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记录目的与目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870478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观察记录目的与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幼儿观察记录目的与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观察记录目的与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观察记录目的与目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撰写目的和目标都是为了让观察更有针对性,记录更细致,使观察者能 较轻松地完成观察任务。目的在前,目标在后。目的和目标的撰写有不同的 要求。观察目的重在列出观察者想探究的发展领域,包括身体动作、智力发 展、情绪情感、社会性互动、语言等。观察目的涉及大的领域范围。观察目 标则是观察者希望幼儿在此领域所表现出的具体能力或表现。观察目标关注 的是本次观察中具体要看的细节。新教师撰写观察目的和目标时,常无从下笔。有些目的、目标范围很大, 有些含糊笼统,有些则雷同。比如,某老师书写的观察目的观察欣欣的语言 和目标观察欣欣的语言表达的特点就没有实质的区别。如何针对选定的幼 儿,撰写目的和目标,教师可从以下两

2、点入手:(一)从探究幼儿行为问题的原因角度入手在选定的目标幼儿中,有很多是出现行为问题的幼儿。观察者可以根据 观察需求,从不同角度撰写目的和目标,以了解幼儿出现行为问题的原因。 以张老师对豆豆的观察为例,在偶发事件中,张老师锁定了打人的豆豆。为 了解豆豆攻击行为背后的原因,可以设定以下两种目的、目标。角度一:关注豆豆冲突时的表现豆豆是张老师在偶发事件中锁定的目标幼儿。张老师发现豆豆的攻击性 行为,并希望长期、深入地了解豆豆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攻击行为背后的原 因和解决策略,就可以设定目的观察豆豆的社会交往和目标观察豆豆与同 伴发生冲突时,表现出的语言、身体动作和情绪。角度二:关注豆豆的日常交往幼

3、儿面对冲突时的社会交往方式,常常和他日常的交往习惯和交往模式 有关。观察者了解豆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往,就可以总结出豆豆在日常生 活中的社会交往特点。这可以帮助观察者分析豆豆的过激行为是一贯表现, 还是在特殊事件下的偶尔表现。这个观察也可以帮助教师抓住日常生活中的 时机,进行教育、提前预防。目的是观察豆豆的社会交往,目标是观察豆 豆与同伴交往时表现出的语言、动作和情绪。(二)从参照幼儿发展里程碑的知识角度写观察者在选定目标幼儿后,为了解目标幼儿在身体动作、智力发展、情 绪情感、社会性互动、语言等方面的表现,需要了解儿童发展里程碑的知识, 以详细知晓幼儿在各年龄阶段、不同领域的发展状况。这些知识

4、在心理学、 教育学、教师参考书中能找到。以教育活动设计(浙江省幼儿课程指导编写委员会编)这套书为 例,书中列出了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的发展表现。比 如,社会领域中,34岁幼儿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分享、等待与轮流, 体验与教师和同伴共处的快乐。观察者可以拟定如下目的和目标:目的:观察幼儿与同伴的社会交往目标:1. 幼儿与他人交往时,是否一起分享物品,适时地等待、轮流。2 .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的情绪情感表现。再以智力发展领域为例,观察者可以参照书中有关科学领域的里程碑的 知识。比如,45岁幼儿在科学领域方面,通常喜欢用多种感官探索周围 环境,喜爱提问,愿意收集感兴趣的信息。观察者可以就此拟出目的、目标。目的:观察幼儿在智力发展方面的表现。目标:1. 幼儿使用哪些感官探索(手、眼、耳、鼻等)。2. 幼儿何时提问(被要求时,还是遇到困惑时),提出哪些问题?3. 幼儿是否收集感兴趣的东西,收集的是什么?至此,完成了观察单个幼儿的两个步骤:选择目标幼儿、撰写目的和目 标。新教师只要把握以上要点,基本可以关注到和界定好单个幼儿的一般行 为、特殊行为。同时,对目标幼儿的观察,既有了特定观察领域,也有了观 察的视角,提高了观察的针对性。这都为后两步一一记录客观事实和总结行 为表现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