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87867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法的初步结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结识。【教材简析】 乘法的初步结识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一节起始课,也是一节概念课。乘法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在整套教材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分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白求几种相似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由于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教材以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为主题图,激发学生的爱好,并通过直观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理解乘法的意义,结识乘法运算。【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加法,

2、懂得了求几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并能对的列出加法算式,这为学习乘法意义奠定了基本,同步对协助学生理解乘 法的意义有很大的协助。同步大部分学生假期在家长的协助下,对乘法计算有了初步的结识和理解,有多数学生甚至会背乘法口诀,但对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学生不理解。因此,如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亲身感受乘法的简洁,是建立起乘法概念的核心。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使学生结识相似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结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通过小组交流合伙学习,懂得如何运用乘法解决问题,并感受相似数连加时,运用乘法的简便性。3、情感与态度:结

3、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懂得乘法的含义,理解到“求几种相似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教学难点】乘法算式所示的意思。【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课前热身:我是口算小能手)(幻灯片2)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同窗们通过快乐的假期,你们一定去过诸多地方吧,那去过游乐园吗?今天教师就带你们再去游乐园看一看好吗?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教材p44主题图)(幻灯片3)看游乐园多热闹呀,认真仔细观测,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吗? ()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3)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解决问

4、题。 列算式3+3+3+3+=5(人) 5个3(幻灯片4) 2+2+22+2+2=14(人) 7个2(幻灯片5)6+6+6+6=4(人) 4个6(幻灯片6)3.往小火车再加3节车厢,学生列出加法算式。从而提出问题:如果小火车上有2个车厢,一共能坐多少人呢?引导学生想出是2个相加。算式:师;20个6相加,再一种一种写出来太麻烦了,于是人们就研究发明了一种更简便的措施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结识”。二、观测比较,学习新知 、出示算式:3+5(人) 5个3 (幻灯片) 2+2+2+2+22=14(人)个26+6+6=24(人) 4个2、讨论:每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1)、每个等式中的加数

5、都相似。 (2)、都是连加。()求 相 同 加 数的 和.3、概括乘法。 像这样加数相似的加法,就可以用乘法来表达。 如个2相加,可以在相似加数2和相似加数个数7中间写上乘号7,“”叫乘号,读作“乘”。(齐读两遍)读作:乘7等于14。(个2相加也可以写成,读作7乘2等于14)(幻灯片8) 师相机报告乘号的熟记措施。乘号与我们结识的加号、减号同样,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同步补充小知识“乘号的由来”。(幻灯片9)4、学习写乘法算式。学生分组观测、讨论:乘法算式中的数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幻灯片10)学生发言。师:你能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用乘法表达3+3 + 3 3+ 3= 这个加法算式吗?生答,师板

6、书:315,55。师:乘法算式中的“3”表达什么?“”呢?生:学生用乘法算式表达6+6+6+6=24这个加法算式:4624,644。师:目前你们能用乘法算式表达出0个6相加吗?生答,师板书:6,206。5、结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幻灯片0)由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引入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乘数乘数积。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师:二年级学生举办了用小棒摆图形的活动,你们看小朋友摆了什么图形?各摆多少个?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同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报告。(幻灯片11)2、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说出相应的算式。(幻灯片12)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根据回答板书:5+5+520(根)4 或 53

7、+3+3+3+3(根) 6 3 或 60+030(根) 3 0 或 1033、我想摆00个这样的三角形,你还能用乘法算式表达吗?(幻灯片13)四、课堂练习。(智慧大闯关)第一关:写出乘法算式并读一读(幻灯片15)第二关:判断对错(幻灯片16)第三关:改写乘法算式。(幻灯片17)第四关:画一画。(幻灯片18)拓展关: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幻灯片19,20)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求几种相似加数的和,我们用乘法算式表达比较简便。)(幻灯片1)五、作业。(我是小小观测员)回家后,观测一下家中的物品,看哪些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好好说一说。(幻灯片2)教学

8、反思: 乘法的初步结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本。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种相似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似加数连加有着互相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似加数和相似加数的个数的基本上引起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我在备学时,注旨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本上,一方面充足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原则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合适的补充与调节,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自主摸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足运用学

9、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一方面,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测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种几”。 注重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结识乘法,在结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结识相似加数及相似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本。在教学完后,再整顿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种

10、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种几”,这为学生在背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因此在背面的设计中进行了调节,先让学生拿12根小棒摆三角形,学生通过操作可摆出个三角形,列式同窗们请拿出根小棒摆三角形,看能摆几种?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摆4个三角形,列式:3 或 3 ,接着在用12根小棒摆正方形,学生摆出3个正方形列式:4 3或 4,学生通过操作明确的理解了乘法的意义。2、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没有非常好地剖析教材中“把每个加数都相似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这句话中的分类思想,只是把摆小棒作为协助学生理解乘法含义的一种增进活动。于是将这一环节进行了调节,变成

11、有递进地设计摆小棒活动,通过学生摆小棒的状况分类得到有相似加数的加法算式才干得出乘法。3、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当设计一种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4、“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进一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例如根据所懂得的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己选一种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足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节教学

12、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措施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结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种大圈,挥霍了诸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行新的课程原则。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均有也许发生,学生的发明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均有也许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状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动及最后成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解决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节教学构造这节课通过研讨和不断地改善使我结识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构造、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行鼓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同步,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