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重点中学中考模拟试卷精选人教实验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86493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中考模拟试卷精选人教实验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中考模拟试卷精选人教实验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中考模拟试卷精选人教实验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中考模拟试卷精选人教实验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中考模拟试卷精选人教实验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中考模拟试卷精选人教实验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著名重点中学中考模拟试卷精选人教实验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著名重点中学中考模拟试卷精选第三模拟第I卷(选择题 共35分)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元素的粒子 B. 电子数相同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C.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电子数一定相同 D. 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称作同一种元素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B. 铁块熔化成铁水 C.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 D. 铁投入盐酸中 3. 下列物质中铁元素为正二价的是( ) A. B. C. D. 4.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而

2、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5. 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为:牛奶6.36.6,葡萄3.54.5,玉米粥6.88.0,苹果2.93.3,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葡萄 B. 牛奶 C. 玉米粥 D. 苹果 6. 具有相同分子数的水和硫酸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 B. 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分子 C. 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元素 D. 含有相同数目的氧原子 7. 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8. 甲元素原子与乙元素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乙元素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c

3、:d。则甲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9.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 升高温度B. 降低温度 C. 加入溶质D. 加入溶剂 10.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都通过了有关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不得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这是因为这类洗衣粉中的磷会污染( ) A. 大气B. 河流、湖泊 C. 食品D. 耕地 1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可以防止生锈 B. 常见的合金钢主要有硅钢、锰钢、钨钢和不锈钢 C. 氧化物只能作氧化剂,不能作还原剂 D. 生铁中的球墨铸铁,具有很高

4、的机械强度,在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 12. 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性氯化物。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辨别真伪,你想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 A. 酚酞试液 B. 氯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钡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13.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 B. C. D. 14. 质量守恒定律可应用于( ) A. 自然界中所有变化 B. 主要是物理变化 C. 主要是指化学变化 D. 主要是能量变化 15. 相同质量的铝、锌、铁,分别同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结果是( ) A. 铝起反应所生成的氢气最多 B. 锌起反应

5、所生成的氢气最多 C. 铁起反应所生成的氢气最多 D. 生成的氢气同样多二. 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题2分,每小题有一个正确选项) 16. 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溶解度XYZ B. X、Y、Z都属于易溶物质 C. 60时,X、Y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当Y中含有少量Z时,可通过降温结析法提纯Y 17. 把16g氧气和12g碳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最终密闭容器中有( ) A. B. C. D. 18.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的是( ) A. B. C. D. 19. 下列各组所选鉴别试剂正确的是( ) 2

6、0. 观察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若仰视量筒内的液面,则读数会比实际体积( ) A. 相同 B. 偏大 C. 偏小 D. 无法确定 21. 在托盘天平左右两托盘中各放一只烧杯,调至平衡,向烧杯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然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铜铝合金和镁,两烧杯物质完全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则合金中铝与铜的质量比是( ) A. 3:1B. 2:1 C. 3:4D. 2:3 22.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压强(p)与气体分子数目(n)成正比关系(),若ag碳和bg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为p,然后提供一定条件使容器内的物质发生充分反应,待温度复原时,测得容器内

7、气体压强仍然为p,则a与b的关系可能为( ) A. B. C. D. 23. 某初中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 用100mL量筒准确量取5.26mL稀H2SO4 B. 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CuO粉末 C. 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 D. 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 24. 油画上的白色含铅颜料经过一段时间会变为黑色的硫化铅(PbS)。使其恢复为白色的方法是蘸涂双氧水(H2O2),发生如下反应:,在此反应中还原剂是( ) A. B. C. D. 25. 加热的混合物制氧气,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

8、.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5分)三. 填空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33分) 26. (4分)请写出5个与氢有关的几个化学之最:_,_,_,_,_。 27. (4分)请根据如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填序号,下同)。 (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 (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易获得电子的粒子是_。 28. (4分)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_、_、_。 29. (4分)如图所示,表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 (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升温到时,有晶体

9、析出的是_,无晶体析出的是_。 30. (4分)三硝酸甘油酯是一种炸药,可因撞击而爆炸,同时产生高温,爆炸按下式进行(式中为化学计量数):。 科学实验证明:相同条件(温度、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所含分子数相等。当三硝酸甘油酯爆炸并恢复到常温时,所得体积比为_。 31. (4分)20世纪20年代,丹麦和英国的一些化学家提出了新的酸碱理论质子论。质子论认为:凡能放出质子(即)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结合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根据这个理论,试判断:(1)(4)中属于酸的是_,属于碱的是_。 32. (4分)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如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 (

10、1)实验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_。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_。 (3)如何证明生成的白色固体溶于水后的溶液呈酸性?_。 33. (5分)录像用的高性能磁粉,主要材料之一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的化合物,已知氧为价,钴()和铁可能是+2价或+3价,且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则x值为_,铁的化合价为_,钴的化合价为_。四. 简答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9分) 34. (3分)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地球上已探明的蕴藏量是有限的,从人类目前利用这些能源的消耗速率估算,石油和天然气不过几十年,煤不过几百年就会消耗

11、殆尽。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新能源(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已显得十分迫切。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下列(1)(6)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查阅资料归纳的工业上制取氢气的方法,其中包括正在研发的方案。 (1)电解法: (2)甲烷转化法: (3)水煤气法: (4)碳氢化合物热裂法; (5)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 (6)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如果人类将广泛使用氢气作为能源,那么上述6种方法中你认为可行的、且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是哪几种?并逐条说明理由。 35. (6分)现有五种溶液,不另用试剂,怎样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五. 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

12、共11分) 36. (3分)银能溶解在稀硝酸中生成等物质。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废弃电子器件的镀银焊片和镀银导线制取硝酸银和硝酸铜,其步骤如图所示。 (1)B步骤中应该加入的试剂是_。 (2)写出B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B步骤在过滤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什么。 37. (8分)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少量的CO2和H2O蒸气。如图所示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和H2。试回答: (1)连接上述各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将甲、乙、丙、丁、戊填入方框内): 水煤气(点燃尾气) (2)气体经过丙、丁、戊装置时,都应从_进入,从_导出。(填“长导管”或“短导管”) (3)各装置的作用是: 甲装置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