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890939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分类教学目标: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教材分析:教材安排了单一标准分类和不同标准分类两部分内容。单一标准分类就是以不同事物之间公用的某种属性作为标准,把他们划分为一类。不同标准就是某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属性,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单一标准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变的。不同标准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单一标准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不同的标准分类中,重点是让学生会选择不

2、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的开阔性和灵活性。教学建议:1、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环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要重视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选择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3、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分类活动,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4、注意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分类(单一标准)1课时分类(不同标准)1课时学案例案例1分类同一标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给

3、物体分类,培养需学生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摆放情况中,逐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并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习惯及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 教会学生怎样分类。2.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具准备:学具、铅笔、彩笔等各种文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一定到超市买过东西吧,超市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你要买铅笔到那个柜台?为什么?你要买牙膏到那个柜台?为什么?二、探究体验:各小组都设计一个文具小商店,想一想你们应该怎样摆放文具?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文

4、具摆放,设计一个小文具商店。可以随便设计,如我们可以把橡皮放在左边,尺子放在这里)教师启发学生对自己的设计的摆放发表意见。(学生汇报)教师小结:把每种文具分类放在一起,不但整齐,而且方便顾客购买。1. 师:分类的好处可真多。生活中随处可见,昨天老师逛了趟超市买了这些物品,你能帮老师把它们分开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的。2. 师: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分类的现象?都是怎样分的?三、尝试应用:1.基本练习把每行中不同的圈出来2、提高练习,考考你的观察力3. 拓展练习这些物品应该放在哪里?(用线连一连)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对于刚

5、跨入小学的小朋友而言,对每天的数学学习既感到新鲜又有一丝陌生,新鲜在于每个知识点的不同,满足了他的好奇心,激起了他的求知欲;而陌生在于传统教学将知识世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割裂开来,使数学变得象象牙塔一样,变得空洞、乏味。 “分类”一课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中一个新的知识。在这一课设计时,我们充分把握住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新理念,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本节课的主目标。为此,我们的设计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分类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6、识。伴随着这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案例2分类(不同标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分类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学会探索选择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具准备 :图片教学重难点 :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校少先队

7、组织的“绿野行踪“中,我们一年级有五名学生获奖,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老师把他们请来了。出示图片。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给他们分组吗?二、探究新知:1、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分法。学生可能有三种分法。:: 按性别分,男生一组,女生一组。: 按是否是少先队员分,少先队员一组,非少先队员一组。: 按获奖证书分,那小证书的一组,那奖状的一组。3、各小组汇报。老师让小组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按什么分的。4、老师小结:为了清楚明白的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我们可以从左到右给他们编上序号、。分法如下:(1)、按性别分: (2)按是否是少先队员分: (3)按获奖证书分:师:分类的标准这么多,你喜欢哪

8、一种就用哪一种。三、实践应用。1、基本练习。想一想:怎样分? 2、提高练习。这些物品应放在哪里?请连一连。 你能想出几种分法? 3、拓展练习。现在你觉得自己的书包怎么样?请同学们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谁表现得好?板书设计: 分类 (1)、按性别分: 分类标准不同 (2)按是否是少先队员分: (3)按获奖证书分: 教 后 反 思:分类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觉得要体现出分类的多样性,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是最好的办法。因此,教学过程中我

9、充分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以便能使更多的学生发现分类原来是可以这样的。但在交流时,老师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发言的学生身上,个别学生没事干,自然也就不认真听了,学生缺乏交流的意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这些情况,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树立一种意识,每个人既是听众,又是小评委,听后要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互动性交流;另外,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单 元 自 测这些都是我们这一单元学过的内容,只要认真思考,细心答题,你一定能行的。加油!基本应用一、把同类的圈起来。(8分) 二、每一行中不同的是什么?把它圈起来。(16分)1、 2、 3、 4提高应用三、我会分。(20分) 文具类 玩具类 衣帽类四、画一画。(12分)请你从每组图的右边物品中,找出与左图有关联的物品圈起来。 拓展应用五、我会涂。(12分)上图一共有( )个图形,把左边的5个图形圈起来,从左边数第5个涂成红色,从右边数第3个涂成蓝色。六、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12分)七、你能想出几种分法?(20分) 小朋友做完了吧,细心检查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