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与核磁的分析原理及应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87022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外光谱与核磁的分析原理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红外光谱与核磁的分析原理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红外光谱与核磁的分析原理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红外光谱与核磁的分析原理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红外光谱与核磁的分析原理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外光谱与核磁的分析原理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光谱与核磁的分析原理及应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外光谱与核磁的分析原理及应用姓名:贾妍妍,学号:201120679,专业:材料化学摘要 红外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 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记录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 (X二C、N、0) 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不同基团(如甲基、亚甲基、苯环等)或同 一基团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近红外吸收波长与强度都有明显差别, NIR光谱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组成信息,非常适合用于碳氢有机物质的 组成与性质的测量。核磁共振是指原子核在外加恒力磁场作用下产生 能级分裂,从而对特定的电磁波发生共振吸收的现象。因而通过测定 和分析受测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情况就可以判定它含有哪种原子,以 及原子之间的距

2、离多大,并据此分析出它的三维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红外光谱和核磁的分析原理及应用,还对其发展做了展望!关?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 原理 应用 展望红外光谱1.1红外光谱概述物质分子吸收红外线(中红外区、即基本振动-转动区)产生吸收光谱,主要 是由于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引起的,因此红外吸收光谱又称振转光谱。1.2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纵坐标为吸收强度,透过率(T %)或吸光度(A),横坐标为吸收峰的位置, 用波长入(m )或波数1/入 单位:cm-1可以用峰数,峰位,峰形,峰强来描 述。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定性: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定量:特征峰的强 度。1.3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1. 红外辐射光的

3、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当,才能满足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而产生吸收光谱。AE=E激-E基二 Xh Xv, =1,V是振动光谱的跃迁选率,IR主要观察的是V=0 V=1的吸收峰,其振动频 率等于红外辐射的频率,称为基频峰。2. 振动过程中必须是能引起分子偶极矩变化的分子才能产生红外吸收光 谱。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如:N2、02、C12 等。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引起红外吸收,只有偶极矩(“)发生变 化的,才能有红外吸收。1.4红外光谱图的分析步骤(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公式: 不

4、饱和度Q=n+1+(n-n)/2其中431n :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4n :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3n :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X原子)1(2)分析33002800 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 于3000 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而 低于3000 cm-1 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3)若在稍高于3000 cm-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 cm-1频区,分析不饱 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炔 22002100 cm-1烯 16801640 cm-1

5、芳环 1600,1580,1500,1450 cm-1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 cm-1 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C=O, O-H, C-N等特征吸收 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5) 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 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 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1.5常见的键值1.烷烃:C-H 伸缩振动(3000-2850cm-l) C_H 弯曲振动(1465-1340cm-l) 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cm-1

6、以下,接近3000cm-1的频率吸收。2烯烃:烯烃 C-H 伸缩(31003010cm-1), C=C 伸缩(16751640 cm-1),烯烃 C-H 面外弯曲振动(1000675cm-1)。3炔烃:炔烃C-H伸缩振动(3300cm-1附近),三键伸缩振动(22502100cm-1 )。 4芳烃:芳环上 C-H 伸缩振动 31003000cm-1, C=C 骨架振动 16001450cm-1, C-H 面外弯曲振动880680cm-1。芳烃重要特征:在1600,1580,1500和1450cm-1 可能出现强度不等的4个峰。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880680cm-1,依苯环上取 代基个数和位

7、置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芳香化合物红外谱图分析中,常用判别异构 体。5. 醇和酚:主要特征吸收是O-H和C-O的伸缩振动吸收,自由羟基O-H的伸缩振动:36503600cm-1,为尖锐的吸收峰,分子间氢键O-H伸缩振动:35003200cm-1,为宽的吸收峰;C-O 伸缩振动:13001000cm-1,0-H 面外弯曲:769-659cm-16. 醚特征吸收:13001000cm-1的伸缩振动,脂肪醚:11501060cm-1 一个强的吸收峰芳香醚:12701230cm-1 (为 Ar-O 伸缩),10501000cm-1 (为 R-O 伸缩)7. 醛和酮:醛的特征吸收:17501700cm-1(

8、C=O 伸缩),2820,2720cm-1 (醛基 C-H 伸缩) 脂肪酮:1715cm-1,强的C=O伸缩振动吸收,如果羰基与烯键或芳环共轭会使吸 收频率降低8. 羧酸:羧酸二聚体:33002500cm-1宽而强的O-H伸缩吸收17201706cm-1 C=O 伸缩吸收13201210cm-1 C-O 伸缩吸收,920cm-1成键的O-H键的面外弯曲振动9酯:饱和脂肪酸酯(除甲酸酯外)的C=O吸收谱带:17501735cm-1区域饱和酯c-o谱带:12101163cm-l区域为强吸收10.胺:N-H伸缩振动吸收35003100cm-1; C-N伸缩振动吸收13501000 cm-1; N-H

9、变形振动相当于CH2的剪式振动吸收:16401560cm-1;面外弯曲振动吸收 900650cm-1.11腈:三键伸缩振动区域,有弱到中等的吸收脂肪族腈 2260-2240cm-1芳香族腈 2240-2222cm-112.酰胺:3500-3100cm-1 N-H 伸缩振动1680-1630cm-1 C=0 伸缩振动1655-1590cm-1 N-H 弯曲振动1420-1400cm-1 C-N 伸缩13有机卤化物:脂肪族C-X伸缩:C-F 1400-730 cm-1,C-CL 850-550 cm-1 ,C-Br 690-515 cm-1,CT 600-500 cm-1 1.6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

10、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也可以作为表征和鉴别化学 物种的方法。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征性,可以采用与标准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对比 的方法来做分析鉴定。已有几种汇集成册的标准红外光谱集出版,可将这些图谱 贮存在计算机中,用以对比和检索,进行分析鉴定。利用化学键的特征波数来鉴 别化合物的类型,并可用于定量测定。由于分子中邻近基团的相互作用,使同一 基团在不同分子中的特征波数有一定变化范围。此外,在高聚物的构型、构象、 力学性质的研究,以及物理、天文、气象、遥感、生物、医学等领域,也广泛应 用红外光谱。下面就其中的几种做简要介绍。1.6.1近红外技术在食品和农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由于动植物

11、性食品和饲料的成分大多由含氢基团(OH、SH、CH、NH等)构成, 基团的吸收频谱表征了这些成分的化学结构。例如食品和农产品的常见成分: 水、脂肪、淀粉、蛋白质的吸收频谱反映出基团CH的特征波峰。根据这些基团 特征波出现的位置、吸收强度等,可以定性、定量地描述某种成分的化学结构。 在已知化学结构的基础上,可检出某种成分,并确定其含量,因此,这段光谱 对食品和农产品有特殊的意义。常规化学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而且 还是许多近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基础。1.6.2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应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二组分含量的测定,在制剂前对药物颗粒度的观察,在制剂混料分析中。

12、NIR方法也可应用于分析包装用HDPE ,LDPE ,PVC和PVDC等材料、鉴定和评价离子交换树脂。利用各种材料及 其不同级别的NIR光谱图的不同,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及质量评估。1.6.3红外光谱技术在生物过程监测在线每间隔015h采集24h发酵过程的红外光谱,预测了发酵过程中酒精 的生成和乳糖消耗的变化规律,显示出红外技术是十分有效在线监测发酵过程 的方法,可以方便地从实验室的发酵罐到工业生产实际过程中应用。 Fairbrother et al .还用上述方法在线监测了乳清发酵过程。对合成混合液乳 糖和乳酸的测定误差分别为111 %和019 %,测定时间大约3min ,对发酵液样 品的测定结

13、果与离线酶试剂盒方法一致,相关系数为01997。Picque et al .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近红外(NIR)和中红外(MIR)技术监测了酒精和乳酸发酵 过程,离线取样,采集用ATR液体反射池和透射池,将已知发酵液组分的浓度 和吸光度矩阵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定量分析校正方法。用NIR对酒精和乳酸发 酵过程的研究发现,在发酵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吸收峰或区间的变化,近红外光 谱变化不大,不易用于定量分析。透射池和ATR液体反射池红外吸收特征谱图 完全相同,仅是ATR反射池红外吸收强度减弱一半,这是由于光程长短的缘 故。通过红外分析方法快速测定了乳酸发酵过程中乳糖、半乳糖和乳酸,酒精发 酵过程中糖(葡

14、萄糖和果糖)、甘油和醇9二、核磁共振2.1核磁共振的原理原子核有自旋运动,在恒定的磁场中,自旋的原子核将绕外加磁场作回旋 转动,叫进动(precession)。进动有一定的频率,它与所加磁场的强度成正比。 如在此基础上再加一个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并调节外加磁场的强度,使进动频率 与电磁波频率相同。这时原子核进动与电磁波产生共振,叫核磁共振。核磁共振 时,原子核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记录下的吸收曲线就是核磁共振谱 (NMR-spectrum)。由于不同分子中原子核的化学环境不同,将会有不同的共振频 率,产生不同的共振谱。记录这种波谱即可判断该原子在分子中所处的位置及相 对数目,用以进行定量分析及分子量

15、的测定,并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 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2.2核磁共振核磁共振-主要参数2.2.1化学位移同一种核在分子中因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使共振频率发生位移的现象。化 学位移产生的原因是分子中运动的电子在外磁场下对核产生的磁屏蔽。屏蔽作用 的大小可用屏蔽因子o来表示。实际测定中化学位移是以某一参考物的谱线为 标准,其他谱线都与它比较,即以一无因次的量6表示化学位移的大小。常用 参考物是四甲基硅(TMS)。2握考严样品小阿或 答=更宜X 1 0 ppmVoH参考,H样品分别是使参考物和被测样品共振的磁场强度,Ho是仪器工作的磁 场强度。化学位移的大小受邻近基团的电负性、磁各向异性、芳环环流、溶剂、pH 值、氢键等许多因素的影响。2.2.2耦合常数核与核之间以价电子为媒介相互耦合引起谱线分裂的现象称为自旋裂分。由 于自旋裂分形成的多重峰中相邻两峰之间的距离被称为自旋一一自旋耦合常数, 用J表示。耦合常数用来表征两核之间耦合作用的大小,具有频率的因次,单位 是赫兹。2.2.3谱峰强度信号强度是核磁共振谱的第三个重要信息,处于相同化学环境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