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中国乳品行业市场分析年度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89050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年中国乳品行业市场分析年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某年中国乳品行业市场分析年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某年中国乳品行业市场分析年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某年中国乳品行业市场分析年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某年中国乳品行业市场分析年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年中国乳品行业市场分析年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年中国乳品行业市场分析年度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部分:产业环境与产业政策第一章 乳品行业产业环境分析2第二章 乳品行业产业政策分析2第二部分:行业整体发展状况 第三章 乳品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分析3第四章 乳品行业消费结构分析4第三部分:行业市场状况分析 第五章 乳品行业竞争态势分析7一、行业整体竞争态势分析二、区域市场竞争态势分析三、龙头企业竞争态势分析 第六章 乳品行业新品开发状况分析16第四部分:乳品行业前景预测第七章 乳品行业发展趋势预测19第一章 乳品行业产业环境分析一、乳品消费潜力巨大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特点是人均年消费乳品水平较低,人均 42公斤,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5。随着可任意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在对乳品消费

2、需求增长最大的亚洲,预计消费需求占世界需求增长总量的比例会进一步提高。到2005年,亚洲地区人均乳品年消费量预计将从过去的34公斤增长到42公斤。目前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人均乳品消费量达200公斤以上(世界平均水平为90公斤以上,发展中国家为30公斤以上)。亚洲非常滞后,日本为68公斤,泰国为19公斤,我国为6.6公斤,所以,可以预计虽然世界乳业消费总体变化不大,但我国乳品消费潜力很大。由此看来,世界乳品消费在需求结构上有可能变化:比如消费者对鲜奶消费趋于下降,而奶酪消费渐升;另一种趋势则是将乳品作为加工食品中的配料。二、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居民消费价格变化是判断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出

3、台不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2004年在国家搞好宏观调控和稳定全局的前提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本上是食品消费价格的变化起重要作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食品消费价格明显上涨引起;上半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上升,居民消费价格随之上升;当进入9月份后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稳中有降后,消费价格指数随之回落。第二章 乳品行业产业政策分析一、婴幼儿配方奶粉国家标准有望统一9月,国家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整治工作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发展历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先后形成了10765、10766和10767三个标准,其中,10767婴幼儿配方

4、奶粉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全国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把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统一为10767标准,以便于规范化管理。这标志着我国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空白的局面将会有所改善。二、鲜奶标识计划再次搁浅在烟台召开中国奶业协会2004年会期间,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克佳召集上海、北京、广州、四川等省市奶协秘书长和大企业领导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商议有关推行鲜奶标识的事。但由于反对意见较多,鲜奶标识计划又一次搁浅。从去年6月份奶协召开“鲜奶标识”会议后,就引发了奶协与乳协的争执不断,包括杀菌乳与灭菌乳之争、还原奶疑惑,早产奶现象等等。由于今年以来的奶业原材料涨价,阜阳奶粉事

5、件的发生,众多乳品企业目前还处在恢复正常的调整阶段, “鲜奶标识”的出台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目前的中国乳业市场由于行业门槛低,没有政策壁垒,所以各种背景的企业纷纷投资奶业,进而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而“还原奶”也因为奶粉价格比原乳便宜,在价格上更有吸引力。如果把鲜奶贴上标识,那么没有标识的“还原奶”就容易被消费者认为是不利于健康的牛奶,这将引起牛奶消费量下降,影响各个环节的利益,也正因此,才有奶粉、包材供应商和生产企业联合起来,甚至有关的政府管理部门也出面抵制标识的出台。“鲜奶标识”之争的背后其实就是一场利益之争。它的最终结果还待我们继续关注。三、乳制品感官质量评鉴细则发布

6、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组织编写的乳制品感官质量评鉴细则,经过近两年的编审,终于在04年正式发布。该细则作为行业规范要求各乳制品企业参照执行。1999年颁布的乳制品国家标准只规定了理化、卫生指标,而没有制定感官质量指标,所以有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就忽视对产品感官质量的追求。该细则的发布将改变这一状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乳制品逐步成为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食品,除理化指标外,感官指标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则的颁布要求乳品生产企业,不仅要逐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要重视产品的风味、组织状态等感官质量的提高。这充分说明随着我国乳品行业标准的不断增加完善,乳品行业正逐步走向成熟。同时细则由北京

7、三元、光明乳业、内蒙古伊利等乳企巨头及全国乳品标准化中心委派专家组成的起草小组负责起草。结合了企业意见,标志着乳品行业的标准制定也开始走向成熟。第三章 乳品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分析2004年1季度,原奶生产继续高速增长。据对23个省市的数据统计,13月,全国奶类产量为386.4万吨,同比增长34.7%。除奶业重点省份继续快速发展外,其他一些省份也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截至2004年3月末,行业共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60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81家,比去年年底增加4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一三5.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19%;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29.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05

8、%;产品销售收入126.94亿元,同比增长91.5%;实现利润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858.4万元。各省份中,内蒙古区实现产值和利润最高,均占全国总额的1/5以上。行业内仍有1/3左右企业处于亏损状态。2004年上半年,全国乳制品总产量为424.8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6%。从当月产量来看,4、5、6三个月当月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3.3%、33.5%和30.4%。全国乳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为305.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99%,增速比第一季度有所回落,其原因,一是去年二季度非典时期,城乡居民出于健康考虑增加了乳品消费,多数企业都开足马力生产,使2004年的增长基数较高;二

9、是4月份以来的毒奶粉事件,企业频繁进行质量检查,对正常的生产经营有一定影响。从乳品消费来看,以2004年4月为例,上海市场的液态奶消费比重占全国市场的11%,在全国城市奶制品消费总额排名第一。其中,巴氏消毒奶总额表现平稳,占液态奶消费总额30.一五%;超高温奶销售额环比增长42.58%,占液态奶市场消费总额的41.99%;酸奶消费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占液态奶消费总额的27.86%,环比增长17.50%;由于受到劣质奶粉事件影响,上海地区4月份奶粉销售额大幅度下降,环比下降27.8%,同比下降33.6%。2004年前三季度,奶业生产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乳品消费市场高速增长的势头放慢,以

10、及受安徽阜阳奶粉事件和生产环节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乳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等因素的影响。截至2004年9月,中国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行业职工人数17.559万人,总资产509.8733亿元,占制造业整个门类的0.35%;实现销售收入累计451.7988亿元,占整个制造业门类的0.39%;利润总额累计24.5431亿元,占整个制造业门类的0.42%。从消费市场来看,全国各城市鲜奶零售市场总体价格基本保持平稳态势,但地区间价格差距缩小;以大企业为首发起的价格战愈演愈烈,行业品牌集中度迅速提高,中小企业处境艰难。2004年全年,奶业生产增速大幅下降,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年人均

11、乳品消费需求在10千克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乳品消费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在国家政策支持、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等因素刺激下,预计未来5年,我国乳品市场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4.5%左右,其中液态奶的发展速度将可保持30%以上的增幅。第四章 乳品行业消费结构分析乳品市场的消费结构正发生较大变化。高附加值产品,如酸奶、乳酸菌饮品、脱脂奶、半脱脂奶和低乳糖产品等产量不断增长,尤其是酸奶产品在世界各国等都得到了持续快速增长。这对国内企业是个很大启示,酸奶及乳酸菌饮品应得到充分重视,而且目前国内的干酪市场也已经基本成熟,可能会是个不错的增长点。在经济增长良好的新兴市场,普通奶与鲜奶制品产量都在增长

12、。部分原因是适合零售和食物配送渠道的更多的产品被生产出来。在这里,特别是保质期较长的产品销售得特别好。近年统计数据结果显示,乳品按毛利率由高至低的排序依次是:奶酪、酸奶、纯鲜奶、常温奶。现阶段我国奶酪消费市场较为有限,酸奶市场正在稳步增长,而近年来由纯鲜奶、常温奶构成的液态奶市场呈井喷之势,其中常温奶增速尤为惊人。在此背景下,纯鲜奶主导的光明和三元双双加大了常温奶的投资力度,常温奶主导的伊利、蒙牛对此更是不遗余力。由于常温奶进入门槛低,无须耗时费力投巨资建设“冷链”,新希望、三鹿等液态奶新军也纷纷选择这一市场作为突破口,由此进一步加剧了常温奶的竞争,价格战硝烟弥漫,市场虽然继续劲增,毛利率却急

13、剧下滑。从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2004年报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低档冰淇淋的毛利率虽然比不上酸奶,但高于液态奶,近年来这一市场的年增长率均为10%左右。去年冰淇淋销售额已达到230亿元左右,而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长。面对冰淇淋市场的诱惑和常温奶毛利率的压力,先期已尝到甜头的伊利和蒙牛今年也将重拳出击在冰淇淋市场。与此同时,面对常温奶的冲击,光明和三元看好冰淇淋,进行乳品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冰淇淋将会是两者未来发展较为理想的新利润增长点。一、酸奶继常温奶大户伊利进入酸奶领域之后,其“冤家对头”蒙牛04年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相继推出了普通联杯酸奶、果粒酸奶和乳酸饮品,意在尽快结束

14、其常温奶单打独斗的液态奶产品构架,试图以此转移竞争焦点。三元也在今年开始频繁出售房地产等资产,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强项酸奶和巴氏消毒奶业务,继续支持250吨日酸奶技改项目,目前一期一五0吨日酸奶生产线的土建改造基本完工。地方乳业诸侯们也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产品布局,不少企业开始认识到,仅凭其传承多年的瓶袋酸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并纷纷推出新包装和新口味以吸引新的消费群体。对于这场日渐升温的酸奶战争,多年来牢牢掌控国内酸奶霸主地位的光明乳业也正在设法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能力。相较之下,国际酸奶品牌在中国市场上似乎颇不得志。2001年,“卡夫”这个美国酸奶市场

15、第一品牌正式退出中国市场,意大利乳品巨头帕玛拉特目前已经全线溃退,而在光明和达能的左右夹击下,另一国际酸奶品牌“优诺”也于2003年底黯然“下课”。但外资巨头可能只是战略性撤退,以避开激烈的混战时代,等国内洗牌接近尾声时再挥舞资本大棒卷土重来。经过近年来的竞争洗礼,目前纯奶的行业平均毛利率不到,而酸奶的行业毛利率却可以达到至左右。据悉,多年来光明乳制品毛利率始终高居行业榜首,酸奶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酸奶的进入门槛要高于常温奶,因此竞争的激烈程度要比常温奶相对缓和。但是酸奶前台的市场竞争实际上在拷问乳品企业在后台的冷链建设、新品研发和渠道管理的三大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品牌才能历经激烈竞争而屹立不倒,如果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培育出相应能力,贸然进入酸奶市场的品牌只能接受被淘汰出局的辛酸命运。二、液态奶2004年的中国液态奶市场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战争打得天昏地暗。全国范围价格战、保鲜奶和常温奶的市场之争等。在过去的一年,中国的液态奶生产厂家虽然还没有分出胜负,但液态奶的生产、销售格局与2003年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最主要是几大家液态奶生产企业排名发生变化,蒙牛以销售液态奶66亿元的成绩名列榜首,伊利以58亿元紧随其后,光明以52亿元排名第三,三鹿以16亿元将三元挤出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