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读后感MicrosoftWord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867080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记读后感Microsoft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记读后感Microsoft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记读后感Microsoft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记读后感Microsoft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记读后感Microsoft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记读后感MicrosoftWord(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记读后感利辛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孟莉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精深博大,言简意赅,通读研判,真是感触颇深,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该文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简约精炼,字字珠玑,以微言写大义,略略千字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思考的内容,渗透出现代教育管理的理念,值得我们借鉴。一、“教学相长”和教学各半。学记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一原理,揭示了教与学的本质

2、及其基本规律。它清楚地表明,学与教是互为相依的过程,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与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与学是一件事情的两方面。“教学相长”的提出,在世界教育史上确实是一个突破性的理论贡献。二、“禁于未发”,重视预见性。学记更多的是研究教学并揭示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指导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例如:“禁于未发”,重视预见性。为了防止一些可能干扰教学正常进行的不良现象发生,所以教师要有预见性,如果不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等到养成坏习惯再来纠正就会事倍功半,坏习惯也就难于消除。这让我想到两个方面,一是备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并要预测学生通过这堂课能够达到的目标,充分备课

3、,为上课做好准备。另外一方面是在管理教育学生方面,例如安全教育,要提前发现问题,如果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我们的工作会事半功倍。三、“当其可”,及时施教。学记提醒,教育要抓住时机,及时进行。失之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四、“相观而善”,取长补短。师友之间互相观摩切磋是古人教学的重要手段。因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这一点对于现在教育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有指导作用,教孩子学会与别人合作,为将来在工作中培养很强的团队精神打下基础。但它也警告,如结交一些品行不好的人,会违背师长的教诲;同三朋四友一起一天到晚扯些不正经的事,也会荒废学业。这都是至理名言。

4、五、诱导启发,学为主体。学记强调“君子之教,喻也”这与孔子首倡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含义不仅一致,而且更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记对教师如何“喻”提出了三点要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走;是督促鼓励,而不是生硬往前推;是启发独立思考而不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如果教师能掌握好这个分寸,便会产生“和、易以思”的效果,学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六、循序渐进,忌揠苗助长。学记中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

5、而弗问,学不躐等也。”、“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都表示教学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要循序渐进,不可揠苗助长。所以“未卜禘d,不视学,游其志也”,意思是说时候未到(还没祭天)的时候,天子(领导)不能去视察学校,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游其志”,发展个人的志向。七、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求学的人有四个经常犯的错误: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是指学习的时候,或贪多不求甚解,或学习一点点就容易满足,或将学习看做太容易不下苦功夫(伤仲永之类的神通),或自我设限不求进步。这四点学习的人和教学的人都要明白,产

6、生四种错误的心理不同,要对症下药。 八、尊师重教,学无止境。学记中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说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是说如何教育学生“尊师重道”;“ 学然后知不足”、“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是说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九、为师之道,师资必要。关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条件,

7、学记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教师必须懂得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 要知道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教学失败的因素是什么,只有具备了这起码的条件,然后才能成为教师。反之,“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当然就没有资格作教师了。2.“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这条要求同样是从教师要懂具体教学方法方面提出的,即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做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通过简练而透彻的语言、微妙而精当的说理,循循诱导,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是学记所说的“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学记还说:“君子知

8、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即教师应熟悉学生的情况,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博喻,才能为师。3、“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是从反面针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方法而提出来的。学记认为,只懂得“记问之学”的人,即只能事先准备课业以待学者之问、缺乏临时应对变化的教书匠,是不能以为人师的。教师除了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要掌握深入浅出、灵活多样的问答法技巧,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在恰当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学记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问者反此”。以“攻坚木”和“撞钟”为喻,说明了老师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巧。学记可以说是中国人教育中国人的最好的教育方法。今天我们重新来认识它、学习它,了解、认识和掌握过去教育界的成功经验,从小处说,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教与学;从长远说,是为了预测未来教育的发展和创造更为美好的现实。读学记,常读常新,永读永获。好的东西相伴一生,今后在自己的教学上我也要多多运用里面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