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中》阅读鉴赏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86388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维《山中》阅读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王维《山中》阅读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维《山中》阅读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维《山中》阅读鉴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维山中阅读鉴赏 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题解这首小诗描绘了初冬时节山中景色。诗中所写的荆溪在蓝田,故此诗当作于王维居辋川期间。句解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诗里写的,大略是其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诗人到山中游玩,行走在山路上,路旁溪流弯弯曲曲,潺潺作响,似乎与人作伴。由于初冬时节雨水稀少,水位下降,山溪变成了涓涓细流,溪底的嶙嶙白石都露了出来。水清石白,显得特别清浅、明净。诗人写山中冬景,首先点出“溪与“石,抓住了初冬山溪的主要特征。石从水中露出,水因石而作响,山中显得如此幽静而又不无生

2、机。透过诗篇,我们似乎能看到溪水清莹澄澈之色,蜿蜒穿行之形,耳边也仿佛流淌着溪水潺潺、水石相击的声音。天气转寒,秋天里绚烂的红叶已经凋谢得所剩无几了了,诗人却在山中意外地发现了几片。虽然稀少,比不得秋日的万山红遍,但这冬日里的几抹红,却并不让人觉得萧瑟、凄凉,反而让透着寒气的阴冷山林有几分和煦起来。在几片红叶随意的点缀下,初冬的山景既不至于过于荒冷落寞,也不显得繁缛华艳,清雅柔和,恰到好处。诗人漫步山中,首先被溪水、白石和耀眼的红叶吸引。所以,诗的开头是两组特写镜头。随着诗人逐渐深入山中,对初冬之山的感觉越来越深,诗人转而展示山的全貌。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冬日的山林,带给诗人一种奇特的感受:

3、山路上原本没有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润湿了人的衣裳。冬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翠从何而来?原来冬令少雨,山色空明,山中苍松翠柏经过寒霜浸染后变得更为蓊郁葱翠。所以,山路四周有无边的浓翠。而“翠又何以“空?苍松翠柏是有形的实物,它们所营造出的苍翠山色却难以触摸,是流动的,弥漫的,空灵的。“空翠的山色又怎能“湿人衣?它们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汁来,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斥了翠色的分子。人行于这样的“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里,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恍惚中,一阵微微的凉意袭来,仿佛是这无边的浓翠打湿了衣裳,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诗人却感到“空翠湿人衣了。初入山中时,诗人还是

4、一个客观的察看者,而此时,他已经迷茫在无边的“空翠中。视觉、触觉、感觉的交互作用,使诗人觉得这满山的浓翠欲流欲滴,从而产生了这样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同样写山中无雨而衣湿,张旭的?山中留客写道:“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写的是云烟深处浓厚的云气能沾湿衣服;而王维“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湿衣却是幻觉,抒写的是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两首诗一实一虚,各臻其妙。评解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盛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就曾以此诗作为例证。读罢这短短二十字,确实使人有欣赏山水画卷的感受。诗的前二句类似绘画的工笔摹绘,绘形生动逼真,着色明艳协调;后二句那么类似泼墨渲染,以大笔染过一片空翠之色,使之在整个空间弥漫开去,形成一种迷蒙之色、无雨之雨,神韵、意境俱出。和王维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诗歌相比,这一首小诗同样表现出了诗人的闲适和澹泊,但却多了几分生机,毫无萧瑟、枯寂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