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教育精品)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868649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教育精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学科 语文 班级 姓名 课题: 第四单元第2课看云识天气 第 1、2 课时环节内容及要求学习目标1. 通读全文,了解云的形态变化,晕、华、虹、霞的特征及其与天气的关系。2. 研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3培养搜集筛选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学习重点1了解、分析总分总的结构特点。2了解云的形态变化、色彩对天气的预示。学习难点如何从庞杂的内容中,归结出其内在规律性。学法指导看云识天气是简单的“说明文”,但在这个单元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我们的阅读概括能力,所以我们的学习重点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二是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三是

2、巩固复习第二、三单元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并领会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依据目标自主预习一、给划横线的字注音:峰峦( ) 一霎( )间 预兆( ) 征( )兆轻盈( ) 月晕( ) 弥( )漫 崩塌( )二、解释下列词语:1峰峦(lun): 。2.一霎(sh)间: 。3.预兆(zho): 。4.征兆: 。5.弥漫: 。6.轻盈: 。 7.崩塌: 。8.千姿百态: 。9.变化无常: 。10.阴森: 。11.朦胧不清: 。12.丝丝缕缕(l): 。三、搜集2-3句关于天气的谚语: 四、认真阅读课文,看云识天气,填写下表:云的种类形态变化高度厚薄天气征兆卷云 最高最薄卷积云很高很薄积云2000米左右较薄高积

3、云2000米左右较薄卷层云高薄高层云低较厚雨层云更低更厚积雨云最低最厚五、依据课文,分析云的光彩和天气的关系:云彩产生和分布状况色 彩天气征兆(谚语)晕里红外紫华高积云边缘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虹彩色圆弧霞早、晚,太阳照着云彩合作展示交流解疑小组讨论,完成以上两个表格。质疑深化巩固提升一、阅读第一自然段,划分文章的层次: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

4、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方法指导: 标出句序,概括每句话的主要内容。 4句话之间是怎样的结构关系?(用斜双竖线划分层次关系) 哪句话是全段的总括句?为什么? 哪句话可以作为全文的总括句?为什么? 二、思考:在介绍不同形态的云会有不同的天气这一问题时,能否将3段与4、5段的顺序调换一下?请结合文章内容说出理由。 检测反馈填表:云象天气的招牌 ( ) ( ) 薄云 晴朗 积云 ( ) 姿 变 形态 云 态 化 ( ) 高层云 万 无 厚云 阴雨风雪 千 常 雨层云 ( ) ( ) ( ) 光彩 阴雨晴雪 ( ) ( ) 学习

5、收获总结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示例:天上的云(有的)像峰峦,(有的)像河流,(有的)像雄狮,(有的)像奔马2、完成目标检测练习。美文赏析:神秘的深海“雪花”1974年,苏联的一艘轻型潜艇去北冰洋探测深海水文特征。潜艇很快钻入了被坚冰覆盖的北冰洋,下降到一团漆黑的深海。艇长命令打开探照灯,用强光照射,这时舷窗外出现了一幅奇妙的“雪”景:无数“雪花”纷纷扬扬下个不停,甚至还能看到成串成串的雪片在海水中飞舞。此情此景与北冰洋冰面上空下的雪没有什么两样。在飞舞飘扬的“雪花”中,不时飘来一些形态怪异的海蜇,有葵花状的,有皇冠状的它们在雪花中摇晃而过。有时也会游来

6、成群的鱼儿,对着“雪花”追逐嬉戏一阵,然后消失在“大雪”之中。这些深海生物的交替出现,使奇妙的“雪”景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知道,雪很快就会融于水,何况在北冰洋的深海,海面上还有一层坚冰阻挡着,天空中的降雪根本到不了深海,那为什么还能在此处见到这样的“海雪”奇观呢?原来,“海雪”看起来酷似陆地上的降雪,但它与陆地上的雪是两种迥然不同的东西。最早看到“海雪”的是美国的一位生物学家,他发现“海雪”是由浮游生物组成的絮状物,便称之为“浮游生物雪”。深海潜水器的发明,使人们能够潜入深海进行观察,大大地开阔了眼界,“海雪”也因此被人们所发现。 事实上,形成“海雪”的东西不只是浮游生物,海水中各种各样的悬浮着

7、的大小颗粒,诸如生物体死亡分解的碎屑、生物排泄的粪便团粒、大陆水流携带来的颗粒等,都是制造“海雪”的原料。这些颗粒相互碰撞结合,变成较大的颗粒,便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形成大型絮状悬浮物,这就是所谓的“海雪”。所以,学者们也称“海雪”为“大型悬浮物”。如果把它们从海水中取出来,所看到的不过是些絮状松散的东西,既没有雪花那样洁白晶莹,也没有雪花那样美丽多姿,很难想象这种东西能在海水中创造出“海雪”奇景。经过研究分析,人们终于明白,“海雪”奇观完全是水中光学作用的结果。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一间比较暗的房间里,我们看不到那些飘散在空气中的细小灰尘,然而,当明亮的阳光射入房间时,我们便可以看到太阳光束中飘动着无数闪闪发亮的灰尘。光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延德耳效应。同样,在黑暗的深海里,海水中的悬浮物在探照灯的照射下,也会显现出闪烁的白光。又由于光的折射作用,在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大,这样的悬浮物质就像雪花了,加上悬浮物与海水比重差不多,能在海水中随流飘荡,这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雪花飞舞的“海雪”奇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