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1-3章阶段综合测试(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86053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1-3章阶段综合测试(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年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1-3章阶段综合测试(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年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1-3章阶段综合测试(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年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1-3章阶段综合测试(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年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1-3章阶段综合测试(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1-3章阶段综合测试(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1-3章阶段综合测试(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综合测试(五)必修3第13章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有()A载体蛋白和激素的合成B抗体与抗原结合以至杀灭抗原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及生物体内相关生物化学反应发生的场所。抗体参与的是体液免疫,其作用对象是位于细胞外的抗原。消化道不属于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答案:B2与人体内环境

2、及稳态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肝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和皮肤排出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D血液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解析:肝细胞属于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之中,其生活环境没有淋巴;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是从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环境只有组织液,其外部为外环境,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组成。答案:D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B内环境的稳态是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

3、体的内环境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解析:当摄入食物过咸或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下丘脑的水盐平衡中枢,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答案:A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不会发生疾病解析: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包括各项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状态,任何一方面偏离正常范围时,均可能引起疾病,所以即使血液成分稳定,人仍可能发生疾病。答案:D5(2013黑龙江省部分重点中学质检)将枪

4、乌贼的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B若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C若增加静息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D若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解析: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引起的,当细胞外Na浓度减小时,Na内流的数量相应减少,膜内外电位差将减小,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故A正确;当细胞外Na浓度增大时,相同时间内Na内流的数量相应增加,则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故B正确;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的,若增加静息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K外流的数量会增加,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5、变大,故C错误;若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K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故D正确。答案:C6(2013潍坊模拟)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解析:该反射弧中,肌肉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刺激肌肉,电流表发生两次偏转,故A正确。刺激M点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只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发挥了作用,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参与,因此该过程不属于反射,故B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

6、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故C错误。刺激N点,兴奋只能传到电流表的右侧电极,指针只能发生1次偏转,故D正确。答案:C7(2013东城区综合练习)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分泌细胞分泌物靶细胞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B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C如果分泌细胞是效应T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B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以降低血糖浓度解析: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能够识别它的受体蛋白,而不是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载体

7、蛋白;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通过体液传送到垂体发挥反馈调节作用;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答案:B8.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中尿素含量过高,会导致尿毒症B体温调节受到下丘脑控制C血浆的pH之所以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HPO等离子有关D剧烈运动积累了乳酸和碳酸,肌肉感到酸胀,这些物质能全部随尿排出而使症状消失解析:肌肉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的缘故,碳酸不会积累导致肌肉酸痛,通过呼吸迅速排出体外。答案:D9(2013山东潍坊一模)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

8、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递的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解析:图中刺激c点,若b、d处测得电位变化就能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递的;兴奋由c点传到e点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由于突触的单向传导,刺激c处,a处测不到电位变化。答案:C10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显示了神经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的过程B神经递质不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能源物

9、质,而是一种信息分子C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D刺激B的某一部位,一段时间以后A上可以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解析:神经递质是一种信息分子,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刺激B的某一部位,A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从A传递给B。答案:D11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下列与此有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B胰高血糖素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促使血糖含量升高,与胰岛素呈拮抗作用C肾上腺素是肾脏分泌的,它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D

10、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可通过神经的作用,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解析: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答案:D12如图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B如果淋巴回流受阻,则会导致乙的积累C甲和乙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D人体内四种体液的pH和温度相近解析:根据四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判断出,甲为细胞内液,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细胞内液和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组织液中含蛋白质较少。答案:C13如下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

11、,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增殖分化有关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D图甲中细胞和细胞可以识别抗原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别图中的免疫过程及涉及细胞的名称,难点是需要将坐标曲线与免疫图解结合起来。由于图甲中细胞释放抗体,所以可以判断该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细胞分别是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是免疫反应既快速又强烈,这主要取决于图甲中的细胞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图甲中只有细胞和细胞可以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

12、识别抗原。答案:B14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细胞免疫过程B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D物质戊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解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B细胞、浆细胞、抗体是体液免疫特有的,效应T细胞是细胞免疫特有的。图中乙细胞是浆细胞,物质戊是抗体,丁细胞是效应T细胞。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细胞识别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物质戊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答案:B15如图为

13、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流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D点将会使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C处缺乏神经递质的受体,则D点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D刺激B点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当刺激D点时,兴奋会传导到E点,从而引起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因兴奋不能由D点经C点传递到B点,故电流表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答案:A16位于人体内的神经元的功能分段,以模式图表示。下

14、列根据图分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一般不含有部位的结构B部位和部位均含有线粒体C神经元的细胞核一般存在于部位D一旦部位发生冲动,传导到部位,就能引发释放兴奋性递质解析:部位是神经元的细胞体,是细胞体与轴突连接的部位,是轴突末梢;突触包括轴突末梢细胞体的类型;神经元的细胞体在部位;神经冲动传到以后,可以引发释放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兴奋的产生过程和递质的释放都需要消耗线粒体中产生的能量,因此B正确。答案:B17兴奋是动物体或人体内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下列关于兴奋的描述正确的是()A兴奋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才能产生B前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总能

15、引起后一个神经元的兴奋C神经元既能够产生兴奋,也能够传导兴奋D在反射弧中兴奋总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递解析:兴奋在完整的反射弧中可以传导,在单个神经元或神经纤维上也可传递;前一个神经元兴奋可以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在反射弧中,在单个神经元上兴奋的传递是以生物电形式传递,而在神经元之间则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形式进行。答案:C18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电信号形式传递的B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是直接接触,以便于兴奋的传递C突触只允许兴奋由轴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D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的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解析: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必须通过突触,而不是直接接触。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因为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