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857054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6052243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选修课之一。3、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以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汉语修辞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把握汉语修辞的基本规律,以增强修辞表达、修辞理解能力和修辞批评水平以及学术研究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语文素质的目的,为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语言文字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打好基础。该课程主要包括修辞活动与修辞学、语言环境、修辞原则、语言变体与同义手段、意义修辞、语音修辞、句式修辞、修辞格式、语言风格、篇章修辞等内容。3、教学要求本大纲是教师教学及考核的主要依

2、据。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为辅。课程突出学术性、实践性、趣味性、实用性。本课程每周2学时,2个学分。以考查方式进行考核,成绩以百分记。二、学时分配总参考学时:36学时。修辞学学时分配表内容学时分配讲授实验总学时第一章 修辞活动与修辞学66第二章 语言环境22第三章 修辞原则44第四章 语言变体与同义手段 44第五章 意义修辞22第六章 语音修辞22第七章 句式修辞44第八章 修辞格式66第九章 语言风格22第十章 篇章修辞44合计3636三、课程内容第一章 修辞活动与修辞学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修辞学的基本内涵、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主要修辞观、修辞研究传统、修辞学论著中的

3、例子问题、修辞学研究的几组关系、研究的方法和对象、修辞学的范围和任务与功能。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修辞学的基本概念、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和汉语修辞学研究概况。教学重点修辞的内涵、修辞学的学科属性、基本概念、主要修辞观、研究方法。教学难点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主要修辞观、修辞学研究的几组关系。考核要求修辞的内涵、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主要修辞观、基本概念。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修辞古老的传统第二节 古老而年轻的修辞学一、修辞理论的缘起和历史沿革二、主要修辞观及其偏颇三、修辞学研究传统 四、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五、修辞学的学科地位第三节 修辞与修辞学的定义一、修辞和修辞学二、修辞与漏洞三、零度与偏离 四、显性与潜性

4、 五、修辞的四个世界 第四节 修辞学研究的几组关系一、语言和言语与思维及思想之关系二、语言世界和物理世界之关系三、修辞和语法与逻辑之关系。四、修辞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第五节 修辞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二、归纳三、比较四、统计五、演绎第六节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第七节 修辞学论著中的例子问题一、对例子的态度二、修辞学论著中例子的地位和作用三、运用例子的原则第八节 修辞学的任务、范围与功能一、任务二、范围 三、功用 第二章 语言环境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语境的构成与特征、分类和修辞功能,语境认知与修辞效果。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语境理论和知识,并能够利用语境条件进行修辞表达和修辞理解。教学重点语境的内涵、修辞

5、功能、语境认知。教学难点语境分类、语境认知。考核要求语境的内涵、分类,语境的修辞功能。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语境”的构成及特征 一、语境的构成二、语境的特征第二节 语境的分类 一、学界分类种种二、语境分类应遵循的原则三、王希杰的分类第三节 语境的功能一、生成和解释的功能 二、暗示和引导的功能 三、创造和过滤的功能 四、协调和转化的功能 五、 省略和补充的功能第四节 语境认知及修辞功能一、语境认知 二、语境认知的范围 三、语境差与修辞效果四、语境认知的修辞功能第三章 修辞原则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修辞原则研究概况、修辞基本原则、修辞最高原则、如何遵循修辞原则、修辞批评。要求学生掌握修辞的得体

6、性原则,并在修辞过程中学会遵循修辞原则。教学重点修辞最高原则及其特点、怎样做到得体。教学难点得体性原则的特点、修辞最高原则、修辞批评。考核要求得体性原则的特点、修辞最高原则、如何遵循修辞原则。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修辞原则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二节 修辞的基本原则第三节 关于得体性原则一、得体性原则的提出二、得体性原则的特点 三、修辞最高原则四、怎样做到得体 第四节 修辞批评第四章 语言变体与同义手段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语言变体,同义手段的基本理论,同义手段的类型及选择原则,词语同义手段的选择。要求学生掌握同义手段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掌握同义手段选择的技能。教学重点同义手段的内涵、四个世界的同

7、义手段、同义手段选择的原则。教学难点语言变体、四个世界的同义手段。考核要求 语言变体的内涵及分类、四个世界的同义手段、同义手段选择的原则、词语同义手段的选择。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同义手段的内涵第二节 同义手段理论第三节 同义手段的类型第四节 语言变体与同义手段的选择一、语言变体二、词语同义手段的选择第五节 同义手段选择的原则第五章 意义修辞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同形异义、同义异形、同义异形、社会文化意义、个人联想意义、语流义和语流义变、情景义和情景义变、模糊义和模糊话语、表达意义和接受意义。要求学生掌握意义修辞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提高意义表达与意义解读能力。教学重点

8、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社会文化意义、个人联想意义、模糊义和模糊话语、表达意义和接受意义。教学难点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语流义和语流义变、情景义和情景义变。考核要求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社会文化意义、个人联想意义、语流义和语流义变、情景义和情景义变、模糊义和模糊话语、表达意义和接受意义。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一、语言的意义二、言语的意义三、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关系第二节 同形异义一、内涵二、“同形”的“形”三、“异义”的“义”四、对待同形异义现象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三节 同义异形一、性质二、“异形”的“形”三、“同义”的“义”四、对待异形同义现象应该注意的问题第四节 社会

9、文化意义第五节 个人联想意义第六节 语流义和语流义变一、语流义二、语流义变第七节 情景义和情景义变第八节 模糊义和模糊话语一、模糊语言二、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三、模糊语言在文艺语体中四、模糊语言在公文事务语体第九节 表达意义和接受意义 第六章 语音修辞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声音和表达效果、联绵、音节、重叠、韵脚、语音和歧义。要求学生掌握语音修辞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提高语音修辞的能力。教学重点重叠、韵脚、语音和歧义。教学难点语音和歧义。考核要求联绵、音节、重叠、韵脚、语音和歧义。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声音和表达效果第二节 联绵第三节 音节第四节 重叠第五节 韵脚第六节 语音和歧义第七章 句式修辞

10、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句际关系和结构模式、纵横、句式及其选择、顺序、话语衔接。要求学生掌握句式修辞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提高句式选择的能力。教学重点常见句式及其选择、顺序、话语衔接。教学难点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及其转换、话语衔接。考核要求常见句式及其选择、顺序、话语衔接。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句际关系和结构模式一、句子和篇章二、句子结构第二节 纵横一、纵式结构二、横式结构三、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的转换第三节 句式及其选择一、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及其选择二、特殊句式及其选择三、特殊句式与一般句式及其选择四、常规句与变式句及其选择五、句式的整散匹配六、句式的长短调整七、句式的松紧处理八、句式

11、的雅俗分化九、句式的文白选择十、肯定句和否定句的选择十一、主动句和被动句的选择第四节 顺序一、词序二、语序第五节 话语衔接一、衔接的内涵二、衔接的手段第八章 修辞格式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修辞格式的性质与分类、常见修辞格式的构成条件与构成原则、修辞格式的运用。要求学生掌握修辞格式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提高运用修辞格式的能力。教学重点辞格分类的标准、常见修辞格的构成条件与构成原则、辞格运用。教学难点辞格分类的标准、辞格的构成基础。考核要求修辞格式的性质与分类、对偶、排比、比喻、比拟、顶针、回环、双关、反复、夸张、拈连、移就、借代、仿拟。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修辞格式的性质 第二节 修辞格类别 第

12、三节 对偶第四节 排比 第五节 顶真第六节 回环第七节 双关第八节 夸张第九节 反复第十节 比喻 第十一节 比拟第十二节 借代第十三节 拈连第十四节 移就第十五节 仿拟第九章 语言风格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语言风格的内涵与性质、语言风格的形成、语体风格、语体的偏离和创新、修辞和语体选择、表现风格类型。要求学生掌握语言风格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提高风格选择的能力。教学重点语言风格的内涵与性质、语体风格特征、语体的偏离和创新、修辞和语体选择、表现风格。教学难点语言风格的形成、语体的偏离和创新、修辞和语体选择。考核要求语言风格的内涵与性质、语言风格的形成、语体风格特征、语体的偏离和创新、修辞和语体选择、表现风格类型。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第二节 语言风格的内涵与性质第三节 语言风格的形成一、材料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修辞色彩三、交际环境四、交际对象五、主体素养第四节 语体风格一、语体的定义二、语体分类 三、语体功能第五节 语体特征一、日常会话语体的基本特征 二、公文语体的基本特征三、科学语体的基本特征四、政论语体的基本特征 五、文艺语体的基本特征 第六节 语体的偏离和创新一、语体的偏离 二、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