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五)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884621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二十五)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山西省高考考前押题卷甘肃武威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出土了与内科、外科、妇科等相关的医学处方书籍。其中记载了三十余例处方,还有药物近百种,以及病状、投药方法、服药时间、禁忌等。这说明东汉早期()A已建立较完整的医疗体系B比较重视各种疾病的预防C中医学理论基础得以奠定D中医学已积累了一定经验22022南昌市高三模拟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这充分说明()A中国古代科技积淀深厚B明朝科教已落后于西方C科技发展依赖

2、国家制度D理论探讨甚于技术发明32022晋中市统一模拟考试晚明时期,中国人根据外国传教士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重新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该图沿用了原图的大体形制,但在地理图形和观念上有所区别,把中国放在了地图的中央。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对世界地理的认知更先进B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教遭受阻碍C传统的华夏中心观念依然存在D当时中国已经产生了启蒙思想42022凉山州诊断性检测1773年,乾隆帝向法国耶稣会士蒋友仁询问了许多有关欧洲国家的问题,如“欧洲的君主中有没有凌驾于其他君主之上的?”“你们国王是如何处理继位问题的?”还了解到西班牙在吕宋的行动。这说明当时()A乾隆思想愚昧保守B清朝推行开放政策C西方崛起

3、影响中国D中西交流联系紧密52022河南省六市调研考试下图是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所绘制的“中西科技发展对比示意图”,据此可知()A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西方B古代的中西方科技长期交流C西方科技重视理性和实验D元末明初中国科技渐趋落后62022宝鸡市千阳中学高三模拟宋代的山水画家没有完全脱离真山真水的情趣,而是强调对于山水程式化、规律化符号的总结,努力把握再现不同的景物特征,注重将个体生命意识融入绘画。宋代的山水画创作()A取决于作者的主观想象B体现出个体意识觉醒C折射出商品经济的发展D受到理学意蕴的影响72022攀枝花市高三二诊秦始皇使得篆书成为正统,后来又出现了书写简便的隶书;唐宋书法家在隶书的基

4、础之上抒发自己的创作灵感,艺术性这一“因子”,从实用性与艺术性之合体中游离出来。这反映出书法艺术()A促成了文字的统一B推动了文字的简化C呈现出高雅化趋势D受制于皇帝的喜好82022乐山市高三调研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藏书万卷的私人藏书家;唐代私家藏书有了进一步发展,藏书万卷者人数很多;到了宋代,私人藏书更加兴盛,拥有藏书最多者达十余万卷。这表明()A儒学正统地位日益巩固B科技进步助推文化发展C文化专制现象逐步消失D地方教育体系日趋完备92022陕西省榆林市高三模拟明朝时期,许多以商人为主要读者的书籍被大量发行。其中客商一览醒迷一书有云:“财富必由勤苦而后得,得之必节俭而后丰钱财物业,来之有道

5、贪嗜非义,虽得之,亦守之不坚。”这类书籍的出版()A传播了“工商皆本”理念B源于跨区域贸易的兴起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D推动了印刷技术的发展102022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模拟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戏剧,又称“梆子腔”,起源于先秦时期,繁盛于清乾隆时期。秦腔成形后,开始在全国传播,西路流入四川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成为晋剧,在河南成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这体现出 ()A专制统治推动了文化发展B北方民众文化品位更高雅C艺术传播与地域特色结合D秦腔标志着古代戏剧成熟112022湖北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清初,不愿入仕的明朝遗民朱耷创作秋林独钓图(如图),图绘凋零的树木被笼罩在深秋的寒意中,一湖静水之上

6、只见高士孤身垂钓。这一作品 ()A突破了传统文人绘画的创作风格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需要C表达了部分士大夫的精神追求D代表了清代宫廷画的审美取向122022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联考清代小说红楼梦中描述的“粥”多种多样,既有民间常见的腊八粥,也有贡米熬制的达官显贵才能享用的碧梗粥,还有滋补的燕窝粥、益气的“鸭肉粥”、养心的“枣粥”,以御田胭脂米为原料的补血的红稻米粥等,这些粥多半要经过繁琐工序熬制而成。红楼梦对“粥”的描述体现出()A贵族日常生活奢靡B传统农耕经济进步C等级差别日益明显D百姓饮食丰富多彩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

7、,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时期出版的书籍有历史、经典古籍和有关农业及文学的著作等,数量逾五百种,其中部分得以大量印行。本时期中国的雕版印刷拥有极高的水平,而当时欧洲却正处于黑暗时代。十一世纪还出现了活字版印刷术。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在当时应该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事实并非如此。“毕昇去世后”,沈括这么写道,“他的活字技术成为我表亲名下的财产,直到今天仍被珍藏。”由此可知,活字版成为私人的传家之宝,而非全国人民得以享用的资源。材料二公元十四五世纪时,由商人、贸易家与工匠组成的新都市阶级出现。他们需要阅览账册、航海书籍以便于转运货物。教会同样需要印制赎罪券、圣经等书册。由谷登堡开启的金属活字印刷蓬

8、勃发展起来。当然这也得益于欧洲的字母系统,中国人从事印刷至少需要八千个活字。随着印刷品的激增,西方图书馆与学校数目也跟着激增,古希腊罗马经典广泛传播。印制插图的技术则对自然科学及地图制作的贡献甚大,地球及其栖息生物的崭新面象遂一一浮现。 施拉姆人类传播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毕昇与谷登堡活字印刷技术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毕昇与谷登堡活字印刷技术发明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142022广西南宁一模(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汉代出现的“风流”一词,指社会风尚(风气)及其流播,并被赋予了儒家的“教化”和“移风易俗”之义,后汉纪后汉书以“风流”形容汉末“名士”的正气、风骨及其影响。两晋时,名士必风流,风流成为名士的要件,其主要内涵为精神、个性之美,特别是神韵、仪态之美。南朝的吴歌、西曲中,进而在梁陈宫体诗乃至唐代诗歌中,风流的意涵已指向“佳丽”的服饰声色之美,指向两性间缠绵浪漫的情爱。 摘编自牟发松说“风流”其涵义的演化与汉唐历史变迁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