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县城南中学201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872058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綦江县城南中学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綦江县城南中学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綦江县城南中学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綦江县城南中学201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綦江县城南中学201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綦江县城南中学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綦江县城南中学20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綦江县城南中学2013-2014学年上九年级语文半期测试卷一、书写(10分)1. 请把下面这段话正确、规范地写在方格里。(10分)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二、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歌声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m)气氛再适合不过了。B.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j)生活感到非常痛苦。C.当它戛(g)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D.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xin)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2、是( )(3分)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B毕业前夕,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C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D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分)与发达地区相比,重庆中小学生存在矮个多、胖墩多、近视眼多等。挑食、偏食,形成了一部分学生营养摄入不足,不利于长高。而过多的食用高油、高热和高糖食品,会让无法消耗的能量转化成脂肪,积蓄在体内,形成“胖墩”身材。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一方面与他们的胡萝卜素、维生素等缺乏有关,另一方面,课业

3、负担和娱乐负担造成用眼过度,影响危害了视力健康。有关部门已专门对这一现状进行研究和调查,并寻找相应对策。(1)第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2)第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3)第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4)第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5. 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及相关信息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故乡鲁迅小说-现代作家B.唐雎不辱使命-刘向-战国策-东汉史学家C。隆中对-陈寿-三国志-晋朝史学家D。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全元散曲-元代散曲家6、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的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美丽的风景,总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感受,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妙的乐章;

4、 , ;星光闪烁,是大自然送出的最美好的祝福。让我们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吧!7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3分) 顾客:厂长,贵厂生产的毛巾,那上面的蝴蝶可是栩栩如生呐! 厂长(惊喜的):是吗? 顾客:我洗脸时,那蝴蝶竟扑到我脸上来了! 请问,该顾客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8、综合探究(10分)綦江作为“中国农民版画之乡”“中国西部齿轮城”“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注重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加快了建设“五个綦江”的步伐。作为綦江人,我们为家乡的巨变感到无比自豪。(1)请你从下面这则材料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3分)2010年5月24日,綦江农民版画在上海世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展出时,受

5、到各国游客的青睐,成了重庆馆綦江展演周首日的焦点。不少游客对版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自韩国的小伙子科尔现场拜农民版画家李方德为师。一番摆弄下来,颜料涂到了衣服和脸上,可小伙子满不在乎,一边欣赏自己的成果,一边伸出大拇指,“good!very good!”赞个不停。世博会重庆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把綦江农民版画确定为赠送世界各国各地场馆和有关人士的礼品。(2)在重庆馆二楼的环形舞台上,精彩的LED宣传画面展示了新兴綦江的青春和活力。在深圳做汽车产业的郭先生一边看一边作记录,当他了解到世博会新能源公交车配装的是綦江低碳环保变速器时,对綦江齿轮产生了浓厚兴趣,很想了解綦江的情况。假如你是现场的工作人员,

6、邀请郭先生到綦江实地考察,你该怎么说?(4分)(3)在创建“平安綦江”的过程中,交巡警加大了整治酒后驾驶力度。在此期间,某校准备开展“劝戒司机酒后驾车,安全寄语献温情”的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劝告司机不要酒后驾驶的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3分)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9.默写填空。(10分,每空l分)(1)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2) , 嬴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 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4) ,只有香如故。(陆游 卜算子 咏梅) (5)莫道不消魂, , 。(李清照

7、醉花阴(6)观刈麦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7)王强在工厂面临倒闭时接任厂长,人们引用出师表中的“ , 。”称赞他。(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

8、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选自陈涉世家)10、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4分)(1)度已失期 ( ) (2)等死,死国可乎 ( )(3)为天下唱 ( ) (4)陈胜王 ( ) 11、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 (2分)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皆指目陈胜 卜者

9、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12、给加横线句子断句。2分13、翻译句子:4分(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4、用原文句子填空。(3分)(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是 。四、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5一18题。(18分)牵手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那时的女儿多小啊,脑袋刚刚齐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小小的胖手攥住我的食指,不要命地抓着,那真是甩也甩不脱,割也割不掉。不知道那只小手哪来那么大的劲道

10、,我的一根食指对她来说还是庞然大物呢。 稍大的时候领她上街,牵手已经不够了,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结结实实的,一步不落,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会从她的身旁逃之夭夭。我觉得小臂被她勾拉得像要脱臼,甩动不灵也妨碍走路。我会冷不防地用劲,从她胳膊里怀抱里抽出自己的手。她“嗷”地一声扑上来,仍然是不屈不挠地抓住,而且比刚才更加用劲。后来我就怕带她上街,或者喝令她去牵爸爸的手。她牵爸爸的手也是一样全心全意,她爸爸让她牵着也会一脸陶醉和幸福。 女儿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我们俩并排走路,我不穿高跟鞋比她矮一个头尖。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着我的手,但不是攥住我一根食指了,是

11、把我的食指中指无名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我说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没有这么大的女孩子还牵妈妈手的?她“嗯”一声说,我想牵。我试图甩脱她,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但她固执地不让我的手滑开。她的手劲多大啊!我的指骨在她掌心里酥麻酥麻,只要她再加一把劲我就会叫唤出声。可我内心也喜欢这种指骨酥麻的感觉。 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我嘴里说着:不要,不要。我心里默念着:牵吧,牵吧。我的孩子!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女儿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都交给我了:在她满十八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因为忧虑有妈妈担着,荆棘由妈妈去砍

12、,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谁让我是妈妈呢?她的手不交给妈妈还能够交给谁呢?妈妈生来就是要牵着孩子走路的。 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跟现在你把一切交给妈妈一样,那时候妈妈也该把一切都交给你了。从前你交给妈妈的是花朵儿一样的身体,诗一般梦一样的年华;以后妈妈却要回赠你一段枯萎皱缩的躯干,一个琐碎不堪的灵魂。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15、本文题目“牵手”有哪些方面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理解。(4分)16、文中有三次女儿牵着妈妈手的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写出来并说说这几处细节描写突出了什么(或

13、“有什么作用”)。(4分)17、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你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6分)(1)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2)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18、试概括说说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921题。(17分)学会平视人生在世,既不必以自卑自贱的心态去仰视别人,也不宜以自视甚高的心态去俯视别人,学会平视,平视自己、也平视别人,才是最恰当最具亲和力的社交“视角”。惯于仰视别人者,在卑微和惶恐中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营营碌碌、心力交瘁,何苦来着!反之,以俯视他人为能事者,则热衷于居高临下、自

14、命不凡、目空一切,往往看不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两种人在“视角”上的偏差,致使其对人对己的看法变形失实,不能正确对待。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他们缺乏丰厚的人格底蕴,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平视自己,即是不卑不亢地立身处世。天下之难,最难的是摆正自己。人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太低;而在春风得意之际,又往往自视甚高,以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君不见,有些人一旦小有成就,原本好端端的一双眼睛便挪位到额头上,从此“视觉”异化,平视功能丧失,到哪都摆出一副鹤立鸡群的架势,势利得很。宋代有位名臣叫赵抃(bin),此公为人耿直,为官清正,从不以其官位自傲。他告老还乡时曾赋诗明志:“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意思是,你们不要以为我是什么大官,我其实就是当年出身在柯村的赵四郎啊!那些惯于在俯视他人的得意中生活的人,比照一下赵老夫子乐于平视自己的嘉言懿行,能不汗颜?平视他人,意味着自爱自重,不妄自菲薄。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据传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当时颇有名气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就写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