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活动,交往的主体一极是教师,一极是学生,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因此,学生也同教师一样,享有提问的权利,是课堂提问的主体。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应该具有优先提问的权利。这样。学生就可以摆脱教师首先提问带来的束缚,而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合乎自己实际的问题,从而实现真正有意义的自主学习。第三,转变传统的评价观

8、念。过去,在教师和家长眼里,诚实、循规蹈矩的孩子被认为是听话的孩子,而“越轨“淘气“不安分守纪的孩子常被认为是不听话的孩子。孩子们带领家长“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的嘱咐来到幼儿园,而在幼儿园里又总是听着“谁不听话我就不让谁玩游戏“谁吵闹我就不给谁发大红花的训诫。久而久之,孩子受到的是这样的暗示: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好奇、好问、质疑、探究等都是次要的、微缺乏道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问题意识是十分单薄的。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把循规蹈矩的幼儿视为“好幼儿的观念,树立能独立思考、敢想敢问、创新敢干的幼儿才是“好幼儿、不会提问的幼儿不是“好幼儿的新评价理念。(二)创设合适条件,催

9、生幼儿的问题意识驰名发明学家韦斯伯格说,“实质上是环境真正发明了发明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发明一种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可见,环境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环境可以启发人、养育人、造就人;而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关键就是创设合乎幼儿教育特点的、宽松的、全新的、有利于开发发明潜能的合适条件。合适条件是指“人能够最自然、最放松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水平的环境和气氛。而一个人的问题意识只有在感觉到心理平安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开展。只有在合适条件中,幼儿大脑的直觉才是高涨的、开放的,思维才处于十分活泼

10、的状态,对问题才有高度的敏感性。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认识周围世界、增长智慧、开展能力的。要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我们认为首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积极、和谐的精神环境,让幼儿感到心理平安。其次,要为幼儿提供良好而丰盛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丰盛的刺激中萌发问题意识。教师应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伎俩,制造一种和谐的情境,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空间和材料;幼儿园的图书室、科学发现室、游戏室等应全天向幼儿开放,提高利用率;各班应开设各种活动区和活动角,不断充实各种半成品材料,使幼儿感到新颖、有趣。对于那些胆小、性格内向或者因自身开展等因素而不爱提问的孩子,应帮忙他们打消紧张心理、激

11、励其大胆提问。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要相信他们,切不可轻易否认和责备孩子,而应努力创设一种利于问题意识产生的环境,使孩子在宽松、民主、理解的环境气氛中,在教师的激励、帮忙和引导中,打消心理障碍,逐渐改善不爱提问的习惯。(三)丰盛幼儿知识,提高幼儿的问题意识幼儿问题意识不强并不完全是由于幼儿不愿意提出问题,有时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关。正如西方格言“空袋不能直立所蕴含的道理一样,知识是问题意识不可短少的条件。我们知道,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个体已经到达的成就,即掌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而提出问题那么是一种能力,要使这种能力发挥出来,需要一定的知识信息作为进一步思维加工处理的材料

12、。知识信息越丰盛,即知识积累越多,越有可能提出问题。同时,知识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使知识圈的周长增大,个体的未知世界也将扩大。随着认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认知结构出现不平衡状态的频率也将提高,客观上提高了形成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可能性。一个知识水平较低的个体,面对一个超出其认知水平和知识积累的问题情景时会视而不见,因为其所具备的知识体系还无法与问题情景建立联系,所以就不可能构成对个体的有效刺激。幼儿的思维建立在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的根底上,并逐步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过渡,这就决定了幼儿知识的增长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情景。为了促进幼儿知识的增长,我们必须引导幼儿多参与活动。首先,让幼儿多动手。现代儿童心理学

13、理论告诉我们,“动作是建构智力大厦的砖瓦。幼儿天生好动,在活动中容易积累经验并产生积极情绪,而积极的情绪是问题意识产生的推动力和“激活剂。因此,要发明条件,变静态的学习过程为动态的学习过程,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积极活动,在活动中丰盛知识、产生问题。其次,让幼儿多说。提问是一种言语活动,问题意识与言语的开展水平密切相关,只有语言叙述分明了,思维的线索才会分明,才能明其所知和明其所不知。因此,教师要激励幼儿多说,提高口头叙述能力。第三,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要改变以课堂学习为主的状况,让幼儿更多地投入到大自然与社会中去,认识事物的多样性,感受世界的丰盛性,拓宽知识面,激活问题源。(四)指导幼儿

14、质疑,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从幼儿个体的角度来看,他们不想提问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不懂得叙述心中的疑惑,不懂得如何去问。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认为好的先生更是懂得如何教学生去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的先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然而,由于受身心开展水平的限制,幼儿的这种愿望虽然很强烈却很难叙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要想幼儿之所想,设身处地地探明幼儿的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叙述出

15、来,也就是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幼儿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能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当孩子提不出问题时,恰当的主动提问是诱发儿童提问的重要途径。比方,面对一种有趣的现象,可以用“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等方式提出问题,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过程中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其提出更多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引出幼儿的问题。提问办法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孩子追问、反问、类比提问等。由于已有知识和能力有限,有些幼儿虽然能提出问题,但所提的问题是外表的、浅薄的,而他们心中更多的疑惑并没有叙述出来,如很多幼儿提问时常常只用“这是什么这一句式来叙述,其实他们心里还想了解更多。教师要注意体察幼儿心中的疑惑,帮忙他们提出最本质的、最想问的问题。有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选提问小明星来激发幼儿提问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