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87213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 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下面是钱钟书钱 钟书围城,请参考!这几天心里烦,随手从书架上拿了本书来翻翻,正是钱钟书 的围城。躺在床上看了几页,突然感到:为什么不能像方鸿渐 那样活着呢?方鸿渐人不笨,口才很好,加之又有海外留学的背景,关系 网也很完善。就是放到现在,也该算个难得的人物。何况是在抗 战时期呢?但事实是,方的事业很不顺利。回国之后,先是在旧 丈人的银行里做了三个月事,闹翻了出来;之后是靠朋友的关系 去了三闾大学,一年之后也被解聘;后来回到上海,做个报馆的 资料室主任,闲差一个,一样的没有做长!对这些怎

2、么解释呢? 难道是方的能力不够?其实不然。方鸿渐自小接受过良好的传统 教育,长大之后,也是在正规的大学学习,后来,还留欧几年。 就算是没学到什么东西,看的也比别人多啊。况且,他学的是文 科,多多游历并不是坏事。并不是说一定得有那么一张文凭的。 从那时到现在,混文凭的人多了。有文凭不一定就是真有本事。 方鸿渐不过是太随意了些,只是为了对热衷功名的老辈人有个交 代,才不得不去买一张。在不同的职业经历中,比方鸿渐还差的 人多了去了,可单单是方鸿渐总是被人搞了下来。这就只有一个 解释了:性格决定命运!在方鸿渐的心中,还存留着古士大夫的 那种高尚情操: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可要了命了。当你的身边都 是李梅亭

3、这样的小人,都是沈太太这样的汉奸,当此时也,你该 何去何从呢?要么是同流合污站稳脚跟,然后削尖了脑袋往上爬 要么就是孤芳自赏,等着被排挤掉。没有中间道路的。可悲,在 中国就是这样了,不是左就是右,不是右就是左!你要是不站一 个队,肯定会遭到左右两派的共同排挤,难以做人了。咱们的方 鸿渐是非左非右,从不知道去主动钻营,不知道靠上实权派人物 不知道打点上级,不知道笼络人心。不知道玩手段,搞阴谋。不 知道厚着脸皮,黑着良心!这样的一介书生,让他去和无耻狡猾 的李梅亭,高松年们斗法,其败亡逃遁,那是可以预期的了。方 鸿渐败就败在他自己的节操上,他不懂政治!在一个举世皆浊的 环境中,不懂政治,安能不败?

4、!其实,他在三闾大学的时候, 是“从龙派”的外围,他未尝不可以通过赵辛楣的关系,和校长 高松年搞好关系,巴结巴结,拍拍马屁。那可就不只是龙身上的 蜻蜓了,而是正儿八经的核心成员。不仅不会被挤走,就是一年 后转成正教授,那也不是不可能。还有在报馆时,他仍然是我行 我素,不懂得利用有利的形势去交结权贵,傍上靠山。最后的结 局就如在三闾大学一般,也就不奇怪了。就算这些都不算吧,他 要是有心,横下心来娶了苏文纨,靠着裙带关系,搞个一官半职 的也不是什么难事。也就不用最后再去靠朋友了。可叹啦,所说 的这些,方鸿渐是没做过一件!他就是一个典型的知识份子。软 弱,犹豫,患得患失。但是清高孤介不改,小人是不做

5、的!好多 人说起来,方鸿渐就像是一个供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可方鸿渐 做错了什么没有?他又有什么地方可笑?没有!换了是我,未必 有方鸿渐这样的节操。可内心里,我宁愿像他这样活着。在爱情上,方鸿渐也是一个洒脱的人。可能会有好多的女性 朋友,看不上他在回国的船上和鲍小姐的那段经历。要我说,这 没什么。这就是时下很流行的嘛,是个男人的话,都能够理解的。 况且,鲍小姐还是引诱在先,自己都是有男朋友的人了,方鸿渐 那时候还是单身呢!如果他要是能抵制住这种诱惑,我都觉得他 不是个男人了。不仅不是男人,还是个伪君子,假道学!有的男 人,并不就是个不懂爱情的男人。这从他对待苏文纨和唐晓芙可 以看出来。对唐晓芙,

6、那可真是刻骨铭心的爱情啊。这种爱情, 是不会掺杂任何一点杂质的。也不会考虑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前途 事业之类,更不会考虑家世,财产,名望等等身外之物。爱情就 是爱情。如果方鸿渐考虑到这些东东了,他娶的就会是大姥的女 儿苏文纨,而不是孙柔嘉。男人是不能没有女人的,既然最爱的 人得不到了,那换个什么样的女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孙柔嘉不 是真正的上海人,可那脾气却和现在的有些上海白领女性一个模 样。高傲,冷漠,精明强干而又自以为是。方鸿渐这样的乡绅人 家出来的淳朴孩子,怎么能搞得定?他们的婚姻绝对是一个错误。 方鸿渐自己也是不大乐意的。可他怎么玩得过这么一个上海小姐? 软弱的方鸿渐是没有办法拒绝的。不过,

7、换句话说了,女人嘛,还不都是一样?一个德性!最爱的人失去了,那爱谁谁吧。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方鸿渐的洒脱。真爱的人既然不可能,那就该及 时转舵。难道真的出家去做和尚不成?那样的话,说是情痴,实 际上是个变态。为人所不齿的。换了我是方鸿渐,在遭到失恋的 打击之后,生活总还要继续的,肯定也是要结婚的。既然孙柔嘉 贴了过来,那管她好不好呢?就是她了。和谁不是过一辈子呢? 方鸿渐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他不是什么英雄豪杰,只是 一个有着很多烦恼,很多缺点的小人物。即便是事业不成,爱情 也不成。可他从没想过要改变自己什么,他真实的活在自己的世 界里。我宁愿也像他那样活着。围城这本书是钱钟书先生写作于 194

8、4 年,并在 1946 年完成的一部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当时钱钟书正羁局于沦陷后的 上海,情绪低落,内心惆怅,就像作者本人所说的那样:“两手 里忧世伤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人都有一种惶惶不安的情 绪。小说创作的时间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而作者 的经历与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颇为相似:都是出身于中国的一个 书香门第,1930 年代留学于英国和法国,1938 年初回国。故事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线索,描写了抗日战争初 期某些知识分子的心理变化和生活变迁,着意表现的是现代中国 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围城以戏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出了 在全面抗战的大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内心的彷徨和空

9、虚。 “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大概就是围城的 含义吧。小说的整个情节,是知识界青年男女们在爱情纠葛中的 围困与逃离,他们一次次次冲出“围城”,却又来到下一个“围 城”的入口,爱情、事业、家庭皆是“围城”。而在更深的层次 上,则是表现一部分知识分子们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而这, 正是围城主题的深刻之处。在这部书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运用犀利 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以机智的幽默和温情的讽刺,入情入理的 发掘了人物的隐秘心理,剖析了人性与道德上的弱点。反观我们 当今的社会,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陷在“围城”中无法脱身,才有 了所谓的“房奴”、“蚁族”,他们亲手为自己戴上了一把

10、沉重 的锁拷,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也许,生活的确给了我们很大的 压力,但是这并不是我们被欲望,利益,虚荣所困住上进脚步的 借口。这本书在今天看来也是可以给许多被禁锢、被压制、被体 制化的人一些启示的,在揭示了人类的心灵最深处的罪恶之后, 我们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该突破心中的“围城”,去找寻自己 内心的真实梦想了呢?不再为了虚荣而装做道貌岸然,抛开现实 的枷锁,开辟一片自己的天地。读完围城,我们大家都受益匪浅,只要你不被束缚,冲出 那些落后、迂腐、守旧、不切实际的思想,人生就不再是一座 “围城”。围城,初读围城这两个字还以为是写武侠小说。后来读完围 城之后,才知道是写现实生活。在序章中。钱钟书说

11、,他写的是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看完后知道是写战争时期的一批到外国留学的年亲 人。讲述他们的爱情问题,工作竞争,生活的压力。主人公方鸿 渐一开始对于感情、生活充满了遐想、向往,当它成为了别人的 丈夫时却发现多么的无趣,又向往以前的自由,也印证了书中的 一句话“城里的人想出城,城外的人想进城”生活就是一座围城。在围城里的人面对这各种压力:学生面 对着学业压力,刚刚毕业的学生面对着新的压力:毕业后怎么生 活,面对社会等等。在书中作者也描绘着一个刚毕业的人物 方鸿渐。方鸿渐是一个颇有知识的青年人。他不断的想成为一名 在社会中的名人,但是他经不起诱惑,总是被诱惑的恶魔勾走。 就是他的性格

12、才产生了他的种种决定。方鸿渐拿着假毕业文书,并不他想骗父母,而是被围城迫着 骗父母。他面对着假文书被识破的压力,不断的掩饰,尔虞我诈, 在社会中明争暗斗。他不能在这股暗涌潮流中乘风破浪,只能屈 服于这股大潮流,成为这座围城下的扯线玩偶。身为一名高中生,看过围城之后,我终于明白了责任 婚姻生活中会不断遇到让人头疼的问题,而解决这种问题的能力 我们是还不具备。在婚姻生活中的责任就是能够在这股暗涌潮流 中乘风破浪,来去自如的,对家人和朋友负责的能力。从围城中我明白学校为什么禁止同学之间有男女关系,因 为这种男女关系在我们这群高中生中像一群疯牛,不由我们所控 制,我们在这关系中往往需要依靠别人替我们去

13、解决,我们也往 往会在这种关系中闯下大祸,最后我们总会一走了之去逃避,剩 下一堆烂摊子让我们的父母,老师去解决。婚姻本来是对双方美 好的事,但这种美好需要我们有能力去维持,去保护。这就是我 在围城中的婚姻所理解的责任。在围城的刚刚开始中,方鸿渐面对着欺骗与诚实的抉择, 而他选择了欺骗。对于欺骗的了解我们不能够一概而论。在方鸿 渐面对父母在假毕业证这件事中,确实是难以选择。当初方鸿渐 是这样想的:如果不拿假毕业证回家,父母和自己在社会中会抬 不起头做人,就业难,婚姻难等等的问题会不断的出现。但如果 拿假毕业证回家,结果会不一样。就业容易,婚姻也不难,父母 也会自豪。但会面对被揭发的风险,被揭发以

14、后面对的问题会比 不纳的严重很多。也许欺骗的结果会是好的,但也许是坏的如方 鸿渐在后来被识破之后产生的种种棘手的问题。所以我们面对欺 骗的态度在不同问题上应该持有不同的态度。这是我在围城中 理解到的。但我会选择尽量不欺骗,因为相信着诚实总会有回报 的。有很多人都指责方鸿渐这种拿假毕业证后来自食其果的做法。 但当我们真正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创造比方鸿渐更好 的做法。其实选择往往有百分之五十都是错的,但我们注重的应 该是做错后补救的方法、能力。这才是我们值得去讨论的。围城,围城中的人想走出去,城外的人想走进来,走出去的 人面对的又是一个围城,走进来的人也面对的一样,但人们总会 在围城中兜兜转转。因为有生活就有压力,我们为什么不能微笑 着去面对压力,试着冲向围城的上方,可能围城上是不一样的天 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