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安全工程专业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88250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6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安全工程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安全工程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安全工程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安全工程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安全工程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安全工程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安全工程专业(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井开采课程设计设计指导书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年1月说 明一、本设计为采区设计,本大纲参照一般实际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章节的顺序,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编制,仅供本次课程设计作为内容提要和说明书章节编制顺序参考用。二、当煤层倾角为近水平时,“采区”名称可称为“盘区”或“带区”(倾斜长壁法)。前 言一、目的 1、初步应用矿井开采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矿井开采课程的理解。2、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二、设计题目老师给你们的题目。三、设计内容第

2、一章 采区地质特征第一节 采区概况采区位置、境界、开采范围,与邻近采区关系,与地面关系、采区内煤系产状,可采层厚度等。第二节 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采区地质构造、开采煤层特征(厚度、倾角、煤质、夹石、层间距、顶底板岩石特征等)、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井上下及采区水文地质条件,上部及浅部开采情况等。第三节 采区储量说明:本节可以采用列表的形式 采区储量计算表煤层编号投影面积(m2)倾角(度)实际面积(m2)煤厚(m)容重(t/m3)工业储量(t)煤层采区回采率(%)可采储量(t)备注17#113.171.4519#113.531.50合计注:这里所列表格为参考格式,设计说明书内正式表格应按此表

3、格式以一页篇幅绘列。 第二章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一节 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采区生产能力根据地质条件、煤层生产能力、机械化程度和采区工作面接替关系等因素确定,当用综采时,一般为80120万t/a;高档时,一般为5090万t/a;普机时(包括高档)一般为4075万t/a;炮采时,一般为1050万t/a。第二节 采区服务年限为了保证采区均衡生产,采取服务年限应在35年以上比较合理。第三章 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择一、 采区上(下)山的位置、数目和用途,采区联合形式;二、 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有无煤柱护巷、数目、位置、是否设集中巷及集中位置等);三、 煤层间、厚煤层分层间的联系方

4、式;四、 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型式选择。第二节 采区生产系统综述运煤、运料及徘矸、通风、行人、动力供应(包括电力和压风)排水、等系统。第三节 采区回采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一、 计算回采工作面产量;二、 确定采区内同时回采工作面数目;三、 备用回采面及掘进头的设置;四、 采区生产能力验算。第四节 开采顺序论述煤层间、分层间、区段间、条带间的开采顺序及参数。第五节 采区准备工作及组织一、采准工作:选择确定采区巷道断面形式、尺寸、支护方式。二、回采工作面接续安排按合理配采的原则排出:“回采工作面接替表”。三、采区巷道掘进顺序:列出:“巷道施工顺序表”。第四章 采煤方法及工艺设计第一节 设计回采工

5、作面概况阐明该面煤层的赋存情况、煤质和种类、节理和层理的发育情况;瓦斯、煤尘、爆炸性和自然发火情况;顶底板性质,回采范围内地质构造和水文情况。第二节 采煤方法选择根据煤层的埋藏条件:如倾角、厚度、顶底板岩性及地质构造等,以及技术设备条件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技术、经济上合理可行的采煤方法。(包括采煤系统及回采工艺)。第三节 采区(或盘区、分区)参数选择计算一、采区斜长及走向长采区走向长根据地质条件、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倾斜长壁法分区还应考虑集中装运、通风、供电、排水的合理范围等技术经济因素。二、回采工作面长度、形式由地质条件、回采工艺方式、运输设备、管理水平、顶

6、板管理能力、采区斜长等综合考虑予以确定。三、煤柱尺寸参阅开采方法及设计规范等。四、区段斜长和数目的确定采区走向长壁法时,根据工作面长、区段平巷宽度、护巷方式及煤柱尺寸计算区段斜长,按区段斜长和采区斜长确定区段数。五、采用倾斜长壁法时的条带数、推进长度及方向、通风方式等。第四节 回采工艺的确定一、截煤方式:机械落煤应选择落煤机械型号及规格,并确定工作方式。二、运煤:运输机械选择、铺设和移置方法。三、支架:确定采场支护方式、支架材料或型号规格、支护密度、支架的规格尺寸、特种支架的架设和支护的要求。四、顶板管理:顶板管理方法,确定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放顶回柱方式及所用设备等。第五节 循环方式

7、、作业形式的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一、工作面作业方式;二、绘制循环图表:循环作业图。结 论通过本次设计,重点学习和掌握了如下内容:(1) 设计采区的工程地质特征总结(工程地质特征评价、储量评价等)(2) 设计采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总结(3) 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总结(4) 设计采区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总结。最后可以略微谈一下学习煤矿开采学的感受。内容编制及绘图要求一、 设计内容和说明书编制主要要求一、采区方案的确定必须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用方案比较法(技术比较)进行。二、采区方案和采区内局部方案(如上山数量、层位)在确定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论证,主要的和较大的方案应配以插图和表格等辅助形式说明。三、设计

8、的主要依据应写出,凡涉及计算的问题应将计算的公式列出,代入有关数据,直接得出结果。计算结果应填入有关表格的不应遗漏。一、 说明要求文字简明通顺,缮写清晰整洁,说明书每章开头均从新的一页起。二、 说明书内容的顺序建议为:1)目录;2)设计任务书(即设计题);3)正文;4)附表;5)小结。二、 绘制设计图要求一、 本设计要求绘制正规设计大图两张:(一) 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置平面图(二) 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二、 绘图要求:(一)采区巷道平面布置图投影在最上或主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用相应图幅绘制。剖面图视具体情况选用图幅,以图形清楚、摆布恰当为原则,所有大图标题栏按下面统一格式绘制:设计制图(

9、姓名)(日期)16832(图 名)指导教师评 阅比例图号8(校、系、班级名称)201520152020140(二)、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置图(平、剖面)应按下列要求绘制:绘制所有点、线、符号应符合煤炭部统一标准:必须使用标准惯用图例,所用到的图例必须绘在相应的图上;必须标注必要的尺寸(采区参数、巷、采面等长度及参数尺寸);中文字体采用长仿宋体,采用国家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巷硐等图标可视具体情况直接用细实线引出注上或编号后在图幅内顺序列出附:课程设计题目安全工程专业10级采矿课程设计题目第一组(安全1班前15名或14名同学,建议采用炮采放顶煤开采工艺。)特别说明:按照低瓦斯标准进行采区设计。

10、地质基础资料: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井田位置、交通新密市牛店乡下庄河煤矿位于郑州市西南35km、新密市以西6.5km处。行政区现隶属新密市牛店镇。郑(州)临(汝)公路从井田中部穿过,荥(阳)密(新密市)公路从井田的东部通过,在下庄河和郑临公路交汇,交通十分便利。该矿属于娘娘庙井田,四周有永昌煤矿、娘娘庙煤矿、郭湾煤矿。具体详见图11交通位置图。二、自然及经济地理本矿区地面属平原阶梯地带,地面起伏不平。第四纪黄土覆盖全区,冲沟较为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排泄,地面标高为230m250m。本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夏秋两季炎热少雨,冬春低温干旱,年平均气温14.3,最高气温41.

11、8,最低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400800mm,平均蒸发量1400mm,雨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全年多东北风,风速一般34m/s,土地冻结深度58cm。本区地震烈度为六级。矿区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欠发达。矿区附近小煤矿星罗棋布,以矿产资源为依托的沙、石、水泥、耐火材料、陶瓷业等建材工业发达,经济活跃。- 9 -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三、矿井的开发历史及现状娘娘庙井田内过去已兴建年生产能力三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三个,均建于井田浅部及50水平以上,北部有娘庙煤矿,南部为永昌煤矿,国有煤矿为郭湾煤矿。该井田北以张湾正断层为界,北部为郑煤集团米村煤矿东翼采区;西部为娘娘庙煤矿,南部为郭湾煤矿。在

12、娘娘庙井田的南部为郑煤集团王庄煤矿和城关镇煤矿井田范围。第二节 地质特征从区域构造位置来看,本井田处于嵩山背斜东段五指岭白寨背斜(当地俗称荥密背斜)南翼,新密复南斜北翼两端。井田南、北、西三面被断层切割成为自然边界,该井田的东部为二1煤层露头线为界。矿区内褶曲不发育,断裂构造除边界断层外,根据附近小煤矿生产中的揭露情况,有小断层存在。一、地层本井田煤系地层为石炭二叠系,煤系基底为奥陶系,煤系盖层为第四系。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奥陶系(O)井田内仅存在中奥陶统(O2),缺失上奥陶统(O3)和下奥陶统(O1)。中奥陶统(O2)主要由灰岩、深灰色隐晶质灰岩,角砾状灰岩组成,中间夹有花斑状白云质石

13、灰岩,其底部常见灰黄色薄中厚层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夹薄层钙质泥岩等。本统厚度80m左右。(二)石炭系(C)该矿区地层缺失下石炭统(C1)。1、中石炭统(C2)主要由铝土质泥岩、铝土矿组成,中夹薄层泥岩,其底部有一层厚度不均底褐铁矿砂层,厚度68.9m,与下伏中奥陶马家沟组为不整合接触。2、上石炭统(C3)太原组(C3t)主要由深灰色石灰岩、砂岩、泥岩及煤层煤线组成。其中石灰岩在本区有八层,自下而上编号为L1L8,灰岩中富含海相生物化石(如蜓、珊瑚等)及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煤层共八层通称一煤组,煤层编号为一1一8,其中一1煤层普遍可采。本统厚度77m。(三)二叠系(P)根据井田内910钻孔揭

14、露实际资料,仅存在有下二叠山西组(P1s)(按照目前煤田地质随地层划分)和下石盒子组(P1)等组成,下部含煤一层,俗称大煤,为本区二煤组第一层,编号为二1煤层。该煤层(二1煤层)910钻孔实际揭露厚度5.6m,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本组厚度60.5270m(910钻孔实际揭露),上石盒子组(P1x)与下伏上石炭统太原组为整合关系。(四)、第四系全新统(O3)主要由红色粘土夹砾石等沉积物组成。具有隔水性,井田内厚度54.1892.4m。(五)第四系更新统(O4)该层下部为砾石层,未固结或固结程度不好,砾石直径215cm不等,大者可20cm左右。砾石形状多为次圆次棱角状。厚度715m。上部为黄土,其中夹有钙质结核。厚度710m。二、构造本井田整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西320,倾向南西,倾角1022,北缓南陡,井田内构造比较简单,从生产小矿井工程揭露所见褶曲不发育,有时见有小断层,落差不大于15m。井田中周边断层有:1张湾断层位于井田北部,为本井田与米村井田自燃边界,断层产状为:走向南西240,倾向北西,倾角60,落差160260m,为南东盘上升,北西盘下降底正断层。2、前高村断层位于井田南部,在娘娘庙村以西425m处与张湾断层相交,为本井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