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869594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1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法(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法二o四年六月目录第一章 如何指导学生选定活动主题第二章 如何制定活动方案第三章 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第四章 如何指导学生搞调查第五章 如何指导学生查找文献资料第六章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第七章 指导学生设计与制作第八章 如何指导学生釆访第一章如何指导学生选定活动主题总述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指导老师首先遇上的问题就是综合 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它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时的一个核心问 题,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主题,原本指文艺作品通过具体的艺 术形象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泛指文章的中心思想。综合实践活 动主题,是指实践活动的主导价值取向,如主要问题、核心技能、 预期的实质性成果等。在实施综

2、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每一个活动都需要对活动主题 进行设计,每一次的主题设计都需要对活动要素和领域进行思 考。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要素包括:主题题目、活动目标、 活动方式、活动过程和活动评价等五个方面。主题设计线索包括 以学生实践发展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 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逻辑线索进行。主题设计的 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信息 技术教育四大指定性领域内容和班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 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 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 环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等非指定性领域内

3、容。二、年级目标 中年级(3-4年级):1、对研究性学习有兴趣,能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归纳总结主题,尝试用规范语言 表述。高年级(5-6 年级):1、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述自己发现的问题,形成研究性学习 的主题;2、在自己的兴趣的基础上提出主题并能考虑到主题研究的 可行性。三、实施建议()选择活动主题的方法和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它的自主性、 开放性、生成性原则决定了这一课程的学习不能照本宣科,活动 主题的选择也应该是多渠道、多样化的。1、从学科教材中选择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在谈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时提到:“各学科中所发 现

4、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在各学科教学中 拓展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学科打通进行。” 因此,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确定主题,将跨学 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避免学科化倾向,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 识彼此关联。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与学科相整合,一是便捷可行, 准备充分,导向明确;二是与教学结合紧密,是从课堂走向实际 的有效途径;三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的体验更加真切。2、从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撷取主题。 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 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学校会在三月、九月的安 全教育月,开展了“安

5、全伴我快乐成长”“文明与我同行”等主 题教育活动。同时,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校本课程开发有机 结合,两者整体规划,协调组织,共用资源,互为载体,同步研 究,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联动共进,从而高 效地实现学生发展。3、从接触自然、社会中发现主题。中小学生对各种自然和 社会现象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志 向,需要有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他们在接触自然、社会当中,会 遇到许多问题。开始会无从下手,教师可以提出一定的选题范围 或参考题目,帮助学生思考问题,选定主题。比如学校“环保考 查小组”的孩子们,自发组织开展“为峰山路美容”的实践主题 活动,清扫杂物,清理非法张贴

6、物,为城市的文明建设做出了应 有的贡献。通过直接参与和亲身经历各种社会生活活动,发展了 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提高了综合素质。(二)主题的表述要求和方式主题是某个活动的名字,要求高度概括活动的内容,它要求 既能传递综合实践活动某一活动或项目的主要信息,又能吸引读 者,指导学生表述好一个活动的主题十分重要。在主题的表述这 一环节,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最恰当 的主题表述方式。主题表述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确定的 依据是学生归纳整理后的问题,看这些问题围绕着什么,归纳成 小若干个课题,再进一步归纳,提炼出活动主题。主题表述需要 在师生间达成一致。活动主题确定以后

7、,主题该如何表述呢?1、主题表述要求(1)主题的题目要醒目具体,要求准确反映活动主题的内 容、范围以及研究的深度。例如:“工业废物等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范围大太,工厂废弃物范围宽泛,对中 学生来说,显然无力完成这么大的课题。如果改成“XX废弃物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题目就具体多了。(2)主题表述要准确,特别是关键词选用要准确、贴切, 切忌模糊。例如:“网络游戏研究”。很显然,这个标题所反映的 研究对象很模糊,没有界定研究范围和方向,如果改为“XX学 校学生玩网络游戏对学习成绩影响的调查”,则研究对象、研究 范围和方向都一目了然了。(3)主题表述要注意语序。主题犹如论文的标

8、题,并非句 子,因此,在确定标题时要改变正常的语序,用短语形式来表达。 如“小学生追星现象的探究”等。2、主题表述方式:主题表述可采用以下方式:(1)以活动涉及的对象为主题的 名称表述,如五芳斋粽子、一次性筷子等;(2)以主要活 动为主题名称表述,如关于近视问题的调查、校园手机的调 查等;(3)以主要问题为主题名称表述,如纸是怎么形成的、 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4)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要体验 为主题名称表述,如我是乌镇小导游、今天我当校长等; (5)以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为主题名称表述,如走近敬老院、 走入军营等。3、主题表述中要注意的问题:开题课,一般都要先创设情境引出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提

9、 出若干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出几个 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活动主题;然后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 特点,具体规划如何开展研究活动,制定活动方案。这一过程的 基本流程就是:引出话题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形成主题) 选择课题规划内容制定计划但教学中总会遇到了一些麻烦。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是 问题梳理不到位,学生没有经历扎实的问题提炼训练;二是选题 之间界限不清,往往互相重复、交合、包含,不是并列关系,学 生选题后内容规划困难。(1)问题梳理【案例呈现】请爱护我们的眼睛1. 爱护眼睛的习惯有哪些2正常人(视力)与近视有哪些区别3. (眼睛的)作用有哪些4. 怎样爱护我们的眼睛5.

10、人为什会近视6. (眼睛受到伤害的)原因有哪些7. 眼镜的构造是怎样的8. 为什么会出现近视9. 怎样治疗近视引出话题后,学生提出9个问题。这些问题有的表述不清(如 2.3.6);有的互相重复,只是说法不同(如5与8);有的互相 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6与7。谈近视的生理成因必然 涉及眼球构造);有的离活动主题距离稍远些,关系不是很密切 (如 3)。问题提出来了,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 做哪些工作呢?(1)明确问题。表述不清的,要进一步弄清学生想表达的 意思,想想怎么表述更准确简练,把问题表述清楚。(2)分类合并。看看这些问题可以分成哪几类,同类的进 行合并。上述9个问题

11、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类是近视的成因分析:5.为什么会近视;6.眼睛受到伤害 的原因;8为什么会出现近视。第二类是近视的危害:2正常人视力与近视有哪些区别(近 视的危害)。第三类是如何预防和矫治近视:1爱护眼睛的习惯;4怎样 爱护我们的眼睛;9怎样治疗近视。第四类是眼睛的生理常识:3.眼睛的作用有哪些;7.眼睛的 构造是怎样的。(3)筛选剔出。研究价值不大的,与活动主题距离远的, 暂时不具备研究条件的,可以从选题中剔除,把学生感兴趣、研 究价值比较大、学生又能研究得了的问题保留下来。经过梳理,可供选择的问题就剩下三个:危害:近视眼有哪些危害(正常人视力与近视的区别)成因: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眼镜的

12、构造、为什么会近视、 伤害原因)策略:如何预防和矫治近视(用眼习惯、如何保护、怎样治 疗)后来老师还提醒学生“调查我校近视发病情况”可以作为 第四个问题:现状调查与分析。可惜老师引导不力,学生没人选 这一课题,老师没辙,只好放弃。经过这样的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清晰明确、有序化了。在 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题,麻烦就会少一些。问题梳理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把问题全部交给学生,让他 们推敲推敲,看看怎么梳理比较好,教师只起引导点拨作用。要 让学生经历梳理的过程,明确以后应如何梳理问题、提炼选题, 逐步形成自己选题能力。(2)主题选定问题梳理完成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几个可供自由选择的

13、选题。怎么让学生确定自己的选题呢?基本方式有两种:种是自由选择,按兴趣分组。充分放开,让学生自由选择, 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划分小组。比如请爱护我们的眼睛 有现状、危害、成因、防治策略四个选题,可以把教室划分成四 个区,一个选题一个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分区。然后 根据各区的人数灵活划分小组 人数较少的组成12个组;人数多的,多分几个组。每组46人为宜,注意不同层次学生 搭配,然后各组民主推选出小组长。第二种是以组为单位自由选题。用现成的固定小组,民主讨 论选择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选题,少数服从多数。选好后上报选题, 选题不均衡时再进行引导,最好不要漏掉某个选题。既然让学生自由选择,往往会

14、出现选题不均衡的现象,有的 选题人数多,有的选题没人选。这时候老师要进行引导,让学生 清楚所有的选题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尽量把漏选的补上,尽量 扩大活动探究的覆盖面。最好的办法,是学生自由选择前老师做 足动员,充分宣讲每个选题的意义价值,让学生对每个选题都产 生浓厚兴趣,把选题不均衡的几率降到最低。(3)内容规划选题确定好了,每个选题要研究哪些内容,先研究什么后研 究什么,这就要规划研究内容。如何规划研究内容,马希霞老师 课中进行过指导。【案例呈现】零用钱该怎么花1. 围绕主题抓关键词2. 联系生活,看看有哪些问题3. 小组一起讨论,集思广益4. 做好记录5. 整理筛选,确定研究内容其中第3、

15、第4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要求,与内容规 划没多大关系。但仔细推敲剩下的三条,也似乎比较模糊,对学 生提示意义不大。这一课的话题是“合理消费”围绕这个话题学生提出了以 下问题:1. 零用钱怎么花才合理2. 家长为什么给我们零用钱3. 零用钱是从哪里来的4. 买了不该买的东西(?)5. 为什么(?)6. 为什么会讨价还价7. (小学生买东西)会不会吃亏8. 平时有多少零用钱,这些钱都用到哪里去了经过梳理归类,最后呈现出三个选题:1. 零用钱该怎么花2. 小学生消费现象调查3. 透视打折销售以选题1为例,我们看看该怎么规划内容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想:(1) 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小学生零用钱一般是怎么 花的,再分析这些用途合理不合理;(2) 到学校门小摊前、儿童商店里现场抓拍,了解小学 生零用钱是怎么花的,分析这些用途是否合理;(3) 通过问卷、访谈,了解家长、老师,听他们谈谈零用 钱怎么花才合理;(4) 上网搜集资料,了解小学生乱花零用钱的现象有多严 重,造成的危害有哪些;这几个角度的活动彼此是并列关系,没有必须遵循的先后顺 序,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同时展开活动。获得资料数据后再整合起 来,形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选题2是“小学生消费现象调查”实际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