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矿井透水的措施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871032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矿井透水的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预防矿井透水的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预防矿井透水的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防矿井透水的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矿井透水的措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技术预防矿井透水的措施第一, 组织措施 (1) 训练井下职工必需熟识透水象征,发觉透水象征时须马上汇报给值班人员,并上报主管领导,未经讨论分析和提出平安措施,同时也未确定水源以前,不得连续作业。 (2) 组织专人对探水点或淋水地点逐日进行观看,并记录变化状况,作出分析比较,如有明显变化,不得连续作业。 (3) 必要时组织专业探水队,特地进行探水工作,并直接由矿长领导,制定探水制度,切实贯彻有象征必探的原则。 (4) 对井田范围以内的老空要具体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资料绘在地面与井下对比图上,具体标明老空分布范围和积水数量,并慎重划出老空警戒线。同时,要反复慎重地核实过的有关资料。 其次, 技术

2、措施: (1) 分段下行探水法:探放水是解除水害威逼的最主要的措施。由于这种方法既适应水头低的老空水,也适应水头高的积水采纳化整为零的方法放尽,假如对水头很高的积水采纳端底的方法作一次处理时,危急就会大大增加。因此,采纳分段下行探水法把高水头的积水分为若干段,从上而下地依次探放。这样每次探放所遇到的水头高度就能掌握在平安限度以内。而且这个方法的采纳与斜井片盘开拓程序可以完全全都起来。即使是在坚井开采的状况下,实行这一方法,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2) 钻孔的布置与钻孔数目的确定。当工作地点发觉有透水象征而打算探水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钻眼怎样布置,钻孔数如何确定。解决这些问题必需依据煤层厚度、

3、倾角大小、巷道与顶底板的关系是平巷还是上下山及其断面大小等详细状况来确定。依据不怜悯况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假如煤层不厚(2.0米以下),而斜角又比较平缓时,所作的巷道,无论是平巷或是上下山,钻孔的布置都可以采纳比较简洁的方法进行。即在巷道中布置一个与顶底板平行的钻孔,另外在巷道两帮各布置一个与挡头成45角的钻孔,以掌握从两帮透水的可能;在厚煤层里送道时状况就比较简单,假如巷道是沿着顶板送时,那么探孔就应多设几个。就是说,一方面要探明正前方及两帮有无老空,另一方面还要探明前下方有无隐患;假如巷道是沿底板前进时,探眼必需是既能探明正前方(包括两帮)的状况,又能探明前上方(包括两帮)有无老空存在

4、。假如巷道开在煤层腹部,需探水时,探眼的布置就应照看到更多方面,无论正前方、前上方、前下方以及各方面两帮都应掌握住才成。如在立槽厚煤层内送道时,状况又所不同:除正前及下帮要布置探眼外,前下方、前上方及下帮上下角均应成有放射形的方向布置探眼。总之,应依据巷道及煤层的详细状况,参考当时当地的有关调查资料来确定探眼的布置方法。关于探眼数目的确定,也是依据各种不怜悯况来打算。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应把握一条,就是用最少的探眼达到全面掌握透水的目的。 (3) 把握平安超前距离。关于探眼的超前距离问题,平安规程上有明文规定。规程要求探水的超前距离至少要保持20米。但在实际执行中,特殊是没有探水设备或者探水设

5、备不足的单位,往往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对这些单位来说,深化摸清当地过去透水阅历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主要是从过去透水大事中查清煤墙被突破的厚度,当时突破煤墙的水头高度以及煤质等。参考这些状况来规定探水工作的超前距离。如有的单位规定探四进一保持三的意思是说,探深四米、掘进一米、保持三米超前离。 (4) 放水问题:在进行探水时就应当做了一切放水工作的预备。只有将积水放出以后,才能彻底清除水害危胁,扩大采区,多采煤。假如所探放的积水状况已调查很清晰,应及早在探水巷道内支配适当地点接好放水管。放水管的安装方法是把带有截水门的放水管装在锥形的混凝土圆柱中。为使放水管能固定在混凝土圆柱中,管子外套要备有锥形环。这样,装好以后,将钻杆通过带有水门的放水管进行钻眼工作。钻进时为了保证平安,必需在工作面四周装设不透水的带门的隔水墙,门要一直水的方向开启,隔水墙也可以不带门,直接设在工作面的前面,在这种状况下,钻眼工作就要在墙外进行。但无论哪种隔水墙都必需装有放水管。以便关闭后放水之用。在接近个别积水区或涌水量大的含水层时,都可以采纳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探眼深度可以缩小到3-5米。假如估计积水量不大时,则可以不用放水管,但要事先预备好长约1.5-2.0米的锥形木塞。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