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高中政治第1课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精讲名师制作优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87790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地区高中政治第1课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精讲名师制作优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地区高中政治第1课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精讲名师制作优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地区高中政治第1课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精讲名师制作优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地区高中政治第1课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精讲名师制作优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地区高中政治第1课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精讲名师制作优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地区高中政治第1课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精讲名师制作优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地区高中政治第1课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精讲名师制作优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第1课时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正确看待传统的计划经济【学习目标】了解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背景及其作用,体制,增强对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历史问题的理解。知识清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 和。要巩固这一成果, 必须发展,尽快建立起完整的 。2 .建国初,我国经济结构 、物质基础 。在此情况下,我国参照 的 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 体制。3 .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国家运用 计划,直接掌握、控制 ;权力主要集中在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 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1 .集中了全国有限的

2、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 项目的顺利完成,建立了比较完整的 体系,实现了国家的 独立,巩固了国家的 独立。2 .抑制了多年的恶性 ,稳定了物价,增加了 。3 .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 ,实现了 。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1 .所有制结构过于 ,公有制经济“ ,阻碍了 的发展。2 .政企不分,忽视 和 的作用,不利于 的合理流动,不利于 的发展。3 .分配中的 严重,严重影响人们 的发挥。重点聘越角度阐释计划经济体制 建立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此情况下, 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观上要求充分发 挥政府的作用。当时只有苏联积累

3、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国参照苏联的模式, 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 的基本特点国家运用指令,住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计划经济体制 的作用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 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 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 财政收入。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的 弊端和影响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公有制经济“

4、一统天下”的局面与我国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使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 统得过死,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 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造成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释疑解惑1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性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经济联系的日益广泛发展,用集中统一的计划来指导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难以奏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从根本上说,传统计划经济的主要弊端是:第一,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

5、 第二,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第三,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 市场的作用;第四,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这些缺陷,阻碍了我国经 济的发展。这些表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实现现代化,必 须对这种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2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而不能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但决不是要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已经证明: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不仅不能促进反而会阻

6、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因为,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总体而言还不发达,具有多层次性,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所有制关系的多样性。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必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课时作业【基础达标】知识点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经济状况是()A.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B.已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C.已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 .打破了外国对我国的经济封锁2.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体制属于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有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体制C.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D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3对计划经济体制特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

7、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控制人财物资源B 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C.平均分配影响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D 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知识点二 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4对计划经济体制认识正确的有()计划经济权力集中在中央, 便于集中有限资源保证国家重点建设计划经济下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曾经起过重要作用,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计划经济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应坚持下去A B C D 5 我国参照苏联的模式, 在“一五”计划期间, 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计划经济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有()集中全国的人力、 财力、 物力, 保证了重点建设项

8、目的顺利完成抑制了当时的通货膨胀, 增加了财政收入 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使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A B C D 6“一五”时期,我们取得的主要成就是()A.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经济独立B 改变了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满足了人民生活需要C.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D 国民经济条块分割,促进了资源合理流动知识点三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农村,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集体的;在城镇,除了部分集体企业之外,其他企业都是国营的。 由于不允许个体餐馆存在,出门吃饭,只能到国营饭店和集体饭店。这表明 ()A.我国的生产资料结

9、构过于单一B 公有制经济“越大、越公、越纯”越好C.出门吃饭到国营饭店,方便了人民生活D 我国的生产力高度发达8 1978 年,国有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80.8% ,集体工业企业的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比重的 19.2% ,两者加起来,占到工业总产值的 100% 。这主要反映了 ()A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B 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比较完善D 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9对计划经济体制下过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认识正确的是()A.在当时没有任何意义,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B 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方便人民群众生活C.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D 有利于社会

10、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10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的原因有()认为所有制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认为我们已是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越纯越好A.B. C.D.11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农村集体劳动,按出勤计工分,按工分分配,结果社员往往出 工不出力。这说明()A.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B.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C.缩小了人们的收入差距,值得推广D.扩大了人们的收入差距,应该纠正12 .改革开放以前,某冶炼厂不能直接把自己的产品卖给对面的电缆厂,电缆厂用铜也不能直接从对面的冶炼厂购买,而要到相隔数千公里的南方

11、去运。这是 ()A.地方保护主义的体现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体现C.两厂家激烈竞争的体现D.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体现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综合提升】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农村,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集体的;在城镇,除了部分集体企业以外,其他企业都是国营的,连吃饭、理发、照相这样的事情也只能到国营的单位去完成。(1)材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有何特点?(2)这一社会现实对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有何影响?14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是国有经济唯一的经营主体,国家是千万个国有企业 唯一的经营者, 千万个企业都要根据这唯一经营者的计划和审批

12、决定生产什么, 向哪里投资,全国就像是一个超级大企业。各个生产单位之间是这个超级大企业内前后工序的分工关系,并不构成独立的主体。(1)上述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什么弊端?(2)这一弊端的危害是什么?【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 1.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工业 国民经济体系 2.简单 薄弱 苏联 计划经济 3.指令性 人财物资源中央计划二、 1.重点建设 国民经济 经济 政治 2.通货膨胀财政收入 3.生活需要社会公平三、 1.单一 一统天下社会生产力 2.商品生产 市场社会资源 社会化生产3.平均主义 工作积极性课时作业1 A 本题考查我国建国之初的经济状况。 B 、 C 两项是 “ 一五 ” 计划完

13、成后的经济状况, D 项不符合当时国际环境,只有A 项正确。 2 A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此情况下,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C、 D 三项不符合题意。 3 A4 A是讲到了优越性,但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计划经济已不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答案选 A 。 5 B 本题考查计划经济的作用。计划经济满足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说法不准确; 是新中国建立的标志,是政治成就,排除。故选 B 项。 6 A本题考查“ 一五 ” 取得的成就。 C、 D

14、两项观点错误; B 项说法不对,并没有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 A 项是 “ 一五 ” 时期的巨大成就。 7 A B 、 C、 D 三项虽都涉及所有制问题,但不是材料所指向的问题,因此不选。 8 D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二者的比重之和来看,占到 100%,说明我国经济成分单一,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 ” 。 A 项说的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B 项是经济体制类型, C 项说法错误。 9 B10 C 不符合历史事实,答案选 C 。 11 A B 项观点错误, C 项态度错误, D 项不符合事实,答案选 A 。 12 B 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是政企不分、 条块分割的典型表现, 是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体现。 A 、 C 、 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3 (1)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2)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这与我国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14 (1)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