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854947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付梓(xng) 矜育(jn) 拱券(qun) 决起而飞(xu)B. 坍缩(t) 干涸(h) 逋慢(b) 恶乎待哉(w)C. 赍(j)发 迤逦(l) 仓廒(o) 蜂窠(cho)D. 卯榫(sn) 拔擢(zhu) 陨首(yn) 茕茕孑立(j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遐观 孤鹜 暇日 锱铢必较B.鹧鸪 南溟 言筌 云消雨霁C.盘桓 耸萃 岑寂 轻鸢剪掠D.绣闼 侥幸 尺椟 鱼舟唱晚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这暗示性仿

2、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如果我们对它不以为然的话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B.去年11月27日,耸人听闻的黑龙江鹤岗市新兴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最后一位遇难者遗体已经找到,最终确定该事故共造成108人死亡。C. 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将唐朝推向了最顶峰,却也因“安史之乱”把那最令人骄傲的一面推向滑坡。大唐王朝从此日薄西山,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灭亡。D. 姚明拥有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极高的商业价值,前段时间又成功收购上海东方男篮,支持家乡球队的建设。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并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与他多年来的努力分不开的。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必须要

3、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B.流感肆虐之时,我国传统中药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临床常用的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蓝根、草河车、连翘配制而成的。C如今,“中国”已经不仅是一个显示希望和活力的名词,而且是一个国家的称谓。D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改革的方向,应从统一性走向多样性,从招考合一走向分离,逐步建立起以统考为主、多元评价和分类招生相结合的多元招生制度。阅读托马斯刘易斯的这个世界的音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生活在一起越来越拥挤,我们的通讯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彼此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像噪声,是偶然的或无关紧要的,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当然,

4、原因之一,是我们似乎不能把通讯仅限于携带信息的、切题的信号。假如有任何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我们好像一定会用它来进行大量的闲聊。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使人聊以慰藉的是,听说较新的学科生物声学须得研究别的动物相互发出的声音中存在的类似问题。不管它们有什么样的发声装置,大多数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需要长期的耐心观察,才能把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分加以剔除。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然而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白蚁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

5、式的声音。据描述,这声音在人的耳朵听起来,像是沙粒落在纸上,但最近对这种声音的录音进行的摄谱学分析显示,在这敲打声中,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这敲击声以有规律的、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就像定音鼓部的谱号。 某些白蚁有时用上鄂的颤动来发出一种很响的、高音的咔嗒声,10米之外都能听见。费这么大的力气来制造这样一个音符,其中一定有紧急的意义,至少对发音者是这样。发出这样的大声,它必顺猛力扭动身体,以至于让反冲力把它弹到两三厘米的空中。 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声纳来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它们可以在飞行时准确地发现小昆虫,并像有导向装置一样准确无误地向喜欢的目标快速前进。有这种高超的

6、系统来代替眼睛的扫视,它们必定是生活在一个常伴有工业声、机器声的蝙蝠的超声世界里。然而,它们也彼此交流,也发出咔嗒声和高调的问候。另外,有人还听见,它们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5对“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中“面临的问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通讯系统的复杂,我们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嘈杂。B由于“声音”的嘈杂,一些有意义的信号我们很难从中选择出来。C我们在通讯中所传递的信号并非全部是携带信息的、切题的。D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6对“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一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大自然中短暂的沉寂是可以

7、的,但长时间的沉寂就会令人恐惧。B自然界中需要对生物改进发声装置,过滤那些含糊不清的嘟哝声。这时就要有短暂的“沉寂过程”。C大自然中虽然存在着令人厌烦的“嘈杂”声,但生物的发声是必须的,有些还非常可爱,所以完全摒弃“声音”是绝对不行的。D因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所以我们不能禁止生物休息。二、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本

8、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7、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共写了几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8、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3分) 三、名篇名句及常识填空(每空一分,共8分)9、(1)古代诗文写秋的名句俯拾即是,如屈原湘夫人中的“ , ”。 (2)行宫见月伤心色, 。 (3),两朝开济老臣心。(4),铁马秋风大散关。 (5)心非木石岂无感?。(6)白居易是“ 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 四、古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南人相传,秦

9、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

10、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

11、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注】:粪土堆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 伺:等待B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因:趁机C女觉遽反 遽:急忙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发:发放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命其左右履之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B因诈女曰 因事顺心,命篇曰

12、归去来兮。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将以遗兮远者D一夕,为海潮所沦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B.膳其肉,味倍于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C.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D.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13.翻译文中划线句(9分)(1)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3)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五、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

13、8题。 面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更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