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谈人间词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859251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嘉莹谈人间词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叶嘉莹谈人间词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叶嘉莹谈人间词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叶嘉莹谈人间词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叶嘉莹谈人间词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叶嘉莹谈人间词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嘉莹谈人间词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叶嘉莹谈人间词话我个人以为,词的每一次发展和变化,都与时事的变化有很密切的关 系。大家以为小词写美女爱情与时代不相关,可是就是这样不相干的东西, 它其实是相干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所以我们对于人间词话的评价, 应该是有肯定它的地方,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它不足的地方。尽管如此, 我还是要说,王国维是很了不起的,张惠言也是了不起的。真正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价值, 并不是由眼前现实物欲的得失所能加以 衡量的。一年来,叶嘉莹教授以“王国维人间词话问世百年的词学反思”为总 题目,在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作了三次长篇演讲,涉及中国词学百年发展 及其他文化问题,引起较大反响。2010年元旦,中国社会科学

2、报记者专 程到天津采访叶嘉莹教授,话题就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开始了。千年词学的困惑记者: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发表,可以说是 20世纪中国文学和中国 文学研究的一件值得记录的大事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中国学者有意识地运用西方文学理论来解释中国文学现象的一本著作,而且很可能是第一部。时间过去了百年,站在现在的立场来看,人间词话对于 词学的传统意味着什么?对其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叶嘉莹:我有几次演讲,总的题目是“王国维人间词话问世百年的 词学反思”。人间词话是研究、评论词的著作,它问世百年了,这个时 候,我们需要对于词学有一个反思、一个回顾。一方面是向前推溯,人 间词话发表以前,词学是什么情况,它

3、对词学有什么继承,或者有什么 创新。人间词话发表以后又是100年了,那么这100年我们对于词学 的研究又有什么创新和进展。记者:越是重要的著作,越是需要放在长时段的历史坐标中来考察, 才能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叶嘉莹:你给我列了许多题目,但我想我还是从比较切实的、比较有体 会和了解的事情谈起吧。中国古代的论述,如先秦诸子百家,他们的著作往往是一个个的寓言、一 个个的故事,或者像论语都是片段的语言,不是长篇大论的逻辑性的 思辨文字。中国传统的文学评论的语言也是如此。中国文学批评所长的是一个具体的、现实的一种感受、一种思维,不是把它归纳贯穿起来成为一 种理论的东西。尤其是词这种文学体式,更加缺乏一个

4、理论上的价值观。中国传统对于诗和文章还有一个总的看法,认为诗是言志,文是载道。 而且言“志”包括两种不同的内容,一是指你的一种理想、一种志意,比如 孔子在论语中说“盍各言尔志”。另一个是指一般的感情活动。以前朱 自清先生写过一本书,叫诗言志辨,谈到这个问题。可是词是一种很微妙的文学体式。常常说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它不仅 是形式上的不同,一个是长短不整齐的句子,另一个是整齐的句子。不只 如此,从一开始,词跟诗的性质就有不同。词本身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流行 歌曲,是给流行歌曲填写的歌词。在隋唐之间就有很多流行歌曲的曲调, 长长短短什么都有,而且非常通俗化、市井化。无论是贩夫走卒,无论是 何种职业、何种阶

5、级的人民,你心有所感,都可以按照流行歌曲的调子写 一首词。我们追溯到有文字整理、刊印、编辑成书的第一本词书是花间集。花间集序说,这些词只是整理出来的一些比较典雅的诗人文士写的歌 词,是为了给诗人文士在饮宴聚会的时候可以有这些美丽的歌词以供歌 唱。这样的目的,第一不是言志,而是为了歌舞宴乐,跟诗的言志不一样。 第二也不是抒情的一一这里我是指狭义的抒写自己的感情 一一因为是给歌 女填的歌词,不代表自己的感情。 所以词在一开始是俗曲,大家都不注意、 不整理。等到整理的时候,其目的则是给歌宴酒席之间歌唱的歌女一个曲 辞去唱。所以它跟诗的目的完全不同,既不是言志,也不是抒发自己个人 的情感。记者:这在中

6、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就不好用 “诗言志”、“文以载道”来 解释了。叶嘉莹:所以中国词学的评论一直在困惑之中,尤其是在中国传统儒 家思想道德的观念之中,只写美女跟爱情这种内容的文学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可是很奇妙的是,这种既不言志,也不写自己感情的歌词,当 它流传和被接受下来以后,反而在读者之间引起了很多的感发和联想。过 去古人的词论对这种情况的发生一直是迷惘的,宋人的笔记凡是谈到词 的,都很困惑,都不知道它的意义和价值。词后来诗化了。早期的词是不写自己的感情的。到了后来东坡、稼轩 时,不但写自己的感情,也写个人的志意,所以有了这一类的作品。可是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第一层困惑是,不知道写美女

7、爱情的歌词有什么意 义和价值。等到苏、辛出现后,有了第二层困惑,这还是不是词呢?所以 李清照曾批评说,像欧阳修、苏东坡这样的人,写的都是句读不整齐的诗。 那这样还算不算是词呢?其实我个人以为,词的每一次发展和变化,都与时事的变化有很密切 的关系。我们先从早期的歌词来说。南唐,像冯延祀的词在伤春的表面的 叙写之中,包含了很深的意思,因为南唐的局势,冯延祀做了南唐的宰相, 而南唐在危亡之中。而李后主的词是个很大的拓展。李后主为什么会有这 么大的拓展,为什么他能够写出像王国维所说的 “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 词”?伶工之词就是为歌曲填写的歌词, 士大夫的歌词是自己言志抒情的作 品。有李后主这样的作品出

8、现,是因为李后主破国亡家。所以小词的发展 是慢慢有它深层的意思,都与时代外在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大家以为小 词写美女爱情与时代不相关,可是就是这样不相干的东西,它其实是相干 的。人间词话的理论悬念记者:那以后的人,从词中读出了许多深意,看来也不无道理。您曾 多次讲过张惠言在词学史上的重要性。叶嘉莹:一直到张惠言编了词选,他把他的见解放在词选前 面的序言中提出来,它不是给朋友写的序,不是说好话赞美人,而是表达 对整体的词的体会和认识。张惠言提出了词是可以写“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 能自言之情”等等,虽然他的这些认识是对的,但他为了要证明他的话是对 的,所以他就把温庭筠、韦庄、欧阳修的小词都指实了,说

9、温庭筠的“照花前后镜”就是离骚的意思,韦庄的那些“红楼别夜”,都是怀念他的祖国。欧阳修的蝶恋花是写韩琦、范仲淹的被贬黜,他一个一个指实,就变 得很牵强、很拘板、很狭隘。所以他的说法有他的道理,但是没有得到普 遍的认同。到了王国维,他也认识到词里面有一种很微妙的作用,是非常奇怪的, 就是不管它表面写的是伤春怨别、美女爱情,常常在它表面所写的这些景 物情事之外,好像还有什么东西。他也体会到了这一点,但因为中国过去 的文学批评不是逻辑性的、不是有理论的,它缺少那种逻辑性的、思辨性 的批评的术语,所以他很难表达出来。张惠言也是这样,他说“不能自言之情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 ”,“则近之矣”,

10、大概差不 多就是这样吧。王国维认为张惠言牵强,他说:“固哉,皋文之为词也”,认为张惠言的 解说是死板的、牵强附会的。他所赞成的是小词可以有一种像孔子说诗那 样的兴发感动的自由的联想。 好的小词就是能给你这么一种联想,而这个 联想有多种可能性。所以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境界。他说的这三种境界,与原来的词已经完全不相干了。这虽然是静 安先生自由的联想,可是他还说了,“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他意识到这不是原作者的意思,承认这是他的联想。记者:这涉及词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在整个文学理论中,对其 他的文学体裁来说,也有普遍意义,即作者本意与 “作品意义”

11、之间到底是 怎样一种关系。叶嘉莹:关于“本意”与“意义”,西方诠释学称为meaning和significanee。我在词学新诠一书的第二节中曾经讨论过。至于说词里面有个东西,可是又不要用张惠言的牵强比附的说法,那么这 种东西是什么?王国维说是“境界”,就是词里面有那么一个世界、一种境 界。王国维找到了这个东西,并且尝试用一些西方的、哲学的说法来解释, 他用了一些西方的思辨性的说法,但是根本的 “境界”是什么没有弄清楚, 所以这些思辨性落实下来,仍然是模糊的。但王国维有他的贡献,就是他 体会到了词的“境界”。可是,人间词话还有一个缺憾,王国维说 “词以境界为最上”,因为诗可以言志、可以载道、可以

12、抒情,都知道说的是什么。可是词不好用 这些来概括,于是他提出“境界”。既然用“境界”,那就用“境界”说词就好 了。可是王国维说到“境界”的时候,他引用的例证却都是诗。他说 “境界” 有大的也有小的,什么“落日照大旗”、“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引的都 是诗。那么词的“境界”是什么,他也没说清楚。记者:这也算人间词话留给后人的一个学术悬念。叶嘉莹: 王国维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他不会欣赏南宋的词。他重视直 接的感发的词,不喜欢南宋的词。 可是南宋的词之出现,在词的发展历史 上有一个必然的缘故,那就是因为词这种长短句的句法,如果都用直接的 叙写,就成为大白话一样。凡是成为大白话的说法,变得很浅白,就

13、没有 余味了。所以当词是小令的时候还可以,它短小,话都还没有说完,留给 人很多联想。词的长调如果用长短句都说出来就没有余味了。所以同样写 美女早晨起来化妆, 温庭筠的 “照花前后镜 ”这个可以, “新帖绣罗襦 ”这个也 让人有联想。可是柳永写的美女起床 “倦梳裹 ”一类的,就不能引起什么联 想。就是你把这个事情用白话都说了,就没有联想了。所以后来南宋写长 调的人,就要把它隐藏起来说。他不得不用这个办法, 就如同我们的新诗, 如果都用白话写了,就没有余味了。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变成朦胧诗呢,这 是没有办法。因为都用大白话,意味就很浅俗了,所以就用朦胧诗,在台 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是用现代诗。这都是

14、不得已,都是没有办法。而南宋这些词,你要透过它这些委曲的或勾勒的手法体会其深意。因为中国古人的诗都注重直接感发。这样的词,用了很多思想、很多安排、 很多刻画,王国维就觉得这个隔膜了,所以他就说南宋词是隔膜的,因为 他不能体会。 在王国维那个时代,他能够把西方的一些哲学的、美学的东 西引用进来,这未尝不是他的一个进步,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进步。 可是他的时代有一定的局限性,他的红楼梦评论是一样的,他想用叔 本华的哲学讨论红楼梦,而不是用中国传统的索隐、猜谜的方法来研究文 学。 不过,王氏的红楼梦评论完全用叔本华的哲学来讲,也不免受到 局限而有很多牵强附会之处。叶嘉莹:我只是说王国维的 “境界说

15、 ”在承前启后的情况,对于以前的继承,对于以后的开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 所以我们对于 人 间词话的评价,应该是有肯定它的地方,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它不足的 地方。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王国维是很了不起的,张惠言也是了不起 的。记者:西方有一种很有影响的文学理论,把文学研究分为外部研究与 内部研究。对待传统词学的各种困惑,大概需要更多地进行内部研究。叶嘉莹:我认为,首先,诗可以有多重的意蕴,多重的意蕴又出于多 重的原因,而其中主要的则在于诗歌之中,词句之间、语言文字符号之间 彼此的关系结构和作用产生不同的意蕴。所以要用西方的语言学和符号学 来分析,因为语言就是一种符号。在诗歌中,存

16、在一种 micro-structure , 就是一种 “显微结构 ”。如果根据克里斯托弗( Julia Kristeva )的说法,语 言在文学诗歌中的作用和诗歌的语言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象喻性的作用, 比如我说松树代表一种坚贞的品格,或者我说美女的蛾眉代表贤人君子的 品格,那么这种语言和它所象喻的意思,是固定的,是约定俗成的。这就 是象喻的,有一种象征的意思。有的语言,并没有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 比如“菡萏香消 ”,在诗歌历史中,很少有人说过 “菡萏香消”。没有约定俗成 的象征意义就不是象喻性的语言。那是符示性的语言,是通过语言的符号 所表现的微妙的作用,它没有成为一种固定的、象征的性质。而小词中除了象喻性的语言之外,有很多符示性的语言,给读者很多 联想的可能性。 张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