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27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86992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27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27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27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27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27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2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 -27( 总分: 100.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一、名词解释 (总题数:10 ,分数: 20.00)1. 操作能力(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 解析: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纵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2. 社交能力(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 解析:社交能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3. 成分性智力(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 解析: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处理的能力。包括三种基本的智力成 分:元成分、执行成分、知识获得成分。4. 经验性智力(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2、() 解析: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从而实现目标的能力5. 情境性智力(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 解析:情境性智力:指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并从中获得有用资源的能力。它包 括三种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改造环境的能力和选择能力。6. 比率智商(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 解析:比率智商: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来代表的智商7. 信度(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解析:信度:是指测验多次测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也称为可靠度8. 效度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 解析:效度:是指测验所得的结果是不是所要测量的东西。9. 常模(

3、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 解析:常模:就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它是依据测验适用对象总体的平均成绩来确定的10. 测验的标准化(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 解析:测验的标准化:为了减少误差,就要控制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这个控制过程就叫标准化。二、 简答题 ( 总题数: 18,分数: 63.00)11. 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分数: 3.50 ) 正确答案: ()解析:语言和言语的区别:(1) 语言是由词汇 (包括形、 音、义)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 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 工具;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

4、言表达思想的过程。(2) 语言是指某语言集团所共有的抽象的语言材料和规则; 言语是指个体根据其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产生和理 解言语的行为。(3) 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别性和多变性。(4) 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言语不能离开语言而进行,离开了语言,人就不能通过言语进行交际或思维;语言也不能离开言语,离开 人的言语活动,语言就不能发挥任何功用。12. 简述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分数: 3.50 ) 正确答案: () 解析:乔姆斯基首先区分了语言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语言的深层结构是认识的内容;语言的表层结构则是对认识

5、内容的表述。同样的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 层结构来表述。另外,不同的深层结构,有时也可以用相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其次,乔姆斯基认为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的转化不是通过学习,而是人先天就具备这种转化的本领。其 证据是:第一,不同民族的人,其认识常有共同之处,即语言的深层结构是一样的,但各民族表达的方式则明显不 同,即语言的表层结构不同。第二,不同民族的儿童,生活的语言环境不同,但他们掌握发音、句法结构的次序都是相同的,时间也大 致一样。第三,语言发展的阶段和动作发展的阶段基本一致,动作发展到什么水平,语言也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 哪个民族都是一样的,即语言和动作发展是平行的。动作的发展是天生的,语言

6、也是如此。 第四,儿童学习说话,有个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学习语言很困难。这一事实不能用学习来解释。因为就 其他学习而言,学习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不会因年龄增长,学习能力反而下降。13. 简述技能与习惯的区别。(分数: 3.50 ) 正确答案: ()解析: (1)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2) 技能是越来越向一定的标准动作体系提高,而习惯则越来越保持原来的动作组织情况。 这就是说, 习惯 是保守的,技能则不断向一个标准趋近。(3) 习惯没有水平高低之分,但有好坏之别。

7、比如一个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不会随地吐痰,而没有养成 良好卫生习惯的人, 往往随地吐痰。 技能有水平高低之分。 比如计算机操作水平可以通过比赛而分辨出来。(4) 技能是既和一定的情境又和一定的任务联系; 习惯则只是和一定情境而不和一定任务相联系。 技能是由 一定任务所始动,所以它是主动的,需要时就出现,不需要时就不出现;习惯则只由一定的情境而始动, 所以习惯是被动的。比如吹口哨,对演员来说,它是技能,只有在需要时才吹;而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 坏习惯,到一定场合就吹。(5) 技能要与一定的客观标准作对照; 而习惯则不是, 它只和先前的动觉作对照,拿这一次动作的动觉和前 一次动作的动觉作比较。给

8、技能作对照的一定是客观标准,或者是别人的示范,或者是动作的产品,或者 是需求的指标;给习惯作对照的,则只是上次的动作。这就是说,技能形成中除自己的动觉反馈外,还需 要别的反馈;习惯则不是这样,它只需要动作本身的动觉反馈。14. 简述高原现象及其成因。(分数: 3.50 ) 正确答案: () 解析:高原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 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2) 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3) 练习方法不当,一时无法突破困难;(4) 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5) 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

9、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6) 意志品质差,缺乏继续提高的勇气和信心;(7) 自满情绪;(8) 可能正在进行潜在学习,其成绩尚未显现出来等。15. 简述技能形成的条件。(分数: 3.50 ) 正确答案: ()解析: (1) 动作概念的掌握。 动作技能的形成, 一般要经历从动作概念到动作表象再到具体动作这样三个阶 段。动作概念就是能够说出自己应该去怎样进行动作;动作表象就是能够在自己头脑中想象出应该如何去 动作;具体动作则是自己能够根据动作表象去实际进行动作。(2) 示范。技能学习一般要通过示范,而范例往往由视觉通道提供。(3) 反馈。有反馈才能有进步,没有反馈就没有进步。因为,只有通过反馈,才能

10、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 要求,不通过反馈,动作就失去受到强化的机会,只有使合乎要求的动作受到强化,不合乎要求的动作受 不到强化,自己才能辨别哪个动作正确,哪个动作不正确。但当技能已经熟练掌握,反馈就不一定必要。(4) 练习中的时间分配。练习要有间歇,有间歇的练习效率比没有间歇的练习效率高。16. 简述智力技能及其特征。(分数: 3.50 ) 正确答案: () 解析: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 智力技能的特征有:(1) 观念性。 就智力技能的对象而言, 其直接对象不是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客体, 而是这种客体在头脑中的 印象。可见,智力技能是一种观

11、念性的活动。(2) 内潜性。 就智力技能进行的方式而言, 它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言语默默进行的, 从外部很难觉察到头脑 中加工改造的思维过程。可见,智力技能是一种非外显的活动。(3) 简缩性。就智力技能的结构而言,它已从完整的变为压缩、简化的。由于它是高度省略、高度压缩的, 所以往往难以使人察觉到其活动的全部过程。智力技能是一种非扩展性的自动化的过程。17. 简述促进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分数: 3.50 ) 正确答案: ()解析:学生智力技能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要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发展,使它达到灵活掌握水平, 需要创设运用这种技能去解决问题的机会与条件。以数学演算技能为例,要求学生

12、应考虑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识别课题类型。在解答课题时,学生若能识别课题属于哪一种类型,就能运用相应的智力技能去进 行解答。由于问题的性质不同,解题的智力技能也各不相同。第二,把握住全部情况。要洞察课题的本质关系,不能只抓住个别因素,而要整个地把握全部情况。学生 要想形成解决课题的基本技能,必须养成全面观察事物的习惯,设法找出其内在的关系与规律性,并力求 迅速、简便地去进行解答。第三,摆脱旧经验的影响。借已有的经验去把握课题的本质或关系,一般说来对当前课题的了解会起一定 的促进作用,会产生正迁移的效果。但是由于经验具有定势作用,也常常会妨碍人们去揭示课题的本质或 关系。18. 简述液态能力和晶

13、态能力。(分数: 3.50 ) 正确答案: ()解析: (1) 液态能力是指受神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2) 晶态能力是指受后天经验影响较大, 主要表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上的 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并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3) 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有不同的发展规律。个体早期,液态能力有比较明显的发展,进入成年期后,液态 能力有所衰退;晶态能力则伴随个体终生发展,到25 岁后发展速度才趋于平缓。19. 简述斯皮尔曼的能力二因素说。(分数: 3.50 ) 正确答案: ()解析:该观点认为, 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 一种是普通能力或普通因素

14、(G 因素 ) ,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 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 因素) ,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作业所必需的。活动中包含的 G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包含的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该学说对我们理解能力的结构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20. 简述塞斯顿的能力群因素说分数: 3.50 ) 正确答案: () 解析:塞斯顿通过因素分析,提出了构成能力的七种因素,它们是:词的理解力、言语流畅性、数字计算 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记忆能力、知觉速度、推理能力。与二因素说不同之处是塞斯顿认为,能力只有有 限的几种基本因素。21. 简述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

15、结构模型。(分数: 3.50 ) 正确答案: ()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一种智力结构设想。他认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 产品。这三个维度构成一个立方体,内容有五种,操作有五种,产品有六种,由此就构成了总数为一百五 十种的不同组合。每一种组合代表一种能力。22. 简述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分数: 3.50 ) 正确答案: ()解析:英国心理学家弗侬继承和发展了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提出了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他认为,能力 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智力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第二层次分两大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操 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第三层次是五个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

16、机械信息、空间信息、手工操作等; 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23. 简述斯腾柏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分数: 3.50 ) 正确答案: () 解析:三元智力理论是芙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柏格提出的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也叫三元智力理论。三元 智力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影响下形成的。该理论试图以认知过程的观点,解释认知活动中所 需要的能力。 根据这种理论, 个体之所以有智力高低之分, 主要是由于个体对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决定的。 因此,设法测量个体在认知情境中信息加工的方式,就可以鉴别个体智力的高低。该理论设想:人的智力 是由相互连接的三边关系组合而成的智力统一体。智力统一体的三边可视为智力的三种成分,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