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考试资料及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87107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考试资料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考试资料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考试资料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考试资料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考试资料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考试资料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考试资料及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根据固体废物中不同物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中利用重力、介质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使颗粒群产生松散分层和迁移分层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的分选过程,这种分选方法属于(C )(A) 人工分选 (B) 筛分 (C) 重力分选 (D) 磁力分选2、用于处理成分复杂,嵌布粒度细微且有价成分含量低的矿业固体废物、化工和冶金过程的废弃物的固体废物物化处理方法是( B ) (A)浮选 (B)溶剂浸出 (C)稳定化处理 (D)固化处理3、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的物质的过程是哪种处理技术( B )(A) 压实 (B) 稳定化 (C) 固化 (D) 分选4、水分是维持

2、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水分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堆肥发酵速率和腐蚀程度,堆肥最适宜的含水率是(A )(A)5060 (B)4050 (C)2030 (D)70805、厌氧发酵的主要产物是( A )(A)CH4 (B) NH3 (C) H2 (D)H2S6、焚烧炉烟气的气态污染物种类很多,其中,HCl主要来源于(A )(A)废塑料 (B)废纸 (C)废橡胶 (D)厨余垃圾7、焚烧温度对焚烧处理的减量化程度和无害化程度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对医疗垃圾、危险固体废物的焚烧温度要达到( D )(A)1200 (B)1100 (C)1250 (D)11508、下列物质属于热解产物是(D )。(A)可

3、燃气 (B)油 (C)碳黑 (D)以上三者都是9、污泥热解随温度的提高,污泥转化为气态物质的比率在上升,而固态残渣则相应降低。实验表明,在无氧状态下将污泥加热至多少度以上后,其中的可燃成分几乎可以完全分解气化。( C )。(A)700 (B)900 (C)800 (D)100010、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温度是影响产气量的重要因素,厌氧消化可以在较为广泛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范围为(D )(A)2060 (B)3060 (C)4055 (D)406511、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物质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选的处理方法,这种分选方法属于( D )(A) 人工分选 (B) 筛分 (C) 重力分选

4、(D) 磁力分选12、通过在固体废物与水调成的料浆中加入浮选药剂扩大不同组分可浮选的差异,再通入空气形成无数细小气泡,使目的颗粒粘附在气泡上,并随气泡上浮于料浆表面成为泡沫层后刮出,成为泡沫产品;不上浮的颗粒仍留在料浆内,这种分选方法属于( A ) (A)浮选 (B)溶剂浸出 (C)稳定化处理 (D)固化处理13、温度是堆肥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堆体最佳温度为( C )(A)4050 (B)5060 (C)5560 (D)455514、焚烧炉烟气的气态污染物种类很多,其中,二恶英类物质主要来源于(A )(A)废塑料 (B)废纸 (C)废橡胶 (D)厨余垃圾15、进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时,通常要

5、求垃圾停留时间能达到1.52h,烟气停留时间能达到( B )(A)1s以上 (B)2s以上 (C)3s以上 (D)4s以上16、在产酸菌和产甲烷细菌共存的厌氧消化系统中,系统的pH应控制在6.57.5之间,最佳pH范围为(C )(A)6.06.5 (B)5.56.0(C)7.07.2 (D)7.07.517、现代填埋场建设必须满足一定的服务年限,否则其单位库容的投资将大大增高,造成经济上的不合理。通常填埋场的合理使用年限应在 A 年以上。(A)10 (B)15(C)20 (D)5018、在天然防渗中,粘土使用最多,可分自然粘土衬里和人工压实粘土衬里。但不论哪种类型,都必须满足渗透系数小于 C

6、cm/s的基本要求。(A) (B)(C) (D)19、填埋场使用的天然防渗材料一般要能抵抗渗滤液的侵蚀,不因与渗滤液的接触而使其渗透性增加,而且要分布均匀,厚度至少大于 B m。(A)1 (B)2(C)1.5 (D)320、焚烧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固体废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和破坏,焚烧速率也越快。目前一般要求生活垃圾的焚烧温度在 B 。(A)750850 (B)850950(C)9501050 (D)1050115021、下列物质属于焚烧产物的是 D 。(A)可燃气 (B)油 (C)碳黑 (D)二氧化碳和水22、塑料热解的主要产物是( D )。(A)可燃气 (B)油 (C)碳黑 (D)燃料油或化

7、工燃料23、下面不是影响浮选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D 。(A)颗粒大小 (B)药剂的种类 (C)液面高低 (D)pH24、废橡胶的热解温度是( B )。(A)150400 (B)250500 (C)350600 (D)45070025、将固体废弃物中的Cr6+转变为Cr3+,这是重金属离子稳定化技术中的哪一种方法( B )。(A)中和法 (B)氧化还原法 (C)化学沉淀法 (D)吸附法26、进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时,通常要求垃圾停留时间能达到(B ),烟气停留时间能达到2s以上。(A)12小时 (B)1.52小时 (C)23小时 (D)3小时以上27、好氧堆肥时适宜的pH值可使微生物发挥有效作用,一

8、般来说,获得最佳堆肥效果的pH值是( B )。(A)67 (B)7.58.5 (C)89 (D)8.59.528、厌氧消化需要在厌氧的条件下才能完成,判断厌氧程度可用氧化还原电位(Eh)表示。厌氧消化正常进行时,Eh应维持在( C )mV。(A)-200 (B)-250 (C)-300 (D)-35029、卫生填埋场的场址应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场区周围( B )m范围内应无居民居住点,以避免因填埋场诱发的安全事故和传染病。 (A)300 (B)500 (C)800 (D)100030、安全填埋场场址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距地表水域距离应大于( C ),其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

9、00m以外。(A)50 (B)100 (C)150 (D)200二、填空题1、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技术主要有压实、破碎、 分选 、 脱水 。 2、固体废物的水分形式分为:间隙水、毛细管结合水、 表面吸附水 、 内部水 。3、浮选是根据不同物质被水润湿程度的差异而对其进行分离的过程。根据在浮选过程中的作用,浮选药剂分为捕收剂、 起泡剂 和 调整剂 。4、金属离子的稳定化技术主要有化学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其中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有 吸附 、 离子交换 。5、水泥固化处理技术适用于无机类的废物,尤其是含有重金属污染物的废物,也被应用于 底中放射性 废物以及垃圾焚烧厂产生的 焚烧飞灰 等危险废物。6、影响好氧

10、堆肥的因素有供养量、含水率、 碳氮比 、 碳磷比 。7、厌氧发酵的生化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酸性发酵 、 碱性发酵 、和产甲烷阶段。8、塑料热解的主要产物是 化工燃料 和 燃料油 。9、填埋场天然防渗层材料要分布均匀,厚度至少大于 2cm ,其渗透系数小于 10-7 cm/s 。10、有机污染物的氧化解毒处理常用的氧化剂有 臭氧 、 过氧化氢 、 氯气 、漂白粉等。11、影响筛分效率主要因素是筛分物料性质、 筛分设备性能 、 筛分操作条件 。12、固体废物物化处理是利用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的方法。常见的固体废物物化处理方法有: 浮选 、 溶剂 浸出 和稳定化/固化处理技术。

11、13、溶剂浸出主要用于处理 成分复杂 、 嵌布粒度细微。且有价成分含量低的矿业固体废弃物、化工和冶金过程的废弃物。14、有机物的氧化解毒处理是向废物中投加强氧化剂,可以将有机物转化为 CO2 和 H2O ,或转化为毒性很小的中间有机物,以达到稳定化的目的。15、稳定化是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变为 低溶解性 、 低过移性 及低毒性的物质的过程。16、影响厌氧消化的因素有厌氧条件、原料配比、 湿度 、 PH值 、添加物和抑制物、 接种物和搅拌。17、固体废物焚烧处理最主要的污染物是 焚烧炉烟气 、 残渣 。18、焚烧与热解二者的区别之一是产物的不同,焚烧的产物是 二氧化碳 和 水 ,而热解的主要产物

12、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19、通常填埋场的合理使用年限应在 10 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也不应低于 8年。20、浮选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 调浆 、 调药 、 调沉 三个程序。21、堆肥腐熟度评价的物理指标有 颜色 、 气味 、 温度 三种。三、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2、危险废物:是指人类、动植物以及环境的现在及将来构成危害,具有一定的毒性(含有急毒性、浸出毒性)、爆炸性(如含有硝酸铵、氯化铵等易爆化学品)、易燃性(含易燃有机溶剂或油类)、腐蚀性(如含有腐蚀性的废酸碱)、传染性(医院所弃含病菌废物)、放射性(如核燃料废弃物)或其他化学反应特性等一种或几种危害特性的固体废弃物。3、“3C原则”:是指通过对固体废物实施避免产生(clean)、综合利用(cycle)、妥善处置(control)策略实现节约资源、降低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