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1.2.1《红烛》同步-练习(解析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88156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1.2.1《红烛》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1.2.1《红烛》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1.2.1《红烛》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1.2.1《红烛》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1.2.1《红烛》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1.2.1《红烛》同步-练习(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1.2.1《红烛》同步-练习(解析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1 红烛同步练习一、语基练习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上海申鑫队在源深体育中心迎战北京国安,尽管保级前景几近令人绝望,但是,申鑫队没有_,仍以饱满的精神迎战北京国安队。中国政府处理南海问题证明了中国的实力,同时也表明我们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我们既没有理由_,也没理由妄自尊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心理困境:_,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这是非常有害的。A自惭形秽妄自菲薄自暴自弃B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自惭形秽C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自惭形秽D自暴自弃自惭形秽妄自菲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妄自菲薄:过分地看

2、轻自己。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根据语境,句由后面的“饱满的精神迎战”可知,意为“不甘落后”,因此选“自暴自弃”最恰当;句由后面的“妄自尊大”可知前面应填相反的内容,因此选“妄自菲薄”最恰当;句根据句中的“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可知,选“自惭形秽”最恰当。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现实世界里,人们无时无刻生活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同样,在小说里,无论作者是否直接交代,任何一个人物的活动,都离不开相应的空间背景。B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创生对古人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C王

3、志泽是北京民办教育20年发展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他为中国民办教育国际化所付出的努力,很好地诠释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内涵。D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无锡秦氏寄畅园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从明代以来,该园作为私家园林的典范,深受世人所瞩目,而秦氏一族的藏书事迹却鲜为人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成分残缺,“无时无刻”后应加“不”;B.语序不当,应该是“古人对文字的创生”;D.搭配不当,“深受”和“所”不搭配,应去掉“所”。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互联网革命及其背后的互联网思维,由对产品经理这类人的思辨引发。最典型的产品经理,就是苹果

4、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他并未拥有真正伟大的物质发明,他的伟大在于_。如今,这种思维不再局限于互联网,已经开始对整个时代产生深远影响。A定义了“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并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了极致B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了极致,并定义了“产品经理”这个角色C创造了“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并在理论上深入阐释了“互联网思维”D在理论上深入阐释了“互联网思维”,并创造了“产品经理”这个角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所填入的语句在语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继续介绍“产品经理”,启下介绍“互联网思维”,排除B、D两项。C项“创造角色”不符合语境,也应排除。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

5、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_。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_,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_,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答案】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第

6、1个横线处,由前面的“维持全球热量平衡”总说句可知,此处应填写台风“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第2个横线处,由前面的“热带洋面”以及后面的“携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可知,此处应填写“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移行”。第3个横线处,由横线前面的“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和后面的“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可知,此处反说,应填写“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5“效应”是指在有限环境下,一些因素和一些结果之间构成的一种因果现象,多用于对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有人用下面两组图来解释“破窗效应”。请你描述国画内容,并写出“破窗效应”给我们的启示。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答

7、:_【答案】画面描述:房子窗户破了无人修补;很快其他窗户也会被人打碎;墙上出现涂鸦没有及时清洗掉;很快就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启示:“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我们努力使自己不要成为“第一扇破窗”的人。我们要努力做修复“第一扇窗户”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防微杜渐,有了问题及时补救。【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描述图画内容,第一组图画,要重点描述窗户被人破坏;第二组图画,要重点描述墙体被人污损。个人启示要从分析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入手,思考为什么产生“破窗效应”,总结答题要点,从中吸取教训得出启示。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

8、题。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1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晏殊在这首词中也写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答:_【答案】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清,寄托着作者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

9、了作者对春光的热爱之情和欢快自在之情。2词的下阕写人物,请简要概括青年女子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答:_【答案】词的下阕刻画了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其形象:声音:巧笑。动作和表情:逢迎、笑从双脸生。观察者的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三、论述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 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仁”作为一种品德

10、,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了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忠恕”是仁的具体化。“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义”即“宜”。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承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同时又说“礼

11、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态度,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智”即聪明、有智慧。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明,而是一种道德境界。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论,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信”则是指诚实守约、言行一致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至两汉之交,“五常”的提法就固定了下来。尽管后世儒家对“五常”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孔子的观点一直

12、是他们阐说的根基。 对“仁”“义”“礼”“智”“信”诸范畴的阐发,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不仅有自然性,更有道德性,而后者才是人不同于万物的根本。孔子的“仁”、孟子的“四德”、董仲舒的“五常”正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 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五常”摆脱了时空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具有普适性,起到了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学说、文化碰撞不断,比如延续两千多年的本土儒、法等学说的对立与斗争,元、清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冲突,佛教传入后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冲撞,等等。但正是因为有了像“五常”这样的价值理念,中华文明才具有无比强固的凝聚

13、力,能容纳不同的文化元素,将产生于不同生活习俗和社会环境乃至于文明背景差异极大的众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其共聚交融于一个极富弹性的文化结构之中。 今天,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不只是认识它曾经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还应将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浇灌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养料。(选自景海峰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的界定受孔子思想的影响最大。B“仁”“义”“礼”“智”“信”被合称为“五常”是在汉代,但早在孔子之前它们就已广泛流行,并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同。C作为品德的“仁”,原意是“爱亲”,而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使“仁”突破了血缘关系的界限,上升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D在“礼”的发展历程中,周公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将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偷换概念。原文中说“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这里的“其”不是指“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而是指留传到周公时代的“礼”。“礼”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损益”后,到周公时,不只是“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对“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