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e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879281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e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企业e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企业e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企业e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企业e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e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e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專題報導 - 企業e化對組織績效的影響 16企業e化對組織績效的影響林炳銓國立中興大學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台中市402國光路250號(04-22840306轉762)Email:chuannet.nchu.edu.tw一、前言1. 什麼是e化? 為什麼要e化?“化”其實就是電子化(electronic),或稱數位化(又稱數碼化digital)。這是指人類對於資訊的取得、儲存與傳送的一場革命,人類改以電子化(或數位化)的方式來取得、儲存與傳送資訊,這場革命起初僅限於文字資訊,最後則及於影音等所有的資訊。傳統產業的老闆及經理階層,經過近一年來dot com勢力的激速擴張,已到不得不面對整個經濟改變

2、及市場趨勢的時刻。留在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寂寥冷宮,可以繼續以傳統的經營方式繼續營運、繼續生存,但卻不保障你的未來,能夠持續像上個世紀一樣穩定地過日子,而且在生產方法歷經機器、設備及管理的持續改革使得產能大增的情況下,許多傳統產業的市場都已面臨供過於求,產品價格滑跌、存貨堆積如山,致使營運資金遭致凍結的情況比比皆是,如果再不改變經營管理方式,恐怕將漸步入窮途末路;但如果要介入高薪領域,以單薄的產業知識要想迎戰大鯊魚,又似乎是自不量力。如果你的事業已經進入這種夾心餅乾局面,該是積極採取化的行動,運用科技的力量突破的時刻了! 化,可以讓你打開一面天空,又不必冒險賠上百年經營基礎的高危險性。什麼是化呢?

3、 所謂e化,具有二種不同、但相關的定義,一種,是運用科技的手段,改造你的企業成為真正的e化企業(e business),目標在於運用數位科技,重新塑造自己的競爭策略;另一種,則是攫取以科技為架構的電子商務(e commerce)優勢,取得低成本、高效益的競爭優勢。這兩種思考的角度不盡相同,但最後可能都會牽扯一些革命手段的運用,而且相關的建置,也會因為企業的抉擇不同,而產生一些差異。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你準備架設網站,把傳統的生意搬到網路上來做,這需要一個與外界相通的開放式基礎架構,也就是網際網路(Internet)上的電子商務活動;想要將公司內的所有溝通、管理、內部運作全部用電子化來進行,你

4、需要的是架構內部網路(Intranet),讓所有資源得以共享、資訊流通效率提高、辦公室無紙化;想要建構與特定對象的資訊網路,以提高彼此資源的管理及運用,需要的是特定的企業外網路(Extranet),或利用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這些都是化的手段,儘管層級、目標及使用有所不同,但相同的一點則是,在進行e化的過程中,都將必須採取一些破壞性手段,摧毀一些舊思想、舊架構,並同步進行組織的再造、再建設。因此,包括老闆、經理階層,以至於基層員工,都得充分做好心理準備,以迎接這場史無前例,由破壞中建設起全新數位策略的革命行動。這種建設性的破壞

5、(constructive destruction)聽起來令人卻步,但試問我們是否還可以選擇留在原地,拒絕改變?答案可能十分聳人聽聞,對企業界來說,現在已不再是考慮要不要進入網際網路領域,也不是要考慮進入網際網路的時機,而是要考慮應該運用什麼樣的策略及戰略,最有效率地切入網路經濟,並成為其中的一員。為什麼?因為在紀元,任何產業所面臨的,將不再是鎖國時代封閉市場有限競爭者的局面,網路早已將全球連結成一個地球村,在這個地球經濟裡,競爭,不再有地域上、時間上的限制,如何因應這個全新的、世界級的新賽局?惟有積極介入並及早建構新的競爭能量。英特爾前總裁Andy Grove說:五年後,沒有什麼所謂的網路公

6、司。因為所有存活下來的公司都會是網路公司。即使企業眼前並沒有絕對的化壓力,也會被整個產業的前進速度推著走,因為,當其他供應商、顧客都已化上網做生意時,沒有化的公司自然而然就被排除在網外世界;因此,想存活下來,就非化不可。試想,當你的上、下游廠商,以及業界大、中、小同行,都已加入這個架構在數位科技的產銷體系後,如果你仍堅持用舊式的架構及方法做生意,結果會是如何?化,就是讓你的公司逐步向科技的方式靠攏,幫你一步一步融入這個新架構,並適應如何運用虛擬方式駕馭這個新的產銷體系。2.“化”的影響何在?(1)“化”使得資訊的取得與傳送可以即時化(real time)。(網路才成為可行)。(2)“化”使得資

7、訊的取得與傳送之解析度達到極致,也就是失真度降到最低。(3)“化”使得資訊的傳送可以極複雜化,文字影音等都可以同時一次傳送。(4)“化”不但使得資訊的取得與傳送之失真度降到最低,卻同時也使得資訊的保存(空間與難度)可以達到極小化。(5)“化”不但使得資訊的取得之失真度降到最低,也使資訊的複製達到最簡化的地步。(成本當然也同時降至最低)。(6)“化”也使得資訊可以互動式的傳送。3.“化”對企業的影響何在?(1) 年資,經驗不再那麼管用:“化”對企業所帶來的第一個衝擊就是年輕的一代掛帥。因為資訊的取得極為容易且便宜,年資與經驗不再那麼管用,創意成為關鍵,而年資與經驗則常常反而成為包袱(使人缺乏創意

8、。特別是這場革命是近十餘年才發生,年輕一代從牙牙學語就“化”,自然而然的更是在其中如魚得水,而年長者反而益形不能適應。(2)主管不再那麼容易樹立權威(2):n“化”早已使得資訊泛濫,以往企業管理者往往可以靠壟斷資訊來樹立權威,現在則不復有此可能。尤有甚者,主管因為多半較為年長,資訊取得的管道反而比年輕的部屬狹窄,許多時候其資訊反而不如部屬豐富。(3) 管理的彈性空間被大幅壓縮: n“化”之後因為統計之精準與即時,任何時候管理者都無法再掩飾或拖延任何管理上的問題與挑戰,管理的彈性空間大為緊縮。這有如“DNA”的親子血緣鑑定使許多真相大白一樣,你不再能隻手遮天。二、e化策略企業存在之理由為提供價值

9、: 一個產業是由許多上、中、下游的業者所共同組成,大家圍繞著生產最終產品所需要的階段性產品或服務與其帶來的交易關係而結合在一起,在選擇交易夥伴的過程中,企業在意的顯然是本企業與外部交易對象之間是否能夠藉由各種商業行為的發生,而使本企業獲得利益,此即是外部交易夥伴對本企業所提供的所謂價值定位(Value Proposition)。一個企業的價值定位說明了這個企業在產業鏈當中對其他交易夥伴所呈現出的存在必要性與正當性,一旦企業決定本身的價值定位,也就決定了企業能夠為其他夥伴在交易過程中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創造出什麼價值!同時也因此宣示了自己營運活動的範圍與產品或服務的類型。電子商務存在的基本原因:

10、在以上的產業鏈交易過程當中,以電子化之方式進行商務交易,其實並不是提供一種新穎的交易觀念,在業界中早已大量運用的電子資料交換系統(EDI)或銷售點資訊傳遞系統(POS)就是一些典型的例子。但是以整體商業營運的角度看來,過去的電子化交易系統頂多只能算是在特定時點、特定狀況與特定營運資料下之即時聯結或交易資訊的分享公開;而如今因為網際網路技術之成熟與使用端之普及,使得交易資訊的交換內容範圍可以擴大,速度得以提升,安全性獲得較高之保障;交易雙方皆可因為網路的支援而提高了彼此交易的可能、意願與頻率。因此產生了與過去單純進行資料交換之商務資料化之間有根本性差異的電子商務,電子商務之價值在於促進了傳統交易

11、之發生可能,為交易雙方各自帶來了諸多價值。電子商務或商務電子化,在基本上,只是一個企業生存在電子資訊系統工具與網路工具較過去更為成熟的環境中,將其商業模式加以電子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之中,企業思考如何運用這些工具,以便藉力使力,使本身所定位的價值角色更加有效率與效果性的傳達給交易夥伴,並藉此確保本身在價值角色上的競爭優勢與其所帶來的長久獲利來源!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過程中就必須重視以下兩大重點:1、尋找企業在產業版圖內之價值定位並界定出對應之商業模式。2、根據企業策略意圖與商業模式而選用適當的電子商務工具。企業在其價值定位的組合之中,重點在於利用電子化工具與網路技術來提供交易成本降低之價值抑或是其

12、他品質功能、可取得性、便利性、關係涵蓋性等等差異化之價值。企業電子商務策略的擬定過程: 整個企業電子商務策略的擬定過程可以大類區分為九個步驟:(一)分析環境趨勢的意涵電子商務世代下之策略擬定,依然是由環境變動所帶來的壓力所趨動。不同的是,以往在策略規劃時所面臨的環境變動趨勢較為連續,較可能根據過去的歷史經驗加以預測,因此相當倚重歷史數據分析的支持。如今環境中隨時充滿著昨日料想不到的新奇刺激,同時產業間競爭界限也已模糊,分析的範疇不斷擴大,整個競爭環境已經動態化到使得分析的成本大增,而其效果卻越來越有限。(二)找出產業版圖中之價值區位與策略方向根據整個廣義產業範圍下之環境分析結果,企業可以找出在

13、產業中具有利基潛力的價值角色。為了由企業現在所處的營運範疇而達到這些被視為有競爭利基的價值區位,企業必須構思採用什麼方式來抵達這些價值區塊,此即所謂的企業策略。(三)發展與描述可能的價值定位經過一些側面資料與數據所證實的潛在價值區位,即可以列為本企業之可能價值定位。接下來企業應該將這些可能的價值定位加以儘可能的定性描述,以便接下來的步驟中,繼續評估本身的執行實現可能性。(四)了解企業本身的資源能力(Resource & Competency)為了確認企業可行的價值定位,企業必須考量本身的能耐如何!在理論上,身處同一個廣義產業範圍之內的所有企業,應該都可以注意到相同的價值定位,但是每一個企業之資

14、源充足程度與核心能力不同,所以產生了競爭差異;到底企業能夠實現哪一些價值定位,需要視企業本身的資源程度而定。(五)確認價值定位,並轉化為電子商務之產品與服務(Offerings)將以上各項可能價值定位之定性描述與企業本身的資源和能力程度加以比對,據此決定企業本身在電子商務中之可行價值定位,因為價值定位的描述較為抽象,所以在確認未來電子商務可行的價值定位之後,就必須將此一定位之下所指出的產品、服務與營運活動作一說明。(六)根據企業策略與價值定位設計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以上之策略與價值定位(實則互為一體之兩面)若經明確定性描述之後,其實企業在此一價值定位之下的商業模式(Busi

15、ness Model)已經呼之欲出。所謂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讀者切不可將之與營運模式(Operation Model)加以混淆,前者說明的是企業與其產業鏈(Industry Chain)中其他夥伴之間的交易關係與交換之價值利益為何!而後者說明的是企業為了要執行前述的商業模式,而必須以什麼樣的作業技術與流程來貫串企業與交易夥伴之間的各項營運作業。商業模式指的是以企業策略與價值定位為核心下,對整個企業交易網絡的具體表述,而營運模式指的則是這個企業交易網絡在營運操作執行面上的流程與技術現象。(七)確認獲利來源與財務試算(Profit Map & Simulation)在過去一年

16、之中,有許多青年才俊型的網路總裁紛紛提出了許多美則美矣的電子商業模式,如果我們不被其炫麗而僅談願景的營運計畫書所誤導,仔細的觀察其獲利模式,其實會發現這些商業模式下的獲利源流將不足以支撐其商業模式之損益平衡,這不僅短期之內必然產生虧損現象,就長期而言,企業將無法支撐到企業長大到某個規模而獲利的那一天,更甚者,有些商業模式則注定了不會產生顯著的獲利!為了避免企業的電子商務化犯了人云亦云的毛病,在商業模式設定好了之後,必須進行未來現金流量的試算與資產損益預估模擬,明確地在商業模式中指出獲利的來源、持續性與敏感度影響(Shadow Analysis)或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確認了獲利方式的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